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写实”小说的形与魂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5-27,共3页
最近一段时间关注文学的视觉焦点集中在“新写实”小说上。 十年来文学新潮迭起,曾谓之“各领风骚三五天”,近两年来又一批新人活跃文坛,使前几年那批风云人物似乎有一种退居幕后的感觉。现在引人瞩目的名字是刘恒、王朔、叶兆言、李晓... 最近一段时间关注文学的视觉焦点集中在“新写实”小说上。 十年来文学新潮迭起,曾谓之“各领风骚三五天”,近两年来又一批新人活跃文坛,使前几年那批风云人物似乎有一种退居幕后的感觉。现在引人瞩目的名字是刘恒、王朔、叶兆言、李晓、刘震云、池莉、余华、格非、苏童等人。尽管他们各具特色,有些令人眼花缭乱,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探索,显现出一种明显的倾向和特质。使这些作品与以前那些作品比较起来,有一种特殊意味和异质感。如果从宏观上鸟瞰就会发现,它是一种被夹在两个山头之间的狭谷现象。它的一边是我国现代文学中历史长久的以社会问题小说为主要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小说 现实主义 叶兆言 生活流 刘震云 直面人生 世俗生活 刘恒 目的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写实”小说看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转型
2
作者 刘一凡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新写实小说的兴起,使文学书写的对象脱离了20世纪80年代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而成了地地道道的平凡人。并且新写实小说也具备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文化特质,特别是在文学形态方面,新写实小说关注和描写城市日常琐事的叙事原则,直接摧生... 新写实小说的兴起,使文学书写的对象脱离了20世纪80年代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而成了地地道道的平凡人。并且新写实小说也具备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文化特质,特别是在文学形态方面,新写实小说关注和描写城市日常琐事的叙事原则,直接摧生了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小说的个体化写作。新写实小说沟通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文学,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新写实”小说 文学转型 20世纪80年代 写实小说 90年代文学 生代小说 英雄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写实”之后:杨争光小说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明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3-36,共4页
“新写实”小说在一片狂躁的喧嚣声中退潮。虽然“先锋的精神、传统的躯壳”和“现实主义+寻根意识+先锋意识=新写实”等卓有见识的理论概括力图肯定它在新时期文学思潮中的地位而且业已达到目的,虽然它所主张的“原生态”、“零度感情... “新写实”小说在一片狂躁的喧嚣声中退潮。虽然“先锋的精神、传统的躯壳”和“现实主义+寻根意识+先锋意识=新写实”等卓有见识的理论概括力图肯定它在新时期文学思潮中的地位而且业已达到目的,虽然它所主张的“原生态”、“零度感情”、“淡化典型”、“消解文体结构”等创作原则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技能,但它终因自身难以克服的一些弱点,例如主题意蕴的单薄,典型形象的匮乏,哲学思想的肤浅,历史和现实视野的狭窄等等而不得不退居文学史的后台,拭目等待新的浪潮把文学之波推向更高的峰巅。这决不是说“新写实”小说家们已经偃旗息鼓,相反,他们频有新作问世,只是这些作品已远不能列在“新写实”的名目之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争光 “新写实”小说 感觉语言 作家 黑风 复沓 母猫 现实主义 人性 善和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写实”作家的集体退隐现象——来自叙述学角度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亚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7-39,共3页
当“后新潮”小说由于解读的困难而逐渐“衰退”时,“新写实”小说却以其对生存事实及故事本身的关注而相对繁荣起来。当我们面对“新写实”小说人物视角的大量运用,冷漠的“展现”叙述法,充满隐喻的叙述空间等这样一些美学倾向时,我们... 当“后新潮”小说由于解读的困难而逐渐“衰退”时,“新写实”小说却以其对生存事实及故事本身的关注而相对繁荣起来。当我们面对“新写实”小说人物视角的大量运用,冷漠的“展现”叙述法,充满隐喻的叙述空间等这样一些美学倾向时,我们是否还能那么自信,这是一只能将新时期小说带出困境的诺亚方舟? 任何一种美学倾向都受着创作主体的内在牵引。纵观新写实小说的大部分作品,我们再也难寻“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用心灵拥抱生活的真诚与激情;再也难寻“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期待民族振兴、重构民族精神的意志与信心。是干预生活不可能,还是粉饰生活不愿意?总之,昔日激情满怀、指点江山的创作主体集体大隐遁了。面对悠悠历史、茫茫现实、芸芸众生,文学家还要不要继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骚动的心显然已疲惫。困惑与惆怅之余,唯有“怎样才是生存”被放大和凸现在每—个人面前。有人认为,“小说不再教人以心腹医生成上帝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而是“教人用—个在城中漫步,除眼前景象外视野别无他物的人的眼睛去观看世界”。那么,“新写实”的作家又是如何观看世界的呢?我们又从“新写实”小说中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呢?这便是本文运用叙述学理论解读的目的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作家 自叙 述学 叙述者 时期小说 全知全能视角 小说 人物视角 创作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的陌生化形态与读者的阅读态度
