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连续12个世代的选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唐首杰 颉晓勇 +3 位作者 赵岩 于爱清 赵金良 李思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
为了解"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后期世代在长期选择下获得的遗传进展,对"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连续12个世代(F_9~F_(20))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连续12年(2005-2016年)的跟踪评估。结果显示:随着选... 为了解"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后期世代在长期选择下获得的遗传进展,对"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连续12个世代(F_9~F_(20))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连续12年(2005-2016年)的跟踪评估。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累进,"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世代F_9~F_(20)的生长速度、体重变异系数并没有呈现持续升高或持续降低的趋势,而是在世代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经过12个世代的连续选育,选育系F_(20)的生长速度比F_8提高了25.23%~69.34%,平均每代获得的相对遗传进展为2.00%~5.29%,不同世代的选育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在选育后期连续12代的混合选育过程中,"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获得了持续的遗传进展,由此推测,对"新吉富"罗非鱼的选育工作尚未达到选育极限,选育系F_(20)仍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选育后期世代 混合选育 遗传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投喂模式下新吉富罗非鱼的补偿生长 被引量:6
2
作者 秦志清 樊海平 +4 位作者 钟全福 黄洪贵 齐巨龙 薛凌展 王茂元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22,共4页
在23.7℃~31.2℃条件下,将初始体重约为31.65g的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养在12只直径1.0m的圆形不锈钢桶中,每桶20尾,采用4种不同投喂模式饲喂47d:A组(每天投喂,对照组)、B组(隔天投喂)、C组(隔1d投喂3d)和D组... 在23.7℃~31.2℃条件下,将初始体重约为31.65g的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养在12只直径1.0m的圆形不锈钢桶中,每桶20尾,采用4种不同投喂模式饲喂47d:A组(每天投喂,对照组)、B组(隔天投喂)、C组(隔1d投喂3d)和D组(隔1d投喂5d),研究了不同投喂模式对新吉富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D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包括对照组)(P<0.05),达到164.76%;B、C、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D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都达到70%以上。B组和C组新吉富罗非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而D组显示了超补偿生长效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但饲料效率的提高对补偿生长也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结果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及其补偿生长效应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投喂模式 饥饿 补偿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唐首杰 刘辛宇 +1 位作者 吴太淳 赵金良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1-748,共8页
为查明慢性氨氮胁迫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程度,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个氨氮质量浓度[0.016(对照组)、7.22、14.43、28.86、57.72 mg/L]下,体质量(38.6±0.2)g的“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F 20幼鱼... 为查明慢性氨氮胁迫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程度,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个氨氮质量浓度[0.016(对照组)、7.22、14.43、28.86、57.72 mg/L]下,体质量(38.6±0.2)g的“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F 20幼鱼在30 d内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经过30 d慢性氨氮胁迫,组间试验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呈现随氨氮质量浓度升高而递减的趋势,对照组和7.22 mg/L组间差异不显著,并且这2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14.43、28.86、57.72 mg/L组两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0~10 d和10~20 d时段,对照组特定生长率最高;在20~30 d时段,7.22 mg/L组特定生长率最高。