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城镇空间演化治理机制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
1
作者 黄安 王燕 +2 位作者 向莹 郭斌 庄元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城镇空间扩张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玉泉区、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等中部地区,呈现出“中部扩张快、南北扩张慢”的演化态势。(2)2010-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2015-2020年,人类活跃度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且二者交互后对因变量的解释力最强。(3)政府-市场-公众等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扩张具有重要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研究可为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呼包鄂城市群以及其他类似的区域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演化 治理机制 社会-生态系统 地理探测器 呼包鄂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级视角下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慧 肖云杰 张薇玮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5,共11页
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的形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基础研究系统整体变革和创新的过程。系统创新是跨领域的政策方法,通过系统中要素间的协同互动形成新的社会-技术系统。本文基于多层级视角(MLP)分析框架,聚焦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 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的形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基础研究系统整体变革和创新的过程。系统创新是跨领域的政策方法,通过系统中要素间的协同互动形成新的社会-技术系统。本文基于多层级视角(MLP)分析框架,聚焦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以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社会-技术系统多层级要素协同驱动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的因素组态和路径模式。研究发现:①驱动基础研究系统创新有非高人员投入强度的知识基础驱动型和高科创文化氛围的基础设施促进型两种路径模式,具体包括5条驱动路径。②“高效要素投入+雄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科创文化氛围+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均能促成高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绩效。③高效要素投入对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的驱动作用最大,然后依次是知识基础、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创孵化,科创文化氛围则主要起辅助作用。本文拓展了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的应用场景,丰富了中国情境下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级视角 系统创新 组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时间视角缓解并购后整合-自治悖论的仿真研究
3
作者 江诗松 程茂森 +1 位作者 胡岩 张硕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9-637,共9页
基于NK模型的仿真分析方法,采用时间视角来缓解整合-自治悖论。研究发现,时间视角的自治再整合战略,在绩效结果上要优于整合战略和自治战略,表明自治再整合战略可以缓解整合-自治悖论。并且,这种绩效优势在双方相互依赖程度更高及整合... 基于NK模型的仿真分析方法,采用时间视角来缓解整合-自治悖论。研究发现,时间视角的自治再整合战略,在绩效结果上要优于整合战略和自治战略,表明自治再整合战略可以缓解整合-自治悖论。并且,这种绩效优势在双方相互依赖程度更高及整合时机处于中期时最显著。此外,还探索了绩效结果背后深层次的协调和探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后整合 整合-自治悖论 时间视角 基于主体的仿真 N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景观演化机制及资源治理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邵甬 崔家滢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为案例,采用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与适应性循环模型,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揭示云龙传统盐业村落空间景观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治理情景和特征。【结果】在前循环期,社会-生态系统以资源生产为演化驱动力,行动者在“资源开发维持”与“资源流通管理”两个行动情景中,通过制定一系列可持续的资源分配规则,产出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进而发展出“业缘-血缘-地缘”联结的盐业社会及河谷盐业村落景观、山间古道桥梁景观、山地梯田田园景观。进入以资源转化为演化驱动力的后循环期,经历“资源停滞衰败”与“资源转化更新”行动情景,针对要素关联断裂、空间景观缺乏保护的现状,通过治理策略将遗产资源转化为生态、社会、经济等资源。【结论】传统盐业村落的空间景观演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围绕盐资源开发利用而进行的复杂治理关系。重识村落演化特征及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智慧、重构以资源治理为核心线索的遗产保护框架、重建以资源转化重组为驱动力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促进传统村落特色空间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盐业村落 空间景观 演化机制 资源治理 云龙 滇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间-空间可观性的配电网量测单元优化配置方案
5
作者 贾东梨 靳学斌 +1 位作者 王瑶 刘文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556-4566,I0002,共12页