5
作者 周兴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陌生化 意识流小说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小说文本 芥川龙之介 现代形态 拳击手 作品 “新写实”小说 小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刁斗与“新状态”写作
6
作者 张颐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3-88,共6页
刁斗与“新状态”写作张颐武1近期以来,有关当下中国文化发展及文化现状的争议日趋激烈。这里有情绪激烈的交锋,矛盾重重的自白,更不缺少狂躁激进的呐喊与战叫。当下中国“后新时期”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业已逼使许多知识分子产生... 刁斗与“新状态”写作张颐武1近期以来,有关当下中国文化发展及文化现状的争议日趋激烈。这里有情绪激烈的交锋,矛盾重重的自白,更不缺少狂躁激进的呐喊与战叫。当下中国“后新时期”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业已逼使许多知识分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阐释焦虑”,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世俗性 “现代性” 状态 时期 刁斗 “新写实”小说 人文精神 “后现代” “后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烦恼人生中的生命激情──池莉小说的另一道风景
7
作者 谢新华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6-9,共4页
关键词 生命激情 池莉小说 烦恼人生 “新写实”小说 现代主义文学 传统现实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 作品 文学观念 进口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现实主义文学 被引量:6
8
作者 熊元义 董杰英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20,共6页
当前现实主义文学的蓬勃发展,标志着一个旧的历史时期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我们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到这种迹象.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新写实”小说 实用主义 《学习微笑》 刘小水 文学创作 现实生活 改革文学 孔太平 《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剧及其消解——析《离婚指南》的精神文化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文 陈庆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9-21,共3页
读苏童的作品,似乎有一个感觉,苏童越来越容易读懂了。从早期的新潮小说到获得普遍赞誉的《妻妾成群》,明显的技巧的操练被纯静如水的风格所替代。这种变化既是技术的日趋成熟,顺理成章,又是作家的刻意追求,但实验因素的减少并不影响作... 读苏童的作品,似乎有一个感觉,苏童越来越容易读懂了。从早期的新潮小说到获得普遍赞誉的《妻妾成群》,明显的技巧的操练被纯静如水的风格所替代。这种变化既是技术的日趋成熟,顺理成章,又是作家的刻意追求,但实验因素的减少并不影响作品的先锋性内涵,这也反映在他的《离婚指南》中。就此,本文试图从精神文化角度分析《离婚指南》主人公杨泊在当代意识形态背景中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并由此谈谈笔者对先锋文学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精神文化 “新写实”小说 大众话语 悲剧的消解 意识形态背景 《妻妾成群》 小说 “引路人” 小说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应从哪里出发
10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6-127,共2页
文学应从哪里出发重新确立我们的出发点,这是中国文学在本世纪末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非常羡慕拉美的“文学爆炸”,其实,拉美文学的成功,恰恰在拉卡彭铁尔、博尔赫斯这些大师们从欧美文学的阴影下挣脱出来,回到印第安和美洲文化的... 文学应从哪里出发重新确立我们的出发点,这是中国文学在本世纪末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非常羡慕拉美的“文学爆炸”,其实,拉美文学的成功,恰恰在拉卡彭铁尔、博尔赫斯这些大师们从欧美文学的阴影下挣脱出来,回到印第安和美洲文化的传统,从本土出发,使现代意识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文学 “新写实”小说 《白鹿原》 《红楼梦》 文化散文 中国文学 拉美文学 博尔赫斯 白先勇 余光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谈巷语隐瑶光——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对话性探析
11
作者 王昭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106-108,共3页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作为池莉代表作之一,其对话性在汉味小说的向度上复写了武汉方言,建构了市井风物,留存展示了荆楚之地特有汉味文化;在"新写实"小说的向度上组织了市民生存话语和政治话语、知识话语间的两场交流,记...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作为池莉代表作之一,其对话性在汉味小说的向度上复写了武汉方言,建构了市井风物,留存展示了荆楚之地特有汉味文化;在"新写实"小说的向度上组织了市民生存话语和政治话语、知识话语间的两场交流,记录再现了普通市民阶层内部话语状况。这表现了池莉对汉味文化的认同与对市民生存话语的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小说 汉味小说 “新写实”小说 对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