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时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治理能力建构:基准、框架与图谱 被引量:9
1
作者 解学芳 李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2,共10页
在“智能+”时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治理能力建构是基于新科技要素禀赋挑战、全球贸易白热化危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对接数字化网络化特性等四维基准的时代命题,是促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的强力基石。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 在“智能+”时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治理能力建构是基于新科技要素禀赋挑战、全球贸易白热化危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对接数字化网络化特性等四维基准的时代命题,是促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的强力基石。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治理,亟需基于协同创新视角将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制度演进及协同路径融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治理能力的建构中。基于此,在开启新百年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的新阶段,应立足于治理基准、治理框架、治理图谱三大维度,建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的四位一体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治理能力,即匹配智能时代新问题新情况的综合治理、匹配动态权变的国际环境的外生治理、匹配数字文化强国建设诉求的内生治理以及面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的未来治理,作为“智能+”时代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与高效化治理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治理能力 技术与制度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中国式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图景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解学芳 雷文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等数字化新技术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于实质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等数字化新技术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于实质性解决传统旅游业长期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至关重要,其催生的文旅产业新业态成为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完善“智能+”时代中国式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大模式,以文旅大数据平台一体化为模式底座,以优化文旅供给侧改革为模式基础,以增强沉浸化和体验感为模式内核,通过重视Z世代青年兴趣“锚点”推动模式外延,以提升服务能力建立模式保障,借助深度数字化浪潮,通过中国式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大模式的革新路径,进一步加强文化和旅游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智能+”时代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转型升级 中国式数字文旅 文旅元宇宙 文旅新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健全逻辑:要素协同与数字治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解学芳 张佳琪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颠覆性技术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生巨大变革,形成了基于多要素联动的战略目标和多向度、基本结构集成化、运...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颠覆性技术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生巨大变革,形成了基于多要素联动的战略目标和多向度、基本结构集成化、运行逻辑智能化的逻辑架构。“智能+”时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健全逻辑亟须数字治理要素的协同,其中科技创新要素是原生性助推器,可提升数字治理精度;数据资源要素是核心战略资源,可提升数字治理质效;内容创新要素是产业核心,可框定数字治理价值基准;文化人才要素是创新源泉,可释放数字治理动能;渠道创新要素是联动支撑,可拓展数字治理空间。五大核心要素的协同联动构成了智能有序的治理结构,是实现数字治理善治的保障,特别是要实现“智能+”时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跃升目标,亟须现代治理能力的提升,即实现多元数字治理主体双向触达,数字治理资源精准配置,数字治理制度精准供给以及治理过程靶向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要素协同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工作”兴起:“智能+”时代人的本质复归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水兴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0,105,106,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大规模应用使人类迈入“智能+”时代。从批判“异化劳动”到提出“消灭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分工造成的“异化劳动”思想在“智能+”时代已具有经验的现实。“智能+”时代,生产力的... 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大规模应用使人类迈入“智能+”时代。从批判“异化劳动”到提出“消灭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分工造成的“异化劳动”思想在“智能+”时代已具有经验的现实。“智能+”时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消灭异化劳动”创造了日益充分的条件。“软工作”兴起意味着劳动复归为一定程度的人的本质活动。资本与劳动的博弈出现了有利于劳动的趋势。“智能+”时代,“软工作”兴起,变革僵硬的劳动制度、建立新的劳动认知框架成为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整个社会应遵循协同、互利、合作、共赢的价值准则。资本主义历史暂时性和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更加凸显,劳动正义必将成为整个社会共识。信息革命以来劳动形式和劳动内涵的不断嬗变确证了“智能+”时代是复归人的本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异化劳动 消灭劳动 “智能+”时代 软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科基层教学组织的构建与运行——以南京大学哲学素质教育虚拟教研室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亮 汪琳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154,共7页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学习苏联教育建设先进经验,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发展态势良好,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转型,传统基层...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学习苏联教育建设先进经验,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发展态势良好,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转型,传统基层教学组织出现主业不明、过度行政化等问题,在高校中育人功能逐渐弱化甚至衰落。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组织的转型发展,强调要通过规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标准、创新基层教学组织载体和运行方式等举措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最新要求,构建新时代文科基层教学组织。随着基层教学组织创新模式探索的不断深入,高校中也产生了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虚拟教研室”典型案例。南京大学哲学素质教育教学团队积极回应国家需要与时代呼唤,聚焦“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紧扣“课程建设”核心要素,围绕“教学能力”提升要求,探索“智能+”实施路径,在组建基层教学组织、探索新型“智能+”虚拟教研室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新时代文科基层教学组织的构建与运行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教学组织 虚拟教研室 普及化阶段 “智能+”时代 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