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具有细胞-细胞传播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
1
作者 徐瑞 宫云英 任华荣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基于病毒-细胞感染和细胞-细胞传播两种机制,研究一类具有胞内时滞,CTL免疫反应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病毒感染基本再生率.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根的分布,讨论了模型的病毒未感染平衡点和慢性感染平衡点的局部稳定... 基于病毒-细胞感染和细胞-细胞传播两种机制,研究一类具有胞内时滞,CTL免疫反应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病毒感染基本再生率.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根的分布,讨论了模型的病毒未感染平衡点和慢性感染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并应用La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模型的全局动力学性态由病毒感染基本再生率完全确定:若基本再生率小于1,则病毒未感染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若基本再生率大于1,则慢性感染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说明了理论结果,并对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参数对病毒感染基本再生率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感染 细胞-细胞传播 胞内时滞 免疫损害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肿瘤-免疫模型的稳定性与Hopf分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浛弛 李杰梅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6,共8页
考虑一类肿瘤-免疫模型,讨论其平衡点的存在性条件,并利用特征方程分析各平衡点的局部动力学稳定性,证明该模型在相应条件下会发生Hopf分支.通过计算第一Lyapunov系数得出:如果系数不为零,则模型发生Hopf分岔;如果系数小于零,则分岔是... 考虑一类肿瘤-免疫模型,讨论其平衡点的存在性条件,并利用特征方程分析各平衡点的局部动力学稳定性,证明该模型在相应条件下会发生Hopf分支.通过计算第一Lyapunov系数得出:如果系数不为零,则模型发生Hopf分岔;如果系数小于零,则分岔是超临界的;如果系数大于零,则分岔是次临界的.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模型 稳定性 HOPF分支 超临界 次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基于游离病毒感染和细胞-细胞传播的宿主体内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瑞 周凯娟 白宁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1-782,共12页
该文考虑一类具有细胞-细胞传播、胞内时滞、饱和CTL免疫反应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免疫未激活和免疫激活再生率.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根的分布,讨论了可行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并应... 该文考虑一类具有细胞-细胞传播、胞内时滞、饱和CTL免疫反应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免疫未激活和免疫激活再生率.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根的分布,讨论了可行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并应用La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模型的全局动力学由免疫未激活和免疫激活再生率决定:如果免疫未激活再生率小于1,则病毒未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免疫未激活再生率大于1且免疫激活再生率小于1,则免疫未激活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免疫激活再生率大于1,则慢性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此外,通过数值模拟说明了免疫损害和细胞-细胞传播对模型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感染 细胞-细胞传播 胞内时滞 饱和CTL免疫反应 免疫损害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
4
作者 朱瑛 南楠 +2 位作者 李婷婷 魏丽琼 黄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674,679,共8页
目的:调查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特征,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甘肃省6个市州妇幼保健院及三级综合医院以上儿科行维生素D检测的9790例0~6岁儿童,分... 目的:调查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特征,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甘肃省6个市州妇幼保健院及三级综合医院以上儿科行维生素D检测的9790例0~6岁儿童,分析其中5000例儿童维生素D特征,以5000例中出现RRTIs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以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的相关性,分析维生素D对儿童RRTIs的诊断价值。结果:分析甘肃省5000例儿童维生素D资料发现,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充足率分别为11.58%、41.38%、47.04%,未发现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者。儿童维生素D水平受年龄和季节的影响,3~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较严重,冬季儿童维生素D水平最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生长发育、罹患疾病有关。研究组25(OH)D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与RRTIs患儿年龄、过敏史、被动烟草暴露、易感季节有关(P<0.05)。维生素D充足患儿免疫功能指标高于维生素D不足、缺乏患儿(P<0.05)。RRTIs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呈正相关(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偏食、每日果蔬量、户外活动时间、钙、铁、锌、25(OH)D、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均是儿童RRT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D对儿童RRTIs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相关,在儿童RRTIs中,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患儿机体免疫障碍有关,可用于RRTI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时IL-18、IFN-γ与免疫球蛋白关系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叶长宁 陈昌辉 +5 位作者 李茂军 邱练芬 毛晓兰 陈丽娜 阳倩 何海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白细胞介素_18(IL_18)和γ_干扰素 (IFN_γ)与免疫球蛋白 (IgG、IgA和IgM )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酶法 (ELISA)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11例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IL_18、IFN_γ、IgG、IgA和IgM含量。以CRP≥20mg/L...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白细胞介素_18(IL_18)和γ_干扰素 (IFN_γ)与免疫球蛋白 (IgG、IgA和IgM )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酶法 (ELISA)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11例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IL_18、IFN_γ、IgG、IgA和IgM含量。