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被引量:9
- 1
-
-
作者
朱继东
李建鑫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22ZDA077)。
-
文摘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又在实践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承袭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体用不二”观,吸纳了近代“体用”之辩与“中西”之争所蕴含的“体用一源”的精神实质及实践内核。“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中国哲学“体用不二”观的守正创新,在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发挥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实践效能,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彰显了解答“体用关系”理论难题、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时代意义。深刻体悟这一鲜明品格,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起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
-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体用不二
意识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Clear Substance with Effectively Connected Function
Unity of Substance and Function
ideology
modern Chinese civilization
-
分类号
G120
[文化科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辩证法
- 2
-
-
作者
黄丹阳
-
机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4,共9页
-
基金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C20231985)。
-
文摘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体”与“用”的相互贯通构成其体用辩证法:从文脉传承的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下,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用观即“源流根枝之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文化发展的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辩证法从传统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提出了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时代性解答;从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辩证法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坚持“两个结合”的方法论路径,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两个结合”
-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ntegrate ti(theoretical substance)with yong(practical application)and achieve seamless coh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tegrate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with China's specific realities and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体用的思想谱系与方法意义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夏静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6,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家早期文学价值观研究"(项目号16AZW00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中国哲学史上,体用是指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一面两体的关系,其思想可追溯到先秦,魏晋以后,体用成为哲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形上范畴,逮至宋明理学更是开出了本体论、方法论的新路。体用概括了华夏民族思考宇宙存在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蕴含了丰富的解释力与衍生性,在古人言说宇宙生成、形上本体、认知方式以及道德人性、政治伦理、历史文化等问题时,随处可见。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和贺麟的文化体用论是极有创建性的体用思想,奠立了新儒学形上论域的本体论基础。体用意义系统的形成,由经验而抽象出涵盖一切事物变化的总体原则。文学意义上的体用,强调"言用勿言体","用"藏于"体"、喻"用"于"体",由"体"玩味出"用"的境界来。
-
关键词
体用达用
明体
体用不二
明作用
-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工程训练中心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高校实践
- 4
-
-
作者
李昕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
出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189,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教思政厅函[2024]6号)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成果计划重点课题(2022ZA18)。
-
文摘
为夯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建设高质量的文化与实践协同育人平台,研究并分析了若干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案例,系统地阐述了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打造有形实践创新空间与无形文化育人空间的建设路径及运作成效。研究发现,高校可以依托工程训练中心推进文化建设,将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融合互动、相互赋能,融通有形和无形,在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培养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该研究立足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实际,深挖并丰富其自身文化属性与教育功能,对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生动案例与创新举措。
-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工程训练中心
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comprehending essences to perfectly grasp the functions
connections between essences and functions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ce
education through culture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