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谈谈“新市民小说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周介人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7-51,共5页
-
文摘
谈谈“新市民小说周介人背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中国文学之所以具有活力,在于它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更新。七十年代末,如果不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进行反思与更新,就不可能抛弃“工具论”,后来的“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也就不可能生存与发展;八十年代初如果不对小说...
-
关键词
“新市民小说”
邱华栋
上海文学
社会分层
文化大革命
文学观念
运作机制
生存状态
中篇小说
生存方式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市民小说”“新”在哪里?
- 2
-
-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7,共1页
-
文摘
《上海文学》1996/2期《再说“新市民”——编者的话》中指出: “新市民小说”的出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启动后,社会生活与人的价值观念的变更在一部分作家审美情感与文化想象力范畴内的反映;它表明一部分作家开始站在现代都市文明的立场、而不再拘泥于以往“乡土性”文明的立场,来看待中国的现实生活与文化;它表明我国当代文学的格局与范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市民小说展示的是这样一种景象的文化空间:它接受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引导,但运用民间性的、社会公共性的话语来表述老百姓对于生活、对于美好人性、对于社会进步的期盼;它欣赏并努力追求“精英文化”的个性与创造性,但其表述的策略却是大众化的而非书斋化的;它不拒斥知识分子对于终极价值与终极信仰的真诚追求。
-
关键词
“新市民小说”
“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文化空间
文化想象力
社会主义政治
当代文学
“精英文化”
社会公共性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研究
被引量:8
- 3
-
-
作者
徐卫东
杜忠连
-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9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17BJY098)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PPP项目风险公平分担问题研究"(16GLB06)
-
文摘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后的"新市民"的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存在突破性做法(允许继承)、保守做法(不允许继承)、增量做法(以地换房)和法定租赁权四种模式和解释路径。应当从历史的维度进行思考,本着特别保护农民利益原则、尊重物权平等原则和从城乡二元到一元的统筹原则,对农民群体及其继承人的财产利益进行安排,允许进城的"新市民"继承宅基地使用权及其收益。为平衡宅基地使用权的福利属性,"新市民"的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可以是有偿和有期限的,但过渡期内使用费用不宜过高,并与农村集体组织的优先购买权和强制购买义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配套起来施行。
-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新市民”
新型城镇化
继承问题
-
分类号
D923.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新生代小说(1994-)
被引量:44
- 4
-
-
作者
李洁非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81,共11页
-
-
关键词
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作家
“新市民小说”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文学观念
《儒林外史》
知识分子
生存方式
邱华栋
-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初识城市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李洁非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53,共10页
-
文摘
初识城市李洁非“一条无家可归的狗”。此系《高速公路上的滑板嘎浪士》(邱华栋)中男主角介乎无所谓与愤懑之间的一句自嘲。在邱华栋以及九十年代其他城市小说的作者笔下,这类人物频繁出现,他们绝非《汤姆·琼斯》或卓别林电影里面的那种一贫如洗的城市流浪汉,但确实...
-
关键词
城市文学
市民社会
九十年代
“新市民小说”
新京味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
“新生代”作家
城市文明
城市人
理想主义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编辑批评在当代
被引量:1
- 6
-
-
作者
丁俊玲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64,共4页
-
-
关键词
编辑批评
上海文学
文学机构
文学期刊
文学作品
“新市民小说”
中国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文学观念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沪 港”范畴的启示
- 7
-
-
作者
吴中录
-
机构
上海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5-55,共1页
-
文摘
一直很喜欢并且向往吴福辉先生的那副研究笔墨,在一种从容自如的心境下,凭着豁达舒缓的夹叙夹议体式,游刃有余地拈出一二例大家所未曾关注的文学史事实,轻松甚而愉快(至少是在接受者那里)地破掉一些习以为常的妄说定见,从而点到为止地新开一路,这路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但对于层层递进的学术研究而言,都显得不大可少.而这时候,你的兴奋与感激是不言而喻的,若再有什么不满足、不解渴,也就不好意思苛求了.与其苛求,还不如耐心等待吴先生的下一篇,或者更心急的自个先想起来.像贵刊第4期的《城乡、沪港夹缝间的生命回应》就又是一例好的“下一篇”.我们都知道吴先生近年来潜心于“京/海文学”的“镜式”研究,所谓社撰的“镜式研究”,意指观照“京”时心中有“海”为镜,观照“海”时又以“京作鉴,“京海文学”的研究从而在“京/海”的夹缝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
-
关键词
启示
文学史事实
学术研究
“新市民小说”
新都市小说
层层递进
中国现代作家
费孝通
夹叙夹议
研究方法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搬出去住──大学生校外租房透视
- 8
-
-
作者
刘翔
-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0-11,共2页
-
-
关键词
校外租房居住
大学生
学生公寓
中介机构
“新市民小说”
社会问题
重点大学
学生住宿
中国特色
高等学校教育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