配电网的量测单元在布点时缺乏指导性原则,且对量测误差考虑不足,导致配置方案的可观性能欠佳。为此,提出一种计及不确定性的量测单元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引入区间数表征量测的不确定性,并构建时间-空间可观性指标用以评估配置方案;然后... 配电网的量测单元在布点时缺乏指导性原则,且对量测误差考虑不足,导致配置方案的可观性能欠佳。为此,提出一种计及不确定性的量测单元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引入区间数表征量测的不确定性,并构建时间-空间可观性指标用以评估配置方案;然后,建立两阶段线性优化的区间状态估计模型,得到状态变量的区间形式;最后,以配置成本为目标、以时间-空间可观性为约束,建立量测单元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引入莱维飞行因子的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通过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时间-空间可观性的优化配置方案提升了状态估计准确性,实现了兼顾经济效益和可观性能的最小化精准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区间状态估计 时间-空间可观性 量测优化配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视角下历史地段数字化解析及更新诊断路径
6
作者 崔澳 史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8,共8页
探索数字化和智能技术在历史地段更新诊断中的应用途径,从时间、空间和社会3个维度总结历史地段更新中的评估诊断要求,借助空间句法、环境模拟、街景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构建面向历史地段的“时间—空间—社会”数字化解析维度与方法体... 探索数字化和智能技术在历史地段更新诊断中的应用途径,从时间、空间和社会3个维度总结历史地段更新中的评估诊断要求,借助空间句法、环境模拟、街景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构建面向历史地段的“时间—空间—社会”数字化解析维度与方法体系,运用该方法体系对武汉三阳片区进行诊断,并提出针对性的更新策略,以期实现从诊断到更新的衔接和闭环,为提升历史地段更新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段 城市更新 评估诊断 “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视角 数字化解析 智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时间的水产品即时配送调度方法研究
7
作者 陈一泓 周松 +3 位作者 薛冬娟 安相华 禹国旭 谢韶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为提升客户满意度,控制水产品企业的配送成本,根据常温、冷冻及冰鲜三类状态下水产品的特点,以客户满意度问题为核心,构建了基于状态-空间-时间多维度的水产品即时配送调度模型。通过引入前景理论构建6个配送时间区间的客户满意度函数,... 为提升客户满意度,控制水产品企业的配送成本,根据常温、冷冻及冰鲜三类状态下水产品的特点,以客户满意度问题为核心,构建了基于状态-空间-时间多维度的水产品即时配送调度模型。通过引入前景理论构建6个配送时间区间的客户满意度函数,并根据帕累托二八定律分别赋予4类客户不同权重,以加入权重后的最大平均客户满意度作为配送目标,在进行路径规划过程中,通过“先下先卸”原则,调用模拟退火算法寻求不同状态水产品货箱的最优三维装箱方案。实例仿真结果表明,冰鲜水产品的两条配送路径总路径相比企业原始配送方案缩短15.56%,平均客户满意度相比企业原始配送方案提高5.88%。该水产品多维配送方法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提升配送企业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户满意度 前景理论 状态-空间-时间多维度 三维装箱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轨迹研究——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慧 吴晓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42,共12页
职业流动及其相伴的就业迁移是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或改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时间、空间和社会多维互动的过程,从“时间-空间-社会”多维视角研究农民工的就业迁移有助于更系统性地探寻其城市生活轨迹和市民化进程。本文借鉴... 职业流动及其相伴的就业迁移是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或改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时间、空间和社会多维互动的过程,从“时间-空间-社会”多维视角研究农民工的就业迁移有助于更系统性地探寻其城市生活轨迹和市民化进程。本文借鉴个体行为轨迹分析的相关研究,将农民工就业迁移的空间、时间和社会三要素相结合,构建了“时间-空间-社会”路径分析方法;并进一步以2015年南京市主城农民工问卷调查所获取的回溯数据为基础,分维度探讨了农民工的就业迁移轨迹。结果显示,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的社会流动过程具备若干生命历程特征和空间依赖特征。这一结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进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定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社会”视角 就业迁移轨迹 农民工 生命历程 空间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级视角下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主体、要素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慧 肖云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9,49,共11页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主体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景观层、体制层和利基层三个层级协同互动推动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三个层级的多重要素协同并发促进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基础研究需要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各个层级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要加强景观环境的引导和利基空间的防护培育,还应当注重体制层系统多维度的变革和调整,以突破基础研究社会-技术体制的路径依赖和锁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级视角 主体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和熵权-随机森林的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评价
10
作者 葛睿雅 李晓晖 +3 位作者 袁峰 窦帆帆 熊芸莹 薛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0-368,共9页
科学评估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潜力是缓解城市化问题和合理拓展有限区域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地下空间评价中的社会经济数据多来自于传统官方文件,其全面完整性和时空精度并不理想;此外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强和受数... 科学评估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潜力是缓解城市化问题和合理拓展有限区域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地下空间评价中的社会经济数据多来自于传统官方文件,其全面完整性和时空精度并不理想;此外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强和受数据干扰等不足。文章以多源大数据支持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熵权-随机森林耦合的地下空间需求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熵权法确定负样本,将总样本和指标因子导入随机森林算法中,挖掘社会经济指标与现有地下设施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经过网格搜索调优后的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精度达到0.979,其中77.45%的现有设施落入评价的高需求区内,证明所采用模型有较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精细化评价结果可为今后地下建设选址提供更符合实际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随机森林模型 多源地理大数据 社会经济指标因子 地下空间需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星间姿态-光程耦合噪声迭代拟合与高精度抑制方法