以CRP≥20mg/L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界限值 ,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将肺炎患儿分为4组进行分析。结果①肺炎组111份血清中 ,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阳性40份 (36.0 % ) ,对照组30份血清均阴性 ;病毒及支原体感染23例 (20.7% ) ,细菌感染45例 (40.6 % ) ,病毒及支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17例 (15.3% ) ,其他不明病原感染26例 (23.4% )。②肺炎组IgA、IgM含量>对照组 (P<0.05)。其中 ,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组IgA含量>其他不明病原感染组和对照组 (P<0.05) ;细菌感染组IgM含量>对照组 (P<0.05)。肺炎各组IgG、IL_18和IFN_γ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对照组IgM与IFN_γ呈正相关 (P<0.01)。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组IgA和IgM分别与IFN_γ呈正相关 (P<0.01) ;IgA和IgM分别与IL_18呈正相关 (P<0.05) ;IFN_γ与IL_18呈正相关 (P<0.05)。细菌感染组IgA与IL_18呈正相关 (P<0.01)。结论新生儿发生病毒或细菌感染时 ,体内抗感染免疫和免疫调节的机制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IL-18 IFN-Γ 免疫球蛋白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疾病垂直感染的生态-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丽萍 李自珍 +1 位作者 王文婷 马智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7-132,共6页
研究了捕食者-食饵模型中食饵染病且能垂直感染的具有密度制约因素的生态-流行病模型,分析了解的有界性,讨论了非负平衡点的存在性,得到了平衡点局部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分析了非负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分别得到了捕食者绝灭、疾... 研究了捕食者-食饵模型中食饵染病且能垂直感染的具有密度制约因素的生态-流行病模型,分析了解的有界性,讨论了非负平衡点的存在性,得到了平衡点局部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分析了非负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分别得到了捕食者绝灭、疾病消失和疾病成为地方病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行病模型 垂直感染 平衡点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L-10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飞虎 陈敏珠 +1 位作者 李俊 智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0 (rhIL 10 )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模型、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0的抗银屑病作用 ,并检测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LPS诱导B淋...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0 (rhIL 10 )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模型、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0的抗银屑病作用 ,并检测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IFN γ、IL 2、IL 1、TNF α)水平。结果 rhIL 10 (5 ,2 0 ,80μg·kg-1·d-1,sc)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 ,促进小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形成。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 2、IFN γ产生有抑制作用 ;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 1、TNF α具有抑制作用 ;对NK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 ;对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 rhIL 10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细胞增殖与促进其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 银屑病 动物模型 免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中sTREM-1含量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何源 易海英 +2 位作者 杨树杰 黄杰 魏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4期3408-3410,341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含量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62例作为肺炎组,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5...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含量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62例作为肺炎组,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清中sTREM-1的含量,炎性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肺炎组血清中sTREM-1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IL-17、PCT、CRP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炎组中sTREM-1高含量新生儿血清中IL-10、IL-17、PCT、CRP、IgA、IgG、IgM的含量高于sTREM-1低含量新生儿(P<0.05)。结论: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血清中sTREM-1的含量较高,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体液免疫功能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 炎性因子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受损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IFN-γ和IL-4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潘珏 瞿介明 +4 位作者 何礼贤 刘银坤 陈雪华 李倬哲 张静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9-263,267,共6页
目的 了解免疫受损 (ICH)状态时大鼠铜绿假单胞菌 (PA)肺部感染γ 干扰素 (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环磷酰胺 (15mg/kg·d-1)联合醋酸可的松 (10 0mg/kg·d-1)建立ICH大鼠模型 ,通过气管内注入PA溶液 ... 目的 了解免疫受损 (ICH)状态时大鼠铜绿假单胞菌 (PA)肺部感染γ 干扰素 (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环磷酰胺 (15mg/kg·d-1)联合醋酸可的松 (10 0mg/kg·d-1)建立ICH大鼠模型 ,通过气管内注入PA溶液 (0 .2mLATCC 2 785 36× 10 8CFU/mL)复制肺部PA感染模型。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测血清、免疫点印迹法测灌洗液及免疫组化 (二步法 )测肺组织中IFN γ和IL 4的表达。结果 感染前两组在血清、灌洗液和肺组织均有一定水平的表达。①血清IFN γ和IL 4含量的时序分析显示 ,两组感染后均呈下降趋势 ,感染后 2 4hICH组继续下降而对照组呈上升趋势 ,其中IFN γ最低点两组均出现在感染后 2h ,IL 4ICH组下降的最低点 (1h)先于对照组 (9h) ;ICH组各时间点IFN γ(P >0 .0 5 )及IL 4(P <0 .0 1)表达低于对照组。②灌洗液动态变化 :两组感染后均呈下降趋势 ,对照组下降的最低点 (IFN γ 2h ,P <0 .0 5 ;IL 46hP <0 .0 5 )均先于ICH组出现 (2 4h) ,且逐渐上升 ,而ICH组继续下降。