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目教学构建职业能力——“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雪梅 张祖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16期51-52,共2页
本文通过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设计,探究课程改革的方法:遵循职业能力构建过程的规律性,系统考虑课程所蕴涵的知识和能力,搭建新的课程结构,从生产实践情景出发,通过项目教学,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评价过程中... 本文通过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设计,探究课程改革的方法:遵循职业能力构建过程的规律性,系统考虑课程所蕴涵的知识和能力,搭建新的课程结构,从生产实践情景出发,通过项目教学,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评价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和相关经验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的高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育改革——以岗位要求为指引
2
作者 肖敏 张国海 赵远飞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8期192-195,共4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为了解决高职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记不住、不会用、没兴趣”等问题,根据企业调研,基于OBE理论,以岗位需求为指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日常...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为了解决高职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记不住、不会用、没兴趣”等问题,根据企业调研,基于OBE理论,以岗位需求为指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日常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紧密关联,通过有针对性的项目化实训,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使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相匹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差配合 测量技术 岗位要求 项目实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探讨
3
作者 唐琳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11期48-48,共1页
本文通过介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现状,提出了优化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措施,给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极限配合 技术测量 教学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学科的认识
4
作者 王敏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年第4期124-125,共2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它影响着后续课的学习和将来的生产实践。笔者从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主要包括:一是知识体系;二是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三是课程特点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机械类专业 学习方法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3
5
作者 晋顺 《职教论坛》 2002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机械工程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课程体系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慧 樊瑞昕 《南方农机》 2017年第24期208-208,共1页
文章对高职院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本门课程基础性应用型较强,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恒 《河北农机》 2013年第4期68-68,73,共2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机械行业中不论是设计制造的工程师还是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工人,都要具备《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如何优化提升《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机械行业中不论是设计制造的工程师还是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工人,都要具备《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如何优化提升《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学方法 实践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压缩下含舱内爆炸凹陷损伤薄板的剩余极限承载能力试验分析
8
作者 敖雷 史治中 +3 位作者 张磊 丁子奇 裴志勇 吴卫国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5,共11页
[目的]为评估舰船毁伤生命力并支撑战场快速决策,进行复杂海况下损伤结构剩余承载能力分析。[方法]针对舱内爆炸损伤后的船体薄板,通过模型试验,分析双轴压缩下含凹陷损伤薄板的剩余承载能力。通过不同载荷比例加载,分析凹陷损伤薄板在... [目的]为评估舰船毁伤生命力并支撑战场快速决策,进行复杂海况下损伤结构剩余承载能力分析。[方法]针对舱内爆炸损伤后的船体薄板,通过模型试验,分析双轴压缩下含凹陷损伤薄板的剩余承载能力。通过不同载荷比例加载,分析凹陷损伤薄板在组合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建立三维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详细记录薄板的面外变形过程,揭示双轴压缩下含凹陷损伤薄板的破坏失效模式。[结果]结果显示,在任意加载比例下,凹陷损伤的存在都会显著降低薄板的剩余承载能力,最大可达19.96%,所有板均是因加载边夹角处的塑性大变形而破坏失效;随着双向轴压一端载荷的增加,另一端的极限承载能力会显著下降。[结论]所做研究对复杂应力下舰船毁伤生命力评估和安全返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舱内爆炸 凹陷损伤 双向轴压 全场应变测量技术 剩余极限强度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驱动法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红利 《南方农机》 2020年第5期204-204,共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理论和实践并重。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理论教学,但知识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理论和实践并重。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理论教学,但知识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向导,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新芝 《湖北农机化》 2013年第2期43-43,共1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机械行业的工作岗位,从设计制造工程师到生产一线的操作工都必须具备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主要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优化《公...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机械行业的工作岗位,从设计制造工程师到生产一线的操作工都必须具备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主要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优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课背景下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双霞 《南方农机》 2019年第23期146-146,151,共2页
目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堂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科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本课题组基于慕课背景及技术丰富的智慧教室环境支持下,设计了以翻转课堂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方法,... 目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堂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科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本课题组基于慕课背景及技术丰富的智慧教室环境支持下,设计了以翻转课堂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师生互动、提升知识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课堂 教学模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方法之我见
