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暴露-敏感-适应性模型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评价及相关分析——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为例
被引量:
34
1
作者
霍童
张序
+1 位作者
周云
陈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81-2293,共13页
为了及时掌握运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真实状况,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区域为例,基于VSD模型建立生态脆弱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运用空间叠置分析计算生态脆弱度,揭示其生...
为了及时掌握运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真实状况,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区域为例,基于VSD模型建立生态脆弱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运用空间叠置分析计算生态脆弱度,揭示其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通过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及相关分析,其结果表明:(1)2008—2018十年间研究区生态脆弱度以潜在脆弱和轻微脆弱为主,合计占比从62.63%增长到68.79%,非常脆弱区与极度脆弱区占比较小,合计占比从22.45%下降到15.61%;(2)研究区生态恢复情况良好,根据时空演变趋势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持平区和生态退化区,生态修复率为37.09%,生态持平率为37.93%,生态退化率为24.89%;(3)对生态修复区与生态退化区进行划分,各包含四种等级区,其中生态修复区以Ⅰ级修复区为主,占比为13.31%;生态退化区以Ⅰ级和Ⅱ级退化区为主,合计占比为18.80%,Ⅳ级退化区占比仅有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层次分析
-
熵权法
暴露
-
敏感
-
适应
性
模型
时空变化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0—2018年内蒙古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演变及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
10
2
作者
望元庆
宋书愉
+3 位作者
王杰
李洪飞
许端阳
李陇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71-2286,共16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快速变化,为沙漠化治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揭示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演变规律,辨识影响脆弱性演化的关键因素及区域差异对沙区可...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快速变化,为沙漠化治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揭示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演变规律,辨识影响脆弱性演化的关键因素及区域差异对沙区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利用“暴露-敏感-适应”评估模型构建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空间主成分分析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结合,探讨2000—2018年内蒙古“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关键因素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脆弱性及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性三个维度在空间上均有较强的异质性特征,脆弱性具有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分布格局;暴露度的空间分布为中部高,两边低;敏感性的空间分布为西部高,东部低;适应性的高低值分布与脆弱性相反。(2)脆弱性的变化在总体上呈现大部分区域降低,局部区域升高的趋势,显著升高区域主要聚集在内蒙古南部地区。(3)影响脆弱性分布的因素在每年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植被覆盖度、沙漠化程度、气象指数等生态指标是影响脆弱性显著变化区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
经济
-
社会系统
脆弱性
“暴露-敏感-适应”评估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2019冠状病毒病早期防控机制研究
3
作者
董是
崔秩玮
+2 位作者
潘潇雄
王建伟
高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探讨各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早期防控的效果,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早期的防控提供对策。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数据为样本,建立广义易感-暴露-感染-恢...
目的:探讨各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早期防控的效果,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早期的防控提供对策。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数据为样本,建立广义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其参数进行最优化求解。然后,根据基本传染数表达式中的参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敏感性分析,定量分析各国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对疫情暴发早期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COVID-19暴发早期的防控对策。结果:广义SEIR模型对六国COVID-19暴发早期的预测和评估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实际数据与拟合数据高度重合。COVID-19扩散主要受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影响:从保护率来看,前10 d的保护率提高最为重要,保护率越大,确诊人数越少;从感染率来看,前5 d的感染率最为关键,感染率越小,确诊人数越少;从平均检疫时间来看,前5 d的平均检疫时间至关重要,平均检疫时间越短,确诊人数越少。通过对六国关键参数对比发现,澳大利亚和中国由于实行严格的防疫政策,保护率较高,平均检疫时间较短,因而防疫效果较好。结论:在COVID-19暴发早期,需要实行提高保护率、缩短平均检疫时间的措施,以及严格的隔离政策,抑制COVID-19传播及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易感
-
暴露
-
感染
-
恢复
模型
系统动力学
模型
敏感
性分析
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计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鲁静芳
卢天亮
《南方农机》
2022年第3期31-35,共5页
生计脆弱性评价对研究农户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生计脆弱性是一个综合概念,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定义,现今主流的定义是世界银行、DFID、IPCC围绕着“遭受冲击的风险”与“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或者加入一个“敏感性”展开...