③肺组织IFN γ和IL 4时序分析显示 :感染后 1hICH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P <0 .0 5 ) ,以后呈下降趋势 ,到 2 4h降为最低点。对照组感染PA后 ,阳性细胞数渐增多 ,感染后 9、2 4h明显增多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受损宿主 铜绿假单胞菌 肺部感染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顾悦 刘莉侠 +4 位作者 杨明珍 曾庆曙 黄震琪 吴炜 安福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模型组经腹腔给予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经尾... 目的观察并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模型组经腹腔给予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给予100 ng/d的1,25-二羟维生素D3,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经腹腔及尾静脉注射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记录体重并采血,测量血小板计数,评价出血倾向。2周后处死小鼠并解剖,取骨髓涂片,镜下计数巨核细胞。从多方面评估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注射第10天开始,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小鼠进食量开始明显增加,精神和反应逐渐恢复;体重、血小板数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出血倾向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产板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低,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在一般情况的改善、体重及血小板数的上升、出血倾向的降低和促进骨髓血小板生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动物模型 1 25-二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成人HBeAg阳性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娟 高润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0-430,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12月报道】题: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成人HBeAg阳性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应用(作者Feld JJ等)使用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单药治疗在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阶段通常不被推荐。对高水平HBV DNA与肝... 【据《Hepatology》2018年12月报道】题: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成人HBeAg阳性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应用(作者Feld JJ等)使用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单药治疗在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阶段通常不被推荐。对高水平HBV DNA与肝细胞癌相关的认识增加了人们对免疫耐受阶段HBV治疗的兴趣。小型儿童研究证实了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旨在评估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成人免疫耐受阶段慢性HBV感染者中联合使用的安全性及疗效。HBV DNA载量 >10^7 IU/ml和ALT≤1.5倍正常值上限(ULN)(男性≤45 U/L,女性≤30 U/L)的HBeAg阳性成人接受恩替卡韦0.5 mg/d,治疗8周,随后联合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治疗40周。主要终点是48周治疗结束后HBeAg阴转,HBV DNA≤1000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HBV感染 HBEAG阳性 免疫耐受 恩替卡韦 成人 Hepatology HBeAg阴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IL-6、TLR-2水平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云鹏 李艳 +1 位作者 韩朋 苏晓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2-1049,共8页
目的 研究隆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及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并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隆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研究隆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及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并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隆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参数及血清IL-6、TLR-2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影响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筛选出的因素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此模型。结果 共纳入446例行隆乳术患者,平均年龄(28.50±3.39)岁。其中感染组42例(9.42%),未感染组404例(90.58%)。感染组患者IL-6和TLR-2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IL-6和TLR-2水平是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前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8(95%CI:0.804~0.911)和0.842(95%CI:0.799~0.890),切点值为0.56,内部验证前后灵敏度分别为88.1%、88.2%,特异度分别为92.3%、91.7%,准确度良好。结论 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CRP、WBC、IL-6和TLR-2水平对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可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临床治疗方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TOLL样受体2 假体隆乳术 假体周围感染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抗SARS-CoV-2感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朝国 吴俐莎 杨晶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2-1028,1036,共8页
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COVID-19为全球流行病,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感染无特异性免疫力人群影响人们改变社交行为和习惯,产生全球经济负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因此,自然感染诱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备受关注。自然感染SARS-CoV-2可... 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COVID-19为全球流行病,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感染无特异性免疫力人群影响人们改变社交行为和习惯,产生全球经济负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因此,自然感染诱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备受关注。自然感染SARS-CoV-2可诱导绝大多数成人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形成高滴度S蛋白特异性IgM、IgG和IgA类抗体、高水平中和抗体、强CD4+T细胞应答、特异性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可获得抗SARS-CoV-2感染的免疫保护,但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仍不确定。