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写实”小说的形与魂 |
张毅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2
|
|
2
|
从“新写实”小说看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转型 |
刘一凡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3 |
0 |
|
3
|
“新写实”之后:杨争光小说的意义 |
刘明银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4
|
“新写实”作家的集体退隐现象——来自叙述学角度的一种解读 |
朱亚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5
|
小说的陌生化形态与读者的阅读态度 |
周兴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6
|
刁斗与“新状态”写作 |
张颐武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7
|
烦恼人生中的生命激情──池莉小说的另一道风景 |
谢新华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1999 |
0 |
|
8
|
论当前现实主义文学 |
熊元义
董杰英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9
|
悲剧及其消解——析《离婚指南》的精神文化意义 |
刘晓文
陈庆祝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0
|
文学应从哪里出发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1
|
街谈巷语隐瑶光——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对话性探析 |
王昭鼎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