11
作者 叶磊巧 杜明辉 +1 位作者 徐鹏 高瑞弘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3-595,共13页
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采用激光干涉方法测量由引力波引起的皮米尺度距离变化。卫星和可移动光学组件(MOSA)的姿态抖动引起的星间姿态-光程耦合噪声(TTL),将显著降低对引力波信号的灵敏度。为此,需要在数据处理阶段拟合和扣除TTL噪声... 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采用激光干涉方法测量由引力波引起的皮米尺度距离变化。卫星和可移动光学组件(MOSA)的姿态抖动引起的星间姿态-光程耦合噪声(TTL),将显著降低对引力波信号的灵敏度。为此,需要在数据处理阶段拟合和扣除TTL噪声。本文针对卫星和MOSA的姿态抖动,提出了一种星间TTL噪声抑制算法。首先,对TTL噪声进行一阶线性近似建模,并引入时间延迟干涉(TDI)组合中,得到它在TDI输出中的表现形式;接着,通过比较TDI数据与TDI组合后的TTL噪声模型,建立似然函数;然后,通过极大似然法初步估计TTL耦合系数,从TDI数据中扣除初步拟合的TTL噪声,可估计出残余底噪的统计性质并重新代入似然函数,再次执行TTL耦合系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将上述步骤迭代10次,可获得精确的底噪模型;最后,通过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得到TTL系数的后验分布,完成TTL噪声的精确拟合,从而实现噪声的有效抑制。结果表明,80%以上的系数估计值都在3个标准差内,80%以上的系数估计与真值相差小于0.1 mm/rad。对于不同水平的TTL系数,抑制后的残余TTL噪声都比次级噪声低一个量级,具有一定鲁棒性,尤其适用于底噪模型未知的实际探测场景,满足空间引力波探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姿态-光程耦合噪声 时间延迟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内在因素-时间关系研究
12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内在的因素与时间关系,基于量子力学提出了研究方法。首先论述了SFEP的组成和特征;其次建立了因素-时间坐标空间;最后研究了SFEP的量子态和经典态中因素-时间关系。结果表...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内在的因素与时间关系,基于量子力学提出了研究方法。首先论述了SFEP的组成和特征;其次建立了因素-时间坐标空间;最后研究了SFEP的量子态和经典态中因素-时间关系。结果表明:SFEP在组成结构和层次结构上适合表示为量子叠加态;因素-时间坐标空间是由时间和因素集合平面构成的;测量使SFEP由量子态转化为经典态,同时产生了时间属性,失去了因素属性。SFEP从因素投影到时间时,具有连续的因果关系,投影为对应测量时刻的系统故障概率分布,为时间的函数;SFEP从时间投影到因素时,具有不连续的相关性,投影为所有时刻的系统功能状态的叠加态,为因素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安全学 量子力学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 因素-时间坐标空间 因素-时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物质视角下旅游与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以东莞莞香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兆晖 李劼 徐红罡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9,共12页
旅游业的发展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振兴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场景和机遇,但现代化与商品化下的原材料与生产技艺创新可能与其原本的物质性形成张力和矛盾。文章从社会-物质视角出发,以东莞传统手工艺莞香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地建设与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振兴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场景和机遇,但现代化与商品化下的原材料与生产技艺创新可能与其原本的物质性形成张力和矛盾。文章从社会-物质视角出发,以东莞传统手工艺莞香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地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情境下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沉香文化博物馆、牙香街、莞香小镇等旅游场景下现代莞香种植、加工与贸易的参与式观察以及对30位行动者的深度访谈,研究揭示了传统手工艺作为重要的物质本身如何在与旅游结合发展过程中得以振兴与改变,以及由其物质性产生的争议和矛盾。研究发现:1)莞香结香时间长、结香条件苛刻和自带独特的香味等物质特点使其生产离不开东莞的地理环境、地方香农总结的特定技艺,莞香生产与制作的传统手工艺成为东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旅游地建设背景下,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使得莞香相关技艺、文化和产业得以振兴,并在其商品形式、制作技艺、传承场景和香市贸易上产生了符合旅游需求与现代生产的创新与转变;3)莞香的物质特点引发了关于植物保护与开采、质量与效率、独特性与标准化、具身性与品质和价值等一系列矛盾,对莞香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挑战。文章引入新物质主义哲学思想下的物质性概念深化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研究,揭示了物质性对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独特作用,有助于在实践上推动莞香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文旅融合 物质性 可持续发展 社会-物质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社会学视角下农民工“嵌入-融入”度多元回归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峘 曹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7,共8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构建农民工的主观和客观"嵌入-融入"度指标体系,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客观状况和主观感受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已进入"深度嵌入&...