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思考》的思考──也谈“本质属性”与“根本任务”
1
作者 汤登仲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6-7,共2页
对《思考》的思考──也谈“本质属性”与“根本任务”湖南常德市一中汤登仲《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4期,以下简称《思考》)一文令人获益良多,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思想性、人文性不是语文的本质... 对《思考》的思考──也谈“本质属性”与“根本任务”湖南常德市一中汤登仲《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4期,以下简称《思考》)一文令人获益良多,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思想性、人文性不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基础教育学科的性质,应根据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属性” 根本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 情感因素 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 人文精神 人文因素 传播道德 熟读背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本质属性”概念——与李先焜同志商榷 被引量:6
2
作者 曹予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6期94-100,85,共8页
关于概念的定义问题,李先煜同志在题为《概念反映什么》一文中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其中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定义的观点,我们是赞成的。但是,李先煜同志否定这个定义的论... 关于概念的定义问题,李先煜同志在题为《概念反映什么》一文中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其中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定义的观点,我们是赞成的。但是,李先煜同志否定这个定义的论据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不赞成“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概念定义。但是,我们并不否定有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存在,当然也不否认对象有本质属性,不否认“本质属性”这个概念本身。 李先煜同志是从否认事物有本质属性,进而否认“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个定义的。他认为,“本质属性”这种提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的主要理由是:本质是内在的一般的东西,而属性是外在的特殊的东西;本质与属性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以“本质”来限定“属性”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 李先焜同志的这种观点是不能够成立的。 首先,李先焜同志关于事物属性的定义是不确切的。他说:“所谓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或事物的质,在这里本质与质是属于同一序列、意义基本相同的概念)在与其它事物发生某种关系时的外在表现。” 这个定义有两处不确切: 第一,在这里,发生某种关系的不是事物的本质与其它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属性 派生属性 “本质属性” 类对象 本质属性 木质 偶有属性 事物的本质 谓项 主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氏创新学
3
作者 周昉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5-63,共9页
关键词 悖论 三角形 辩证矛盾 逻辑学 创新学 形式逻辑 “本质属性” 集合定义 公理 逻辑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反映什么
4
作者 李先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32-39,共8页
概念反映什么?这似乎已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一般哲学均衡生产书与逻辑教科书早已有规定:“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属性。”有的则有所改动,说:“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但往往又规定:“事物的特有属性也就是事物... 概念反映什么?这似乎已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一般哲学均衡生产书与逻辑教科书早已有规定:“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属性。”有的则有所改动,说:“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但往往又规定:“事物的特有属性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规定早巳为一般人所接受。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本质属性”这种提法是否有科学根据?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二、“特有属性”是否等同于“本质属性”?概念是否只局限于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 特有属性 事物的本质 种属 木质 提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类事物 相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