血清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7.22、14.43 mg/L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在30 d和20 d时高于对照组,28.86、57.72 mg/L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10 d时,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在20 d和30 d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呈现出随氨氮质量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幼鱼对氨氮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氨氮胁迫质量浓度超出其耐受阈值后,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新”罗非鱼 生长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L-肉碱对新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明辉 陈刚 +6 位作者 董宏标 张健东 周晖 汤保贵 黄建盛 施刚 姜玲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35-40,共6页
研究了三个蛋白水平(22%、25%、28%)和五个L-肉碱水平(0、200、400、600、800mg/kg)下尼罗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提高,罗非鱼幼鱼的终体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上升趋势,而饲料系数(FCR)... 研究了三个蛋白水平(22%、25%、28%)和五个L-肉碱水平(0、200、400、600、800mg/kg)下尼罗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提高,罗非鱼幼鱼的终体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上升趋势,而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同等蛋白水平下,终体重、WGR和SGR均在L-肉碱添加量为200mg/kg时最高,不添加L-肉碱组最小;在添加400mg/kgL-肉碱时FCR最小,而PER最大,与不添加L-肉碱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饲料中蛋白含量和L-肉碱添加量能显著影响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而外源性L-肉碱可明显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蛋白质含量 L-肉碱 罗非鱼 生长 饲料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蚕豆对新吉富罗非鱼生长和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梁萍 秦志清 +3 位作者 林建斌 王进丁 李学贵 邱曼丽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7期35-39,共5页
分别用蚕豆和罗非鱼专用配合饲料投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108 d,平均体重为1050~1200 g·尾^(-1),A、B组为试验组,投喂蚕豆,C组为对照组,投喂配合饲料,观察其对新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分别用蚕豆和罗非鱼专用配合饲料投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108 d,平均体重为1050~1200 g·尾^(-1),A、B组为试验组,投喂蚕豆,C组为对照组,投喂配合饲料,观察其对新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B组增重率分别为58.30%、59.52%,饲料系数分别为4.35、4.26;C组增重率为69.05%,饲料系数1.78。相对于投喂专用配合饲料,投喂蚕豆使罗非鱼生长速度有一定减缓。A、B和C组在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A、B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C组。A、B组与C组滴水损失、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蛋白含量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投喂蚕豆虽然影响新吉富罗非鱼的生长,但可提高其肌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蚕豆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吉富”罗非鱼消化道指数及2种蛋白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斌 樊海平 +3 位作者 钟全福 翁祖桐 梁萍 陈度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727-730,共4页
开展“新吉富”罗非鱼消化道指数以及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比肠长为4.921±0.187,比肠质量为0.018±0.002,比肝质量为0.014±0.003,比内脏质量为0.039±0.007,表现为偏... 开展“新吉富”罗非鱼消化道指数以及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比肠长为4.921±0.187,比肠质量为0.018±0.002,比肝质量为0.014±0.003,比内脏质量为0.039±0.007,表现为偏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征。空腹再投喂后0~96 h ,胃蛋白酶活性于12h 增加至最大值167.872 U ,投喂12~96 h 其活性降低,特别是12~24 h ,减少幅度较大。同时检测其肝脏、前肠、中肠、后肠中胰蛋白酶活性动态变化情况,各组织的胰蛋白酶活性比较,肝<中肠<前肠<后肠,各部位的胰蛋白酶活性总体呈先增加达最大值后,再减小的趋势,各部位胰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非鱼 消化道指数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雌二醇诱导新吉富罗非鱼雌性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松良 魏志宇 +4 位作者 任炳琛 张艳红 筴金华 雷晓中 万珊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9-32,共4页
