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旺壮重”栽培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4
1
作者 邹应斌 黄见良 +3 位作者 屠乃美 李合松 黄升平 张杨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350,共8页
1996~ 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 ( N2 7°2 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 ( 6.67hm2 )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 1)早稻 V4 0 2单产 7981.5~ 84 94 .5kg/ hm2 ,晚稻 V198为 84 81.5~ 8980 .5kg/ hm... 1996~ 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 ( N2 7°2 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 ( 6.67hm2 )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 1)早稻 V4 0 2单产 7981.5~ 84 94 .5kg/ hm2 ,晚稻 V198为 84 81.5~ 8980 .5kg/ hm2 ,分别比传统栽培增产 11.7%和 13.3% ;( 2 )高产水稻群体成穗率高 ( 71.3%~ 76.8% ) ,群体内透光好 ,净同化率高 ,干物质生产量大 ( 4年平均 V4 0 2为 13973.1kg/ hm2 ,V198为 15560 .6kg/ hm2 ) ,前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的早发群体与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的比例顺调 ,但早稻前期干物质生产年间因气温不同有差异 (分蘖期占成熟期总干重的 10 .6%~ 17.5% ) ;( 3)根系生长量和吸收表面积随地上部植株生长迅速增加 ,齐穗期早稻接近最大值 ,晚稻仍缓慢增加 ,但在“旺壮重”栽培条件下 ,抽穗后仍具有较强的根系活力与吸收能力 ,吸收约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 5%的 P素和约 10 %的 N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 根系活力 净同化率 双季杂交稻 产量形成 “旺壮重”栽培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