12
作者 邹颖 《湖北农机化》 2013年第3期48-49,共2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文从机械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我院教学改革情况提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公差配合 测量技术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例谈
13
作者 谭岱红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5期52-53,共2页
讲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时,要启发学生记忆基本术语及定义,注意联系实际,要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教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理念。
关键词 公差 配合 技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14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年第14期64-64,共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根据教育部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体现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特色,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编写的。内容着重突出了几何量公差在图上的标注与检测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 公差配合 测量技术 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培养 测量课程 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要求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彪 《远程教育杂志》 1994年第2期45-46,共2页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了解如何确定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及其几何参数的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公差配合与测...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了解如何确定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及其几何参数的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定义; (2)了解有关的公差标准常用规则,会查找公差表格,能对常用零件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公差和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公差与配合 几何参数 公差配合 基本要求 公差和配合 光滑极限量规 选择方法 表面粗糙度 公差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获重要进展
16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97,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袁海东教授合作,在量子精密测量实验中实现3个参数同时达到海森堡极限精度的测量,测量精度比经典方法提高13.27分贝。该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单参数量...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袁海东教授合作,在量子精密测量实验中实现3个参数同时达到海森堡极限精度的测量,测量精度比经典方法提高13.27分贝。该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单参数量子精密测量是量子精密测量中最简单的问题,近年来在引力波探测等问题中有了重要应用。多参数量子精密测量复杂得多,参数之间存在精度制衡。如何减少参数之间的精度制衡以实现多参数同时最优测量,是多参数量子精密测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精密测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单参数 李传锋 引力波探测 海森堡极限 经典方法 香港中文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双光栅的容积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保君 卢泉 +1 位作者 刘上乾 王会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9-503,共5页
针对药室容积的高精度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双光栅的容积间接测量方法。分析了药室的结构特点,合理地分配各个测量要素的极限误差,设计了相应的药室容积测量装置,并对其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针对药室容积的高精度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双光栅的容积间接测量方法。分析了药室的结构特点,合理地分配各个测量要素的极限误差,设计了相应的药室容积测量装置,并对其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测量精度高且实效性好,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直径测量精度由±0.028 mm提高到±0.012 mm,长度测量精度由±0.050 mm提高到±0.013 mm,容积测量的相对误差由0.80‰提高到0.11‰,测量时间小于24.8 min/m,有效地提高了药室容积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测量 正交双光栅 测量要素 极限误差 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平板圆锚竖向拉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胡伟 孟建伟 +1 位作者 姚琛 雷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49-3055,共7页
采用自制可视化试验装置开展了平板圆锚的拉拔模型试验,基于数字照相测量技术对极限拉拔下锚周土体的位移变形场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本次试验的埋深比范围内,极限承载力随埋深比增加而非线性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缓;观测到的锚周土体滑... 采用自制可视化试验装置开展了平板圆锚的拉拔模型试验,基于数字照相测量技术对极限拉拔下锚周土体的位移变形场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本次试验的埋深比范围内,极限承载力随埋深比增加而非线性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缓;观测到的锚周土体滑动面与地面、锚板所围区域整体呈现出“底大、顶小、径长”的倒喇叭形状;滑动面可用两条直线段来近似描述;极限拉拔力学模型由一个截面直径上小下大的倒圆台和一个等截面圆柱体组成。根据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建立了砂土中浅埋平板圆锚竖向拉拔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对4组试验数据的计算较其他4种方法与试验实测值更为接近,且离散性更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平板圆锚 模型试验 滑动面 极限承载力 数字照相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得值服从正态分布时极限误差的确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景风 《上海机械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本文按σ是否已知分为几种不同情况,讨论测得值服从正态分布时极限误差的计算方法及其依据,最后给出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极限误差 测量误差 技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针对蜂窝芯外形曲面特征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蕾 陈雪梅 +3 位作者 易元 宋忠超 黄庆奕 江磊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6-60,共5页
针对蜂窝芯外形曲面特征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不完整、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光学扫描的测量方法.首先在蜂窝芯外形曲面紧密贴合覆盖层,以覆盖层外形特征代替蜂窝芯外形曲面特征,然后采用三维光学扫描技术采集覆盖层外形的点云... 针对蜂窝芯外形曲面特征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不完整、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光学扫描的测量方法.首先在蜂窝芯外形曲面紧密贴合覆盖层,以覆盖层外形特征代替蜂窝芯外形曲面特征,然后采用三维光学扫描技术采集覆盖层外形的点云数据.通过计算点云数据的法向矢量,并在矢量方向偏置覆盖层厚度,从而获得蜂窝芯曲面特征的轮廓数据,完成蜂窝芯外形曲面特征测量.通过对某型号蜂窝芯材料的测量,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曲面特征测量 光学扫描 蜂窝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