2009年7月12日至10月21日和2010年5月1日至11月6日,水温23~31℃范围下,在3口2.72m×1.55m×0.72m、水深0.62m的水泥育苗池和3口1.2m×1.0 m×1.0 m、网目20目/英寸的小网箱中,分别放养100尾体长0.7~1.9㎝的新吉富尼... 2009年7月12日至10月21日和2010年5月1日至11月6日,水温23~31℃范围下,在3口2.72m×1.55m×0.72m、水深0.62m的水泥育苗池和3口1.2m×1.0 m×1.0 m、网目20目/英寸的小网箱中,分别放养100尾体长0.7~1.9㎝的新吉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苗,投喂含不同剂量的苯甲酸雌二醇(EB)激素的饲料,以获得用于生产YY超雄鱼的XY转化雌鱼。结果显示,用100 mg.kg-1EB饲料投喂26d、36d、46d、59d和饲养102d后,实验鱼的雌性率分别为80.0%、93.4%、93.9%和94.0%,分别比对照鱼(54.8%)高25.2%、38.6%、39.1%和39.2%;用200 mg.kg-1EB饲料投喂24d和饲养188d后,实验鱼的雌性率为83.1%,比对照鱼(46.9%)高出36.2%。经Χ2检验,两次试验的雌性转化率差异均极显著(P<0.001)。实验鱼和对照鱼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未见畸形现象。实验结束时两批实验鱼的体质量和全长均显著小于对照鱼(P<0.01和P<0.05),未转化的实验雄鱼与对照雄鱼的全长、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50)。综合分析认为,用EB诱导新吉富罗非鱼苗雌性化的适宜剂量为200 mg.kg-1饲料,投喂35d左右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雌二醇(EB) 尼罗罗非鱼 雌性化 成活率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唐首杰 刘辛宇 +1 位作者 吴太淳 赵金良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6期325-329,共5页
为了解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以体质量(28.1±1.4)g,体长(9.4±0.4)cm的幼鱼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 为了解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以体质量(28.1±1.4)g,体长(9.4±0.4)cm的幼鱼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4±0.2)℃,p H为7.2±0.1,溶氧量为5.2~5.5 mg/L的条件下,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45.737、229.145、146.188、144.287 mg/L,安全浓度为14.429 mg/L。非离子氨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28、2.387、1.523、1.503 mg/L,安全浓度为0.150 mg/L。研究表明,氨氮、非离子氨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毒性效应与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新吉富"罗非鱼幼鱼对非离子氨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非鱼 氨氮 非离子氨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新吉富罗非鱼血液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田梦园 梁拥军 +2 位作者 郭振 周宾龙 杨广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448-2450,共3页
为研究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环境盐度变化的适应性,将生长于淡水中的新吉富罗非鱼暂养在盐度为18的水体中,31 d后测定鱼体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鱼体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数(RBC)分别从淡水中... 为研究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环境盐度变化的适应性,将生长于淡水中的新吉富罗非鱼暂养在盐度为18的水体中,31 d后测定鱼体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鱼体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数(RBC)分别从淡水中的(63.80±0.38)mg/m L、(188.33±14.87)×1010个/L下降至(55.00±0.53)mg/m L、(161.67±6.64)×1010个/L,而白细胞数(WBC)出现增加,血浆比重、血沉方面变化不明显;生化指标中肌酐(Crea)、葡萄糖(GLU)、血浆总蛋白(TP)、钙(Ca)、磷(P)和氯(Cl)含量均较淡水中偏高,而尿素氮(BUN)呈现下降,表明广盐性的新吉富罗非鱼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面对水体盐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盐度 血液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吉富”罗非鱼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免疫效果评价上的应用
10
作者 吴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1,共5页
制备了"新吉富"罗非鱼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了特性分析,以血清IgM McAb为基础,建立了IgM捕获ELISA检测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健康"新吉富"罗非鱼IgM,纯化蛋白经SDS-PAGE检测,重链、轻链的相... 制备了"新吉富"罗非鱼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了特性分析,以血清IgM McAb为基础,建立了IgM捕获ELISA检测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健康"新吉富"罗非鱼IgM,纯化蛋白经SDS-PAGE检测,重链、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5~78、23~25 ku;以纯化的IgM为抗原制备IgM McAb,制备McAb杂交瘤细胞株系3株,分别命名为2H5、2D4、2B11,抗体亚型均为IgM,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0×10^(-5)、1.0×10^(-4)、1.0×10^(-5),对IgM敏感度测定表明,2H5、2D4、2B11检测灵敏度分别为31.25、125.00、62.50 ng.以抗罗非鱼IgM McAb包被酶标板,建立IgM捕获ELISA检测方法.以无乳链球菌灭活疫苗免疫罗非鱼,受免血清按建立的IgM捕获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建立的IgM捕获ELISA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免疫应答抗体水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非鱼 免疫球蛋白IgM 单克隆抗体 ELISA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吉富”罗非鱼池塘健康养殖试验
