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诗“晚唐体”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海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3,共7页
“晚唐体”之说是宋末元初出现的。两宋人对晚唐诗的说法不一,所指晚唐诗人是以孟郊、贾岛、姚合为代表的一些有隐逸倾向、写清苦生活、刻意琢磨诗歌艺术技巧的诗人。至宋末元初,“晚唐体”这个诗学概念形成了一体三义:特指一些具有隐... “晚唐体”之说是宋末元初出现的。两宋人对晚唐诗的说法不一,所指晚唐诗人是以孟郊、贾岛、姚合为代表的一些有隐逸倾向、写清苦生活、刻意琢磨诗歌艺术技巧的诗人。至宋末元初,“晚唐体”这个诗学概念形成了一体三义:特指一些具有隐逸情调的精雕苦吟之诗,包括以“郊寒岛瘦”为代表的“唐之晚年诗”,宋初一些僧隐诗人所作类似郊、岛之诗,宋季“四灵”一脉学习贾、姚之诗。该文亦扼要论述了宋初、宋季“晚唐体”之风貌,并对近世流行的贬抑“晚唐体”的文学史观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晚唐体” 三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岛现象与“晚唐体”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鸿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7,共6页
"贾岛现象"体现了一个时代末期大众诗人的创作心态,其创作趣尚集中体现为不染尘念的孤寂情怀和清新尖巧的艺术锤炼。这种创作趣尚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文学,但北宋初期的"晚唐体"却不等同于晚唐诗风。北宋初期的时代特... "贾岛现象"体现了一个时代末期大众诗人的创作心态,其创作趣尚集中体现为不染尘念的孤寂情怀和清新尖巧的艺术锤炼。这种创作趣尚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文学,但北宋初期的"晚唐体"却不等同于晚唐诗风。北宋初期的时代特征与晚唐有着质的区别,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作家的精神面貌也不是苦闷孤寂。不能把"晚唐体"简单地视为承袭晚唐诗风,它是唐诗向宋诗过渡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贾岛 晚唐诗风 “晚唐体” 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山体”及其晚唐渊源 被引量:2
3
作者 薛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6-111,共6页
王安石晚年“半山体”小诗历来受到诗论家的赞赏。从诗艺与诗境两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半山体”工巧而有味的审美旨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在姚合等人为代表的“晚唐体”
关键词 宋诗 王安石 “半山体” “晚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代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兴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27,共5页
五代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上接唐末,下启宋初,前后经过了130多年,是超越于时代更替的。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与价值,在于其完成了从唐诗到宋诗的过渡。贯穿于这一过渡时期的诗风流变线索主要有“白体”、“体”、“... 五代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上接唐末,下启宋初,前后经过了130多年,是超越于时代更替的。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与价值,在于其完成了从唐诗到宋诗的过渡。贯穿于这一过渡时期的诗风流变线索主要有“白体”、“体”、“晚唐体”及“词代诗兴”,其流变过程既有一贯性与整体性,又有明显的阶段性,这从白体诗的演变轨迹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五代诗 诗歌发展史 词代诗兴 《唐诗纪事》 “晚唐体” 欧阳修 演变轨迹 《唐才子传》 《宋诗纪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