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谭嗣同梁启超“无我”说探异 |
魏义霞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
|
从唐诗看古代诗歌的“无我”创作范式 |
姜玉琴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3
|
党员领导干部需涵养“无我”境界 |
曹海霞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4
|
德育工作中的“有我”与“无我” |
王春燕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7 |
0 |
|
5
|
境界、意境、无我之境——读《论情境》与王文生教授商榷 |
陈良运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6
|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辨 |
凌晨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7
|
走向“无我之境”:中国哲学诠释学基本问题之一 |
胡伟希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2002 |
0 |
|
8
|
无我便是大我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9
|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对西方史学方法论的反思 |
彭立峰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0
|
释“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读《人间词话》札记 |
刘土兴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2
|
|
11
|
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
段新桂
|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论陶潜隐逸诗的极致境界──兼释王国维的“无我之境” |
唐登高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13
|
立法者与公民的复调 一位社会学家眼中的卢梭 |
康子兴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4
|
周敦颐的人生境界论探微 |
宁新昌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5
|
诗意山水,无界景观--北京中信金陵酒店景观设计 |
谢晓英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每个命题者心中都有一个“我”——中考写作试题例说 |
郑国民
孙薇薇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7
|
《人间词话》的内在矛盾 |
蓝华增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18
|
略论王国维的审美境界论 |
普慧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9
|
王国维境界说对古典诗学的总结及其与兴的关联 |
刘怀荣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7 |
0 |
|
20
|
论情景语言 |
徐炼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