11
作者 邓勇辉 曹义虎 万新民 《江西水产科技》 2011年第1期17-18,共2页
开展了"新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试验,在面积为1241㎡的池塘中,放养3000尾"新吉富"罗非鱼夏花鱼种,采取接种硅藻,加换水和微流儿,合理投喂等措施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经过159 d养殖,产量为1164㎏,平均规格为412.8g,试验... 开展了"新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试验,在面积为1241㎡的池塘中,放养3000尾"新吉富"罗非鱼夏花鱼种,采取接种硅藻,加换水和微流儿,合理投喂等措施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经过159 d养殖,产量为1164㎏,平均规格为412.8g,试验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非鱼 健康 生态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投饲模式对池塘养殖新吉富罗非鱼生长及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娄方瑞 程光平 +4 位作者 周晴 陈柏娟 贾峥 刘明涛 何绪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38-143,共6页
设置A、B、C 3种投饲模式,研究其对于池塘养殖新吉富罗非鱼生长及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全程模式A、B、C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3045.08%、3117.94%和3077.97%,模式B相对增重率高于模式A和模式C,且养殖对象生长较均匀;不同投饲... 设置A、B、C 3种投饲模式,研究其对于池塘养殖新吉富罗非鱼生长及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全程模式A、B、C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3045.08%、3117.94%和3077.97%,模式B相对增重率高于模式A和模式C,且养殖对象生长较均匀;不同投饲模式下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模式B为6门32属,其种群多样性较模式A和模式C丰富;3种投饲模式塘水质等级分别为IV、III、V类水。分析认为,模式B更有利于实现池塘养殖新吉富罗非鱼较快生长及保持较好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池塘养殖 生长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吉富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防治
13
作者 张水波 《江西水产科技》 2012年第3期40-41,44,共3页
简述了新吉富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发病原因。
关键词 罗非鱼 常见疾病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吉富罗非鱼幼鱼海水驯化实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超 隋栋 法清江 《河北渔业》 2010年第11期15-15,20,共2页
系统介绍了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海水驯化实验。实验表明,新吉富罗非鱼幼鱼耐盐性(对盐度变化适应性)较强,完全可以在28‰以下的海水盐度下生存、生长。在盐度循序增加的条件下(设定每两天增加4‰),该种实验鱼能够适应。幼鱼耐盐死亡临界... 系统介绍了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海水驯化实验。实验表明,新吉富罗非鱼幼鱼耐盐性(对盐度变化适应性)较强,完全可以在28‰以下的海水盐度下生存、生长。在盐度循序增加的条件下(设定每两天增加4‰),该种实验鱼能够适应。幼鱼耐盐死亡临界点可能为28‰,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幼鱼 驯化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养殖水温下罗非鱼食后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翁祖桐 《渔业研究》 2018年第5期374-379,共6页
在26℃和30℃养殖水温下,于"新吉富"罗非鱼摄食后0、1、3、6、12、24、30、36、48、56、96 h共11个时间点采样,分别研究了前、中、后肠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罗非鱼经饥饿再摄食后,前、中、后肠... 在26℃和30℃养殖水温下,于"新吉富"罗非鱼摄食后0、1、3、6、12、24、30、36、48、56、96 h共11个时间点采样,分别研究了前、中、后肠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罗非鱼经饥饿再摄食后,前、中、后肠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基本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30℃养殖水温下,肠道各段消化酶活性均高于26℃养殖水温,且活性升高时间更早,较高活性水平持续时间更长。罗非鱼肠道各段消化酶活性存在组织差异性,在30℃养殖水温下,胰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后肠>前肠>中肠,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中肠>后肠>前肠,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前肠>中肠>后肠,由此推测罗非鱼饲料中蛋白质、淀粉、脂肪成分在肠道中的主要消化部位分别为后肠、中肠、前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水温 “新”罗非鱼 肠道 胰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