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被引量:84
- 1
-
-
作者
王策三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1,共19页
-
文摘
有论者主张要像新中国教育的早期建设、学习前苏联教育学那样,来开展“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同时宣称,建国以来我凰教育科学“汲取的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的糟粕——凯洛夫教育学”,它应该并已经被“抛弃”。
这是否具有充分的事实和科学根据?值得认真研究。课程教学论当前面临这个现实重大课题。
这两件事情或两个“运动”不能等量齐观,不可同日而语,很难相提并论。凯洛夫教育学反映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育实践规范,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成果。虽然它本身有局限和缺陷并时过境迁,但具有基本合理性,至今仍有意义。“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一定思想启发性和积极成分。但是它矫枉过正,本质上不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基本规律,且思想驳杂,含混模糊,缺乏实践操作性,不能指导课程改革。基于理论和实践品格、意义和历史命运的强烈反差,两者在中国的境遇也截然不同:建国初学习凯洛夫教育学过程中虽有缺点,但主要产生了积极正面效应;“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并采取“大破大立”的激烈方式,不符合教育改革特点。因而时间或短或长,代价或小或大,人们终究不会完全接受。其理论是非和对实践的消极影响需要严肃反思检讨。
-
关键词
凯洛夫教育学
“新课程理念”
“概念重建运动”
现代学校教育
-
Keywords
Kairov's pedagogy
"The New Curriculum Rationale"
"Concept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
被引量:59
- 2
-
-
作者
王策三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0,35,共9页
-
文摘
课程改革方向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要进行理论思考,研究具体事实和实际问题,梳理我国新时期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脉络,注意其一贯性、阶段性和曲折性,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调整一些提法、做法,保护和发展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
-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新课改
“新课程理念”
-
Keywords
curriculum reform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nception of new curriculum"
-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被引量:44
- 3
-
-
作者
孙振东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4,共14页
-
文摘
基础教育学校教学什么知识?如何教学知识?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路,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新课程理念”受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影响,在学校知识的性质、学校知识教学的方式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等问题上存在诸多模糊认识,体现了其在基础教育改革思路上有原则性失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超越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坚持“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
关键词
学校知识
知识教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认识论
基础教育改革方向
-
Keywords
school knowledge
teaching of knowledge
New Theories of Curriculum
epistemology about teaching
dire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