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构建农民工的主观和客观"嵌入-融入"度指标体系,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客观状况和主观感受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已进入"深度嵌入"的关键时期,正逐渐向"基本融入"的方向演化。农民工的主观"嵌入-融入"度与客观"嵌入-融入"度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农民工的客观生存空间、交往空间、权利空间、精神空间均对主观"嵌入-融入"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权利空间中的基本人权、社会组织和政治参与等三个指标对农民工的主观"嵌入-融入"度有正影响但不稳健,其深层原因则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和社会保障长期缺位,造成农民工权利空间的长期不在场;而交往空间对农民工主观"嵌入-融入"度影响稳定,表明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市民的社会交往对其融入城市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空间社会 “嵌入-融入”度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角下城市层级社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佳燕 沈毓颖 房莉杰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是推进规划建设治理精细化的重要载体和行动单元。近年来大量社区尺度更新和规划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居环境品质,但也暴露出城市宏观战略与基层微观行动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传统规划技术路径难以应对精...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是推进规划建设治理精细化的重要载体和行动单元。近年来大量社区尺度更新和规划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居环境品质,但也暴露出城市宏观战略与基层微观行动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传统规划技术路径难以应对精细化治理要求等突出问题,为社区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研究方法带来挑战。提出应构建“市区—街镇—社村”多层级社区规划体系,并聚焦城市层级社区规划,明确其定位、总体思路和工作框架,进而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社区发展规划项目为例,提出社会—空间视角下全要素综合、多主体联动、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框架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社区更新 社会-空间分析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中的民族旅游空间变迁——以西双版纳景洪城傣族旅游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丽坤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6,63,共17页
本文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突破现有研究中常见的国家-市场、市场-社会或国家-社会二元关系分析,综合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关系,扎根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整体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的特... 本文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突破现有研究中常见的国家-市场、市场-社会或国家-社会二元关系分析,综合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关系,扎根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整体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的特征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在分布模式、地理区位、文化符号、投资规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2)国家在旅游空间变迁中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强,本土社会在逐渐后退,但这不能简化为权力与资本合谋入侵社会的单向过程。(3)国家面对市场时存在依靠市场发展经济和发展经济为了社会的双重目标张力;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全面参与的政府意志与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的个人意志之间的冲突;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从全面嵌入趋向解绑,但市场既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脱嵌于社会。由此本文提出:(1)对于财政资金匮乏的民族旅游地,市场资本在民族旅游空间中呈现出好恶交织的两面性,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协商机制。(2)当前需积极调整市场-社会关系,预防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持续撤退,其中,原住民主动隐退的现象需得到足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 国家-市场-社会 景洪 民族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联合组织多普勒超声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媛 赵旭 +2 位作者 杨娅 张翠翠 邱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联合组织多普勒(TDI)超声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GDM孕妇(胰岛素治疗组40例,饮食控制组62例,血糖控制不良组38例)和211名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应用STI...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联合组织多普勒(TDI)超声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GDM孕妇(胰岛素治疗组40例,饮食控制组62例,血糖控制不良组38例)和211名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应用STIC后处理获得M型图像(STIC-M型),测量胎儿左、右心室壁和室间隔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厚度,以TDI测量胎儿心脏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收缩期运动速度(Sa),并计算Ea/Aa值,比较4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 4组间胎儿左、右心室壁及室间隔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厚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DM各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GDM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二尖瓣环Ea/Aa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GDM各组二尖瓣环Ea/Aa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GDM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三尖瓣环Ea/Aa、二尖瓣环Sa、三尖瓣环Sa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DM孕妇胎儿心室壁及室间隔厚度增加,心脏舒张功能降低,血糖控制情况的差异对胎儿心肌厚度和心脏功能改变无显著影响。STIC-M型联合TDI超声技术对评估GDM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胎儿心脏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及三维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及心外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0
