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 被引量:5
1
作者 余承海 程晋宽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无为"是老子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蕴藏着丰富的治理智慧,为大学治理开启了另一扇"芝麻"之门。大学特有的组织属性、大学治理中领导功能的有限性、管理人员认知的局限性使得"无... "无为"是老子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蕴藏着丰富的治理智慧,为大学治理开启了另一扇"芝麻"之门。大学特有的组织属性、大学治理中领导功能的有限性、管理人员认知的局限性使得"无为而治"的道家治理理念更契合大学这样的文化组织。要践行"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我们需要顺其自然、保障充分的自由、注重权力的运用与分享、以非线性思维理解大学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大学治理 治理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阐释 被引量:7
2
作者 高秀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0-73,69,共5页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阐释高秀昌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期。在社会的转型期,原来的政治制度、法令礼义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统治者为了稳固其统治,便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治国安民。然而,由于统治...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阐释高秀昌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期。在社会的转型期,原来的政治制度、法令礼义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统治者为了稳固其统治,便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治国安民。然而,由于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私利而姿意妄为的行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老子》 思想阐释 统治者 无为之治 自然无为 圣人 “有为” 政治思想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科学管理 被引量:9
3
作者 葛荣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4,共5页
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社会内涵,并在两个方面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现代价值。第一,在行为上要求管理者"逆其自然"者有所不为,而"顺其自然"者则有所作为;第二,在... 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社会内涵,并在两个方面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现代价值。第一,在行为上要求管理者"逆其自然"者有所不为,而"顺其自然"者则有所作为;第二,在竞争上要求管理者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不竞争。这是一种以最小的管理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管理艺术,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大者不治小” “君无为而臣有为” “道法自然” “不争之德” “无为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能政府”到“无为而治”——论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 被引量:10
4
作者 章仁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7-43,共7页
城市化的质的规定性要求城市管理理念的创新。现代城市“管理”的多义性与城市政府职能的转换密切相关。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善治”应是强化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与扩大城市管... 城市化的质的规定性要求城市管理理念的创新。现代城市“管理”的多义性与城市政府职能的转换密切相关。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善治”应是强化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与扩大城市管理市场化改革的统一。“无为而治”是以“无为”之形而行“有治”之实 ,是“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管理 “全能政府” “无为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为而治”的管理价值及局限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丽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30,共2页
对于现代管理而言,"无为而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着授权、分权的思想,强调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建立在人性至善的假设前提下,适合制度和文化建设比较完善的企业,并对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要求... 对于现代管理而言,"无为而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着授权、分权的思想,强调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建立在人性至善的假设前提下,适合制度和文化建设比较完善的企业,并对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无为而治"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管理价值 管理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无为而治”的新内涵及实现路径
6
作者 樊鹏 王欣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62,共3页
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处在巨大的变革转型时期,“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主要表现为态度上的“无绝对”性、行为上的“无具体”性、思维上的“无套路”化和语言上的“无定论”化。在瞬息万变的当下,要实现“无为而治”,需要... 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处在巨大的变革转型时期,“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主要表现为态度上的“无绝对”性、行为上的“无具体”性、思维上的“无套路”化和语言上的“无定论”化。在瞬息万变的当下,要实现“无为而治”,需要理性把握对机遇之争、对规律之随,科学把握“为”与“不为的度,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性思维鼓励下属创新,避免一成不变状态下的“病态”平稳和人的惰性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无为而治” 管理科学 领导哲学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校应“无为而治”
7
作者 黄兆龙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38,共1页
在学校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人们愈来愈重视引进国外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这对于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重视我国古代“无为而治”的思想,并联系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为此,笔... 在学校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人们愈来愈重视引进国外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这对于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重视我国古代“无为而治”的思想,并联系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为此,笔者愿抛砖引玉,以求对提高我国中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现代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水平 “无” 《老子》 可能发生的问题 遵循客观规律 “有” 学校管理现代化 管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为而治”与现代政府职能
8
作者 程宗璋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8年第2期34-37,共4页
“无为而治”是道家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它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兴盛于西汉,主张“清静无为,循法而治”,以“无为”为手段,而达到“无不为” 的目的,其对我国整个封建时代都具有较深刻的影响。这一思想历来被指斥为消极颓废而受到否... “无为而治”是道家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它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兴盛于西汉,主张“清静无为,循法而治”,以“无为”为手段,而达到“无不为” 的目的,其对我国整个封建时代都具有较深刻的影响。这一思想历来被指斥为消极颓废而受到否定和批判,对这一传统观念似应重新认识。笔者认为,“无为而治” 并非消极颓废,而是有其内在的积极因素与合理成份的。这种思想的实施,不仅对我国古代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政府职能 社会经济 政府模式 自由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绝对无 现代政府 有所不为 经济管理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葛荣晋 《新视野》 1994年第4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中国 现代管理体系 道家思想 “无为而治”思想 科学管理
