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无情”论的伦理图景及其根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慧姝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5,共8页
庄子以“无情”来应对世间的人伦关系。庄子的“无情”源于大道,它既是不滞于世间俗情的恒物大情,也是大情运用于特定环境中的选择与态度。庄子兼顾超世与世情的“两行”,源于人不得已的生存境况,揭示了养神、全生、守性之道,对不同位... 庄子以“无情”来应对世间的人伦关系。庄子的“无情”源于大道,它既是不滞于世间俗情的恒物大情,也是大情运用于特定环境中的选择与态度。庄子兼顾超世与世情的“两行”,源于人不得已的生存境况,揭示了养神、全生、守性之道,对不同位分的生存者而言,庄子死生一体、万化无极的世界观都贯彻其中,引导人们涵养真性、返归道初。庄子主张以“无情”应世,运用超脱世俗的精神对待世间伦常,以忘我来破除世间人伦的局限与偏情,推崇无偏私的真性大情,诉求超世的心灵自由与逍遥自在。庄子“无情”论展现了出于形上本源又回归本源的道德实践进路,不废人伦而逍遥于天地,其伦理思想对于安顿现代人浮躁漂泊的情感、净化私欲功利的心灵、培育内在的德性、诉求超越的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情” 形上的道德论 伦理应对 超世 入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