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族群”与“边界”所延伸的断想——[挪威]弗雷德里克·巴斯(Fredrik Barth)主编《族群与边界-文化差异下的社会组织》评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乃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挪威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Fredrik Barth)以其在族群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于世,由他主编的《族群与边界一文化差异下的社会组织》(Ethnic Group and Boundaries: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196... 挪威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Fredrik Barth)以其在族群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于世,由他主编的《族群与边界一文化差异下的社会组织》(Ethnic Group and Boundaries: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1969年)是研究族群的奠基之作,他提出的族群边界理论(ethnic boundaries)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成族群特征的是由它的"边界",而非包含语言、文化、血统等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族群边界 文化差异 社会组织 德里克 挪威 主编 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族群政治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冯云波 李绍鹏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2期72-82,共11页
"族群"本是基于生理特质和文化传袭而形成的"原生性"社会群体,但台湾当今的"四大族群"却有着强烈的政治学和人为建构性色彩。这种政治性和建构性导源于台湾特殊的历史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二元政治、社会结构... "族群"本是基于生理特质和文化传袭而形成的"原生性"社会群体,但台湾当今的"四大族群"却有着强烈的政治学和人为建构性色彩。这种政治性和建构性导源于台湾特殊的历史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二元政治、社会结构,并集中体现在台湾大小选举政党对族群的刻意操纵中。族群问题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影响台湾岛内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它使台湾社会逐步撕裂为"两分"社会,并使台湾的所谓"民主政治"蒙羞;同时,因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有着密切关系,族群问题也成为"台独"势力着力利用以达其分裂祖国目的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分析 “台独”势力 “台独”分子 族群问题 社会群体 “族群” 社会结构 重要因素 社会生活 台湾社会 民主政治 国家认同 族群认同 建构性 原生性 政治学 政治性 台湾岛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反思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58,共17页
[主持人]:我们这一期“共识在线”荣幸邀请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国的民族问题.首先,请您谈一下什么是“民族”?“民族”和“族群”一词有何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民族政策 反思 “民族” 民族问题 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 “族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文化的一体多样性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鹏程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5期29-36,共8页
本文从文化检省之维度 ,讨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历史 ,以阐论当代现实中民族问题之解决与追溯民族文化特性的关系。作者认为 ,从学术思想的视角 ,回顾中华民族注重团结和凝聚力的历史传统 ,了解与此有关的诸种观念 ,对学术问题进行必... 本文从文化检省之维度 ,讨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历史 ,以阐论当代现实中民族问题之解决与追溯民族文化特性的关系。作者认为 ,从学术思想的视角 ,回顾中华民族注重团结和凝聚力的历史传统 ,了解与此有关的诸种观念 ,对学术问题进行必要的辨析 ,对于加强中华民族自身的凝聚力和团结大有裨益。作者指出 ,对“民族”、“族群”、“种族”和“国家”等概念在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学术框架和话语系统中进行分别论述十分重要 ;了解这些概念的中学涵义 ,对于从欧美学术中心论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而客观、正确地看待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文化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凝聚力 “族群” “民族” “仁”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职业带来的新趋势
5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47,共2页
新职业体现了社会经济的新动向,代表了职场新风向,也预示了人才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走势。我们对近年来职业“新兵”来个群体扫描,不难发现,其中几大“族群”
关键词 新职业 社会经济 人才市场 “族群” 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音乐学为何要研究人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书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4期7-12,I0006,共7页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由人创造的,并赋予音乐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因为建构、聆听与体验、消费音乐的主体都是人。同时音乐形态结构与风格的形成与人所构建的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有直接关系。民族音乐学不但要研究音乐...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由人创造的,并赋予音乐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因为建构、聆听与体验、消费音乐的主体都是人。同时音乐形态结构与风格的形成与人所构建的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有直接关系。民族音乐学不但要研究音乐的艺术形态与风格特征,而且更要注重由人赋予的音乐的象征功能与意义问题的深入探究。其次,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由众多差异化的“族群景观”建构而成的;当下民族音乐学非常关注音乐家传记与“非遗”传承人音乐生活史的研究;目前基于后现代主义思维的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十分强调人在建构与书写音乐文化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因为所有音乐文化的历史叙事都是由人主观思维的一种“权力书写”,或称之为音乐文化历史叙事的政治学,所以不管是当下的音乐活态展演还是其过往的“历史构成”轨迹,都是与由人编织的权力网络导致的有选择的历史书写。因此以上诸多原因彰显出民族音乐学关注人的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形态结构 象征 意义 阐释者 “族群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