18
作者 王媛 赵旭 +3 位作者 杨娅 何宜静 焦春美 邱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50,共5页
背景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CHD)的复杂程度及是否合并心外畸形对胎儿预后有重要影响,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心脏检查有较好诊断准确性,但关于超声新技术辅助二维超声检查中胎儿预后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目的探... 背景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CHD)的复杂程度及是否合并心外畸形对胎儿预后有重要影响,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心脏检查有较好诊断准确性,但关于超声新技术辅助二维超声检查中胎儿预后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目的探讨超声STIC技术及三维超声在胎儿CHD及心外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1月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共有7707例孕妇行孕中晚期产前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共检出32例CHD胎儿,运用超声STIC及三维超声进行超声容积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并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或病理解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胎儿CHD及其合并的心外畸形类型与临床预后。结果 CHD胎儿的检出率为0.4%(32/7707);心脏有1处畸形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检出率为13.3%(2/15),与心脏有2处及以上畸形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检出率[35.3%(6/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32例CHD胎儿中存活14例,心脏有1处畸形胎儿的存活率为86.7%(13/15),高于心脏有2处及以上畸形胎儿的存活率[5.9%(1/17)](P<0.05)。CHD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存活率为12.5%(1/8),与CHD不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存活率[54.2%(13/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产前超声STIC及三维超声结果均与病理解剖结果一致。在1例胎儿心脏多发畸形的病例中,二维超声显示似有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STIC显示胎儿心脏存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结论发生2处及以上心脏畸形胎儿与仅发生1处心脏畸形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检出率间无明显差异,发生2处及以上心脏畸形的胎儿存活率更低。应用三维超声及超声STIC可更全面、立体显示胎儿CHD及其合并的心外畸形,结合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准确的超声检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评价正常胎儿心功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微 张颖 +2 位作者 蔡爱露 赵一理 王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03,共2页
时间-空间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是一种专用于胎儿心脏的实时三维成像技术[1]。本研究运用STIC技术测量孕中晚期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容积并计算射血分数,评价其与孕周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 时间-空间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是一种专用于胎儿心脏的实时三维成像技术[1]。本研究运用STIC技术测量孕中晚期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容积并计算射血分数,评价其与孕周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4月在我院正常产检的165名孕妇,年龄22~34岁,平均(28.2±3.8)岁,孕周20~3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 胎儿心脏 心脏功能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显示胎儿肺静脉系统的可行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鲲 何怡华 +7 位作者 刘琳 王俊兰 谷孝艳 张烨 韩建成 王林林 孙琳 李治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91-1894,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HDF)技术显示胎儿肺静脉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TIC技术联合HDF技术对20胎正常胎儿的肺静脉主干及肺静脉属支进行显示,评价其显示效果。结果 20胎中,15胎(75.00%)同时显示4...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HDF)技术显示胎儿肺静脉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TIC技术联合HDF技术对20胎正常胎儿的肺静脉主干及肺静脉属支进行显示,评价其显示效果。结果 20胎中,15胎(75.00%)同时显示4条肺静脉主干。对单支肺静脉的叶静脉、段静脉、亚段静脉以及亚段下静脉显示率分别为100%(20/20)、90.00%(18/20)、75.00%(14/20)及25.00%(5/20)。根据肺静脉与主动脉、房间隔及左心耳的位置关系,对每条肺静脉均定位准确。结论 STIC联合HDF可显示肺静脉的数量、属支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对肺静脉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胎儿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 高分辨率血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