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被引量:9
1
作者 朱继东 李建鑫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又在实践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承袭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体用不二”观,吸纳了近代“体用”之辩与“中西”...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又在实践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承袭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体用不二”观,吸纳了近代“体用”之辩与“中西”之争所蕴含的“体用一源”的精神实质及实践内核。“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中国哲学“体用不二”观的守正创新,在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发挥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实践效能,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彰显了解答“体用关系”理论难题、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时代意义。深刻体悟这一鲜明品格,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起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用、体用贯通 体用不二 意识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辩证法
2
作者 黄丹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4,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体”与“用”的相互贯通构成其体用辩证法:从文脉传承的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下,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用观即“源流根枝之辩”的...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体”与“用”的相互贯通构成其体用辩证法:从文脉传承的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下,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用观即“源流根枝之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文化发展的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辩证法从传统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提出了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时代性解答;从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辩证法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坚持“两个结合”的方法论路径,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用的思想谱系与方法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夏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6,共6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体用是指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一面两体的关系,其思想可追溯到先秦,魏晋以后,体用成为哲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形上范畴,逮至宋明理学更是开出了本体论、方法论的新路。体用概括了华夏民族思考宇宙存在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在中国哲学史上,体用是指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一面两体的关系,其思想可追溯到先秦,魏晋以后,体用成为哲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形上范畴,逮至宋明理学更是开出了本体论、方法论的新路。体用概括了华夏民族思考宇宙存在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蕴含了丰富的解释力与衍生性,在古人言说宇宙生成、形上本体、认知方式以及道德人性、政治伦理、历史文化等问题时,随处可见。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和贺麟的文化体用论是极有创建性的体用思想,奠立了新儒学形上论域的本体论基础。体用意义系统的形成,由经验而抽象出涵盖一切事物变化的总体原则。文学意义上的体用,强调"言用勿言体","用"藏于"体"、喻"用"于"体",由"体"玩味出"用"的境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达用 明体 体用不二 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训练中心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高校实践
4
作者 李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189,共5页
为夯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建设高质量的文化与实践协同育人平台,研究并分析了若干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案例,系统地阐述了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打造有形实践创新空间与无形文化育人空间的建设路径及运作成效。研究发现,... 为夯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建设高质量的文化与实践协同育人平台,研究并分析了若干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案例,系统地阐述了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打造有形实践创新空间与无形文化育人空间的建设路径及运作成效。研究发现,高校可以依托工程训练中心推进文化建设,将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融合互动、相互赋能,融通有形和无形,在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培养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该研究立足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实际,深挖并丰富其自身文化属性与教育功能,对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生动案例与创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工程训练中心 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