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机械原理”高效课堂的建设研究
1
作者 张华瑾 郭山国 +2 位作者 杜海彬 李刚峰 相磊 《南方农机》 2025年第7期172-175,179,共5页
【目的】挖掘产教融合的深层意义,分析应用型本科“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困境与需求,提出适合应用型本科机械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方法】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课程标准以及装备制造行业岗位需求,确定了三维课程目标,以应... 【目的】挖掘产教融合的深层意义,分析应用型本科“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困境与需求,提出适合应用型本科机械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方法】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课程标准以及装备制造行业岗位需求,确定了三维课程目标,以应用能力为主线,重构课程内容,开发教学案例,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内容向学习任务的转化;有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与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工程教学环境,创新提出了基于PDCA的三阶段四环节循环改进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知识细化为多个典型任务情境,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堂转变为任务探究型课堂,构建了多元多维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了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科学评价与学习成果的循环改进。【结果】通过高效课堂的建设实施,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各项能力与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并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工程环境下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保证。【结论】应用型本科“机械原理”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推动了产教融合的实施进程,有助于高校培养更多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卓越、创新创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 课程目标 课程重构 PDCA 考核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高阶思维培育的“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及技术研究
2
作者 任莉 赵垚 卢亚萍 《南方农机》 2025年第7期164-167,共4页
依据教育部对“金课”建设要求的“两性一度”特征,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高阶性教学环节,以培育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这对学习者未来解决工作难题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梳理了课程高阶化改革的知识内容体系,探索... 依据教育部对“金课”建设要求的“两性一度”特征,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高阶性教学环节,以培育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这对学习者未来解决工作难题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梳理了课程高阶化改革的知识内容体系,探索了课程标准的改革方案,并阐述了高阶思维的关键技术,包括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比观察法及实验设计法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以成果为导向的任务化清单式课程改革,强调学科应用,强化实践创新,转变思维的隐性属性为显性属性,有助于高阶思维可视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激发学员的批判性思维和潜在能力,同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从而引导师生从浅层思考向深度应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思维 “机械原理” 任职教育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实践内容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斌 刘征宏 +1 位作者 郑俊强 钟丽琼 《南方农机》 2024年第4期192-194,共3页
为提高“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质量,课题组成员结合当下行业发展趋势及贵阳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现状,分析总结出贵阳学院现阶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选题、设计过程、组织管理及评价考核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对“机械原... 为提高“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质量,课题组成员结合当下行业发展趋势及贵阳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现状,分析总结出贵阳学院现阶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选题、设计过程、组织管理及评价考核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建议,即通过布置贴合实际课题的选题、设计过程增加制图实践内容、考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等手段,最大限度地使“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社会生产实际接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为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过硬的全面型人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制图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期间基于OBE“机械原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福佳 吴恩启 +1 位作者 王新华 汪昌盛 《南方农机》 2021年第3期131-133,共3页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主播与粉丝的关系,因物理空间隔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变,线下变线上,停课不停学。"机械原理"是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对于建立学生初步方案设计能力,掌握机构设计有着至关重...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主播与粉丝的关系,因物理空间隔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变,线下变线上,停课不停学。"机械原理"是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对于建立学生初步方案设计能力,掌握机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本课题小组借助腾讯会议和超星平台,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学习优势,引导学生达成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教学目标,有效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 OBE(成果导向教育) 疫情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学院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的资源建设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景华 梁海龙 +1 位作者 殷东华 刘勇 《南方农机》 2022年第21期155-158,共4页
为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项目组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山西工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机械原理”课程为例,在分析“机械原理”课程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案例牵引、项目驱动与项目实践相结... 为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项目组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山西工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机械原理”课程为例,在分析“机械原理”课程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案例牵引、项目驱动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产业学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两方面进行了改革,围绕教学目标,重新构建了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贯穿课程始终的案例和项目资源、围绕立德树人的思政资源、间接学习的传授型资源、积极学习的检测型资源,并立足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将案例牵引、项目驱动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融入思政元素应用于“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爱国精神、科学素养和辩证思维,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热爱和兴趣,培育了学生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工程应用型复合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 教学改革 课程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理念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锋 李杨 《南方农机》 2021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基于新工科理念背景下,结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文章分析了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象。基于此,本文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通过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完善丰富考核模式及突出实践教学... 基于新工科理念背景下,结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文章分析了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象。基于此,本文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通过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完善丰富考核模式及突出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教师引导“教”及学生主动“学”的良好局面,丰富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 “机械原理”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it analysis of supporting pressure in tunnels with regard to surface settlement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小礼 覃长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03-309,共7页
The proliferation of Hoek-Brown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and upper bound theorem makes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circular tunnels with an original curved collapsing mechanism. The arch effect of shal... The proliferation of Hoek-Brown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and upper bound theorem makes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circular tunnels with an original curved collapsing mechanism. The arch effect of shallow circle tunnel is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o that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easily described. Based on the mechanism, the upper bound solution of supporting pressure of tunnel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rface settlements and overloads on the ground surface is derive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formed from virtual work equations under the variational principle, and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by the optimum theory. Comparisons with previous works are made.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present method show great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existing ones. With regard to the surface settlement and overload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ock parameters on the collapsing shape is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r tunnel Hoek-Brown criterion collapse mechanism surface sett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