全文增补中
“无为而治”应用七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丽君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Z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无为而治” 教师的主体性 学校管理者 管理原则 强化作用 集体目标 个人目标 教职工 制订目标 道德伦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
11
作者 单维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老子》 “无为而治” “有为” 政治主张 有为而治 统治者 政治管理 黄老之学 自然发展 为而不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12
作者 陈锐 《华东经济管理》 2002年第2期75-77,共3页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充满了现代管理意识。本文从修身养性 ,知人择人 ,始制有名、亦将知止三方面分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从而提高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素养、开发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实践 ,最终实现“无为而治”...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充满了现代管理意识。本文从修身养性 ,知人择人 ,始制有名、亦将知止三方面分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从而提高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素养、开发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实践 ,最终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者 老子 “无为而治” 人力资源开发 品德 差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为而治”的谬误剖析──“干扰”与“本性”
13
作者 黄展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132,共2页
“无为而治”的谬误剖析──“干扰”与“本性”[香港]黄展骥1.“树树”与“树人”郭先生以种树为业,十分成功,树长得又高又大,果子很丰盛。别人很想仿效他,但总没有办法。有人向他原因。他答道:“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顺... “无为而治”的谬误剖析──“干扰”与“本性”[香港]黄展骥1.“树树”与“树人”郭先生以种树为业,十分成功,树长得又高又大,果子很丰盛。别人很想仿效他,但总没有办法。有人向他原因。他答道:“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顺着树木的天性,让它尽量发展罢了。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谬误剖析 公共场所 “本性” 黄展骥 政治哲学 无核葡萄 违反本性 《古文观止》 品格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无序管理”到“无为而治”
14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I0007-I0007,共1页
有一家公司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层下发的管理规范文件也很少被下面的员工所了解。当然上班、下班、吃饭都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公司员工认为这就是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大家都是跟着老板干就好,没有那么多规矩。只是到了... 有一家公司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层下发的管理规范文件也很少被下面的员工所了解。当然上班、下班、吃饭都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公司员工认为这就是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大家都是跟着老板干就好,没有那么多规矩。只是到了后面,发出去的样品连客户是否收到都没有人过问;销售签回来的合同到了车间就多了一个零;送出去的外协品回来也没有人确认数量。员工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岗位有什么要求和规范,只知道上级交代怎么做就怎么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制度 “无为而治” 公司管理层 无序 公司员工 企业文化 老板 销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为而治”大有为
15
作者 白明奇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无为而治” “理” 学校管理 中小学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 甘肃靖远县 《老子》 管理者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为而治”不可取
16
作者 鲁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9-20,共2页
黄兆龙先生写的《现代学校应“无为而治”》(《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1期,以下简称“黄文”),认为“现代学校非常需要研究和运用‘无为而治’思想的核心,按规律办学管校”;认为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对“无”进行探索与开发是... 黄兆龙先生写的《现代学校应“无为而治”》(《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1期,以下简称“黄文”),认为“现代学校非常需要研究和运用‘无为而治’思想的核心,按规律办学管校”;认为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对“无”进行探索与开发是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学校管理者 《老子》 现代学校管理 理论工作者 中小学校长 管理规律 教育思想 教职工 遵循客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是积极向上的
17
作者 张天兴 《学习论坛》 2002年第11期13-14,共2页
作者从实践的观点,分析论述老子“道”的来源,“道”的作用是什么,进而分析论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是积极向上的,“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要违背”“道”的原则。
关键词 《道德经》 “无为而治” 积极向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为而治”中的法治思辨
18
作者 杨林彬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4-25,共2页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其基本含义是要顺应自然变化.不要妄为.从而使天下得到治理。通俗来说,就是不要干涉过多,要让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远古“尧舜之治”到汉代“文景之治”,再到现在企业管理成功典范,都闪烁着“无...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其基本含义是要顺应自然变化.不要妄为.从而使天下得到治理。通俗来说,就是不要干涉过多,要让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远古“尧舜之治”到汉代“文景之治”,再到现在企业管理成功典范,都闪烁着“无为而治”的智慧光芒。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3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上表示,不该管的政府不要去管,向市场放权。两位国家领导人的言论都对“无为而治”做出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注脚,给我们在行政管理和领导实践中践行“无为而治”带来了启发。实际上,“无为而治”中包含了浓厚的法治精神,在此,笔者浅做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法治精神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思辨 “文景之治” 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人大 国务院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为而治”——企业安全管理的真谛
19
作者 马丽华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2004年第4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企业经济 生产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 “无为而治” 安全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古代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溯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49,共3页
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起于春秋末期,创始人是老子,后来庄子等人又有所发展。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强调不妄为,不专断,不扰民,要顺其自然,遵循规律。它倡导的轻徭薄赋、节俭不奢、体恤民生、爱惜民力、发展生产、顺民之欲而治之等思路... 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起于春秋末期,创始人是老子,后来庄子等人又有所发展。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强调不妄为,不专断,不扰民,要顺其自然,遵循规律。它倡导的轻徭薄赋、节俭不奢、体恤民生、爱惜民力、发展生产、顺民之欲而治之等思路,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步,起过重要作用。“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思想 古代 “无为而治” 春秋末期 顺其自然 遵循规律 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 社会稳定 文化进步 经济政治 传统文化 创始人 节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