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敦颐的人生境界论探微 被引量:2
1
作者 宁新昌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40,共5页
周敦颐的人生境界论探微宁新昌在儒家的思想中,道问学与尊德性统一,为学与做人统一。对承续这一思想的宋明新儒家来说,他们的道问学主要是对本体的探索,他们的尊德性则体现在论及人生境界。在他们那里,本体呈现的是一个本然的世界... 周敦颐的人生境界论探微宁新昌在儒家的思想中,道问学与尊德性统一,为学与做人统一。对承续这一思想的宋明新儒家来说,他们的道问学主要是对本体的探索,他们的尊德性则体现在论及人生境界。在他们那里,本体呈现的是一个本然的世界,人的思想境界则是这一本然世界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人生 “无思” 《宋元学案》 “诚” 道德主体 “无我”之境 《易传》 无我之境 《太极图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我便是大我
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0-70,共1页
韩少功在《无我之我》.(《新民晚报》1994年9月4日)一文中说:据说现代人主张创作主体的强化,作者由该成为作品真正的主角,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最好的内容应化作形式.这些当然是十分益智的见解,被我多次热烈拥护.不过.... 韩少功在《无我之我》.(《新民晚报》1994年9月4日)一文中说:据说现代人主张创作主体的强化,作者由该成为作品真正的主角,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最好的内容应化作形式.这些当然是十分益智的见解,被我多次热烈拥护.不过.还有另一条见解现在很少有人说,也是应该好好说的.那就是,最好的形式应该化作内容,最好的“怎么说”应该化作“说什么”,最好的作者应该在他们的叙述对象里悄悄消失,从而达到“无我”之境.无我便是大我.古典的《史记》、《荷马史诗》等等多是无我亦即大我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创作主体 叙述对象 《荷马史诗》 《史记》 韩少功 《新民晚报》 人类心灵 现代人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