生计脆弱性评价对研究农户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生计脆弱性是一个综合概念,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定义,现今主流的定义是世界银行、DFID、IPCC围绕着“遭受冲击的风险”与“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或者加入一个“敏感性”展开的。在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方面,以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IPCC的“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为主,前者主要为一些情况较为简单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使用,后者因其能更好地分析情况相对复杂地区的生计脆弱性情况,是国内研究的主流。同时,基于以上这两种不同的分析框架还衍生出不同的指标体系、不同的分析方法,其选择与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而定,现阶段利用生计脆弱性评价研究脱贫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较为成熟,而在未来,生计脆弱性评价仍将会是研究脱贫与防范返贫、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暴露
-
敏感
性
-
适应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暴露-敏感-适应性模型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评价及相关分析——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为例
被引量:
34
1
作者
霍童
张序
周云
陈伟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81-2293,共13页
基金
苏州市大运河建设类项目(19SZDYH320)。
文摘
为了及时掌握运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真实状况,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区域为例,基于VSD模型建立生态脆弱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运用空间叠置分析计算生态脆弱度,揭示其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通过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及相关分析,其结果表明:(1)2008—2018十年间研究区生态脆弱度以潜在脆弱和轻微脆弱为主,合计占比从62.63%增长到68.79%,非常脆弱区与极度脆弱区占比较小,合计占比从22.45%下降到15.61%;(2)研究区生态恢复情况良好,根据时空演变趋势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持平区和生态退化区,生态修复率为37.09%,生态持平率为37.93%,生态退化率为24.89%;(3)对生态修复区与生态退化区进行划分,各包含四种等级区,其中生态修复区以Ⅰ级修复区为主,占比为13.31%;生态退化区以Ⅰ级和Ⅱ级退化区为主,合计占比为18.80%,Ⅳ级退化区占比仅有1.50%。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层次分析
-
熵权法
暴露
-
敏感
-
适应
性
模型
时空变化
生态修复
Keywords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HP
-
entropy weight method
VSD mode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2018年内蒙古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演变及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
10
2
作者
望元庆
宋书愉
王杰
李洪飞
许端阳
李陇堂
机构
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71-228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1253)。
文摘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快速变化,为沙漠化治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揭示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演变规律,辨识影响脆弱性演化的关键因素及区域差异对沙区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利用“暴露-敏感-适应”评估模型构建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空间主成分分析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结合,探讨2000—2018年内蒙古“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关键因素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脆弱性及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性三个维度在空间上均有较强的异质性特征,脆弱性具有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分布格局;暴露度的空间分布为中部高,两边低;敏感性的空间分布为西部高,东部低;适应性的高低值分布与脆弱性相反。(2)脆弱性的变化在总体上呈现大部分区域降低,局部区域升高的趋势,显著升高区域主要聚集在内蒙古南部地区。(3)影响脆弱性分布的因素在每年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植被覆盖度、沙漠化程度、气象指数等生态指标是影响脆弱性显著变化区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态
-
经济
-
社会系统
脆弱性
“暴露-敏感-适应”评估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内蒙古
Keywords
ecological
-
economic
-
social system
vulnerability
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 model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Inner Mongolia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2019冠状病毒病早期防控机制研究
3
作者
董是
崔秩玮
潘潇雄
王建伟
高超
机构
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1,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E0111000)。
文摘
目的:探讨各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早期防控的效果,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早期的防控提供对策。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数据为样本,建立广义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其参数进行最优化求解。然后,根据基本传染数表达式中的参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敏感性分析,定量分析各国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对疫情暴发早期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COVID-19暴发早期的防控对策。结果:广义SEIR模型对六国COVID-19暴发早期的预测和评估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实际数据与拟合数据高度重合。COVID-19扩散主要受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影响:从保护率来看,前10 d的保护率提高最为重要,保护率越大,确诊人数越少;从感染率来看,前5 d的感染率最为关键,感染率越小,确诊人数越少;从平均检疫时间来看,前5 d的平均检疫时间至关重要,平均检疫时间越短,确诊人数越少。通过对六国关键参数对比发现,澳大利亚和中国由于实行严格的防疫政策,保护率较高,平均检疫时间较短,因而防疫效果较好。结论:在COVID-19暴发早期,需要实行提高保护率、缩短平均检疫时间的措施,以及严格的隔离政策,抑制COVID-19传播及扩散。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易感
-
暴露
-
感染
-
恢复
模型
系统动力学
模型
敏感
性分析
疫情防控
Keywords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Susceptible
-
exposed
-
infectious
-
recovered model
System dynamics model
Sensitivity analysis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分类号
R181.2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计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鲁静芳
卢天亮
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统计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南方农机》
2022年第3期31-35,共5页
文摘
生计脆弱性评价对研究农户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生计脆弱性是一个综合概念,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定义,现今主流的定义是世界银行、DFID、IPCC围绕着“遭受冲击的风险”与“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或者加入一个“敏感性”展开的。在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方面,以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IPCC的“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为主,前者主要为一些情况较为简单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使用,后者因其能更好地分析情况相对复杂地区的生计脆弱性情况,是国内研究的主流。同时,基于以上这两种不同的分析框架还衍生出不同的指标体系、不同的分析方法,其选择与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而定,现阶段利用生计脆弱性评价研究脱贫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较为成熟,而在未来,生计脆弱性评价仍将会是研究脱贫与防范返贫、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生计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暴露
-
敏感
性
-
适应
能力”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暴露-敏感-适应性模型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评价及相关分析——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为例
霍童
张序
周云
陈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0—2018年内蒙古沙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脆弱性演变及关键影响因素
望元庆
宋书愉
王杰
李洪飞
许端阳
李陇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2019冠状病毒病早期防控机制研究
董是
崔秩玮
潘潇雄
王建伟
高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计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
鲁静芳
卢天亮
《南方农机》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