对SARS-CoV-2感染诊断、血清学监测、免疫策略、感染防控及疫苗开发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感染 T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鱼油脂肪乳剂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丞 罗育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23-4525,共3页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及肠屏障功能影响。方法:将确诊为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ω-3鱼油脂肪乳治疗组(n=25)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25)。鱼油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100mL/d6~8d。测...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及肠屏障功能影响。方法:将确诊为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ω-3鱼油脂肪乳治疗组(n=25)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25)。鱼油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100mL/d6~8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外周血T淋巴亚群CD3、CD4及反应蛋白(CRP)、血浆内毒素及血浆D-乳酸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鱼油组SIRS评分、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d后,对照组与鱼油组相比,IgA、IgG、IgM,外周血T淋巴亚群CD3、CD4,反应蛋白(CRP)、血浆内毒素及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能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状态,保护肠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腹腔感染 Ω-3鱼油脂肪乳 肠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rg^(-/-)大鼠支持人RSV在体内的长期感染
15
作者 熊芮 吴勇 +8 位作者 杨艳伟 屈哲 刘甦苏 王誉雅 马丽颖 付瑞 彭宜红 梁春南 范昌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察感染期(0~35 d)的临床表征、体重及体温变化;记录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11、20、35天)鼻腔、气管、肺等呼吸道脏器的病毒总拷贝数;在观察终点(滴鼻感染后第35天)对感染动物的靶器官进行病理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20、35天)外周血T、B、NK、NKT细胞的变化及不同时间点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1)通过鼻内接种hRSV后,纯合的IL2rg基因敲除大鼠的呼吸道内能保持较高的病毒载量,鼻腔中病毒的平均峰值滴度能快速升至1×10^(10 )copies/g,至第5周时,病毒依然能维持复制,病毒载量亦可达到1×10^(7)copies/g。(2)但其鼻、气管和肺组织,无明显病变。(3)感染hRSV的IL2rg^(-/-)大鼠外周血B细胞含量有上升。(4)IL-6和MCP-1两种细胞因子都在感染前期上升,在观察终点回落。结论本研究基于TALEN技术建立了IL2rg^(-/-)大鼠模型,并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支持hRSV高水平复制和并长期感染,为抗病毒药物筛选、抗hRSV抗体体内效力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rg-/-大鼠 TALEN基因编辑技术 NK细胞缺陷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思远 谭瀚霖 李东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情况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指导。方法利用Python爬虫自动更新功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通过改... 目的研究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情况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指导。方法利用Python爬虫自动更新功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通过改进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自动修正COVID-19基本再生数(R0),对中国湖北省和韩国的COVID-19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模型预测的湖北省COVID-19疫情顶点在2020年2月21日,现有确诊病例数约为50000例(2月19日),预计疫情将于3月4日回落至30000例以下,并在5月10日左右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实际数据显示,确诊人数顶点为53371例。模型预测的韩国疫情峰值在3月7日,将于4月底结束。结论改进的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在COVID-19疫情早期实现了较准确的数据预测,政府相关部门在疫情中及时、有效的强力干预明显影响了疫情的发展进程,东亚其他国家如韩国的疫情在3月仍处于上升期,提示中国需要提防输入性疫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动力学 疫情数据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气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与白细胞介素-27、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倩 严香 张雅月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508-3511,3517,共5页
目的:研究脾气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血清与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24只白变种实验小鼠以区间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除对照组... 目的:研究脾气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血清与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24只白变种实验小鼠以区间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以被动免疫造模法建立脾气虚型ITP小鼠模型。造模后,模型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分别用泼尼松、健脾益气摄血颗粒灌胃。各组均灌胃1次/d,连续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及血清与脾脏中IL-27、IL-10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脾脏IL-27、IL-10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血清和脾脏IL-10均明显升高(P<0.05);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血清与脾脏IL-27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27、IL-10可能在脾气虚型ITP中发挥保护性作用,且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而非脾脏;此外泼尼松与健脾益气摄血颗粒治疗ITP的机制可能与提高IL-10的含量有关,而与提高IL-27的含量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小鼠模型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7 血清 脾脏组织 健脾益气摄血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感染HBV婴儿免疫失败与IL-2、IFN-γ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梅燕 廖滔 +2 位作者 邓新琼 唐玲 蔡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7-1109,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HBV婴儿免疫失败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不同刺激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的相关性。方法:50例乙肝标志物示HBsAg阳性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均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0、1、6月方案接种10μg酵母重组疫苗并在出生24小时...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HBV婴儿免疫失败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不同刺激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的相关性。方法:50例乙肝标志物示HBsAg阳性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均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0、1、6月方案接种10μg酵母重组疫苗并在出生24小时内联合应用200 U乙肝免疫球蛋白。7个月后进行随访抽静脉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定量和HBV-DNA含量检测。婴儿的抗-HBs始终阴性或达不到保护滴度(抗-HBs<10 U/I)或同时出现HBsAg、抗-HBs阳性或HBV-DNA阳性为免疫失败组。HBsAg、HBV-DNA阴性且HBsAb阳性为免疫有效组。两组病例均采集股静脉血,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使用PHA和重组酵母HBsAg作为刺激源作细胞培养48小时后,再提取培养细胞悬液的上清液,采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及IL-2的含量,同时选择20例正常孕妇分娩的婴儿作为对照组。结果:1)在丝裂原刺激诱导免疫反应时三组IL-2、IFN-γ分泌均有增加,但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酵母重组HBsAg 2.5μg/ml刺激下,3组IL-2、IFN-γ分泌均有增加,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免疫失败组增加最明显,免疫失败组和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1)。在HBsAg刺激时IL-2和IFN-γ分泌呈高度正相关(r=0.335,P=0.005)。结论:IL-2和IFN-γ分泌低下可能是宫内感染HBV婴儿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外源性加入IL-2可能是降低免疫失败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HBV 免疫失败 白介素2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留置膀胱异物并注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建立尿路感染大鼠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天文 粟宏伟 +3 位作者 邱玉环 朱永生 罗松涛 刘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目前传统尿路感染模型操作过程复杂、易于感染,而单纯经尿道注射细菌模型又不够稳定。文章探究采用经尿道留置膀胱异物加注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建立尿路感染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目前传统尿路感染模型操作过程复杂、易于感染,而单纯经尿道注射细菌模型又不够稳定。文章探究采用经尿道留置膀胱异物加注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建立尿路感染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无异物7、14 d组,异物7、14 d组。异物组经尿道置入异物加注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液,无异物和空白组分别注入等量菌液和无菌等渗盐水。检测双侧肾重指数、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计数、尿液及肾细菌学和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左、右肾重指数[(32.13±1.10)×10^(-2),(32.18±0.90)×10^(-2)]比较,异物7 d组左、右肾重指数[(42.83±1.43)×10^(-2),(41.28±1.55)×10^(-2)]增加(P<0.01),异物14 d组左、右肾重指数[(38.15±1.40)×10^(-2),(39.10±3.01)×10^(-2)]增加(P<0.01);与无异物7d组比较,异物7d组左、右肾重指数增加[(31.08±0.91)×10^(-2)vs (42.83±1.43)×10^(-2),(31.62±0.81)×10^(-2)vs (41.28±1.55)×10^(-2),P<0.01];与无异物14 d组比较,异物14 d组左、右肾重指数均增加[(32.97±0.64)×10^(-2)vs(38.15±1.40)×10^(-2),(33.17±0.27)×10^(-2)vs (39.10±3.01)×10^(-2),P<0.01]。空白组、无异物14d组肾及尿液均未培养出细菌;无异物7 d组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33.3%)、肾未培养出细菌;异物7、14 d组肾及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100%。异物组肾及尿液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肾和尿液7 d培养计数分为106CFU/g、107CFU/mL,14 d培养计数分为103CFU/g、106CFU/mL。与空白组比较,异物7 d组白细胞总数升高(P<0.05),异物7 d组、异物14 d组中性粒百分率升高(P<0.01)。与无异物7 d组比较,异物7 d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百分率升高(P<0.05);与无异物14 d组比较,异物14 d组中性粒百分率升高(P<0.01)。异物7 d组上皮细胞有严重的水肿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细菌菌落、少许上皮细胞脱落,异物14 d组上皮细胞连续性完全中断、大量的上皮细胞脱落及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成团的细菌菌落。镜下肾HE染色:异物7 d组广泛的肾盏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小脓肿、出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异物14 d组肾盏有炎症改变,肾小管萎缩、扩张、坏死脱落等管型改变,部分肾小球形态改变及周围少许纤维组织形成。结论经尿道留置膀胱异物加注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可建立高成功率、稳定的尿路感染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模型 尿路感染 膀胱异物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K-shell分布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亚丽 任远光 +3 位作者 董昂 周傲然 吴学金 郑帅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5,共9页
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的精准识别对于网络结构稳定和信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K-shell方法仅通过节点在网络中所处位置对节点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导致区分度不高。基于此,综合考虑了节点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对节点重要性的影响,提... 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的精准识别对于网络结构稳定和信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K-shell方法仅通过节点在网络中所处位置对节点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导致区分度不高。基于此,综合考虑了节点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对节点重要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邻域K-shell分布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节点邻域Ks值定义节点的熵,从而反映邻居节点的K-shell分布特征。通过11个网络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并区分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关键节点 K-SHELL 易感-感染-恢复模型(S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