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SDA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化及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瑞娟 王建伟 黄泽滨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112,共7页
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5—2015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在使用ESDA法分析物流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化和空间集聚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不同类型集聚区物流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5—2015... 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5—2015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在使用ESDA法分析物流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化和空间集聚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不同类型集聚区物流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5—2015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物流竞争力空间集聚在整体上有提高的趋势;不同类型集聚区的物流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高水平集聚区的空间溢出效应高于其他类型集聚区。基于以上研究,从构建西北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大力培育物流产业增长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提出物流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竞争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空间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国家物流绩效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测度 被引量:12
2
作者 曹蓄温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3-166,共4页
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重点逐渐由欧美转向丝路沿线诸国。近年来我国在丝路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进口额逐年快速增长,但与持续增长的农产品进口额相比,我国在丝路沿线的物流水平提升相对迟缓,故而物流绩... 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重点逐渐由欧美转向丝路沿线诸国。近年来我国在丝路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进口额逐年快速增长,但与持续增长的农产品进口额相比,我国在丝路沿线的物流水平提升相对迟缓,故而物流绩效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在2008-2019年间与丝路沿线20个农产品贸易国之间的进口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回归方程对物流绩效如何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口进行了测度,旨在明确物流绩效的影响机制以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发展。结果表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大多数国家的国际物流水平发展不平衡且质量不高,总体来看尚处于上升阶段;国家物流绩效指数对于农产品进口贸易有着显著影响,且国家物流绩效指数下各分项指标对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其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对其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绩效 农产品进口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引力模型 物流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基于2000-2010年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定量测度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鹏 胡艺凡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9,共11页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一促进西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战略的实施将从更大空间上推动区域间的产业梯度转移,而对相关历史数据的现代产业知识结构分析会为这一产业转移趋势的研判提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一促进西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战略的实施将从更大空间上推动区域间的产业梯度转移,而对相关历史数据的现代产业知识结构分析会为这一产业转移趋势的研判提供基础,有利于决策和选择。采用2000-2010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分析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并为沿带主要国家间的产业转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与启示,从实践上为经济带战略实施奠定数据基础。研究表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呈现"V"字型结构,环中亚地区成为经济带发展的沦陷区。就东亚地区来看,中国是东亚经济圈的重要国家,也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发起国,其产业转移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国际产业转移规模化尚未实现这两个方面。就环中亚地区来看,印度作为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以及经济带重要的拓展区域,呈现完全的净产业转出状态。就欧洲经济圈来看,德国是传统的欧洲经济强国,也是经济带的终点,其产业转移呈现国内与国际产业转移相结合的特征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梯度转移 投入产出模型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战略路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忠民 刘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0,共7页
本文从金融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作用机制、阶段探索和路径分析四个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一般机理和路径选择。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给出了金融支持&qu... 本文从金融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作用机制、阶段探索和路径分析四个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一般机理和路径选择。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给出了金融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多维路径。特别是在现今金融支持新丝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的情况下,金融支持的范围更应该延伸到贸易、能源、城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向"经济带"的转变,如此才能促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构想的尽快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 多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地区人民币在岸离岸金融市场对接的法律障碍及对策——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
5
作者 王林彬 李玲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65-70,共6页
人民币区域化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跨境贸易繁荣十分重要,而中亚地区人民币在岸离岸金融市场的分割状态却为中国金融实践与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改革带来消极影响,不利于人民币在中亚地区实现充分区域化... 人民币区域化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跨境贸易繁荣十分重要,而中亚地区人民币在岸离岸金融市场的分割状态却为中国金融实践与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改革带来消极影响,不利于人民币在中亚地区实现充分区域化。文章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背景,通过分析中亚地区人民币在岸离岸金融市场的现实发展情况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结合两者对接的必要性,从法律角度提出有利于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人民币 在岸离岸金融市场 丝绸之路经济带 法律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郝依梅 夏咏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114-117,共4页
主要论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古代丝绸之路和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别,以及以丝绸之路为载体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的战略目标等研究领域。从广义上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和积淀,逐渐... 主要论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古代丝绸之路和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别,以及以丝绸之路为载体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的战略目标等研究领域。从广义上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和积淀,逐渐发展成各国之间进行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的渠道,新丝绸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伸与发展。在战略上以经贸活动为主,多维度推进,打造全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经济带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萍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3-34,共2页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跨国经济带。建设跨国经济带的前提是运输畅通,为地区内各国营造畅通、可靠的运输体系,包括改善跨国运输体系的物理条件,减少用户运输成本,实现经济带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日照市位于"一带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跨国经济带。建设跨国经济带的前提是运输畅通,为地区内各国营造畅通、可靠的运输体系,包括改善跨国运输体系的物理条件,减少用户运输成本,实现经济带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日照市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处,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日照市 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
8
作者 刘露 孔令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11-517,共7页
从低碳视角研究包含碳吸收的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02—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新型城镇... 从低碳视角研究包含碳吸收的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02—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更多是依靠农业技术进步;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总体稳步上升,近年来呈现东南>西北>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灰色GM(1,1)模型预测2022—203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耦合系统变化趋势,发现未来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区域都将进入耦合协调阶段,空间上地区差异将继续保持。因此,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强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型城镇化 农业绿色生产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下R&D投入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棉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王乾润 布娲鹣·阿布拉 +1 位作者 陈俊科 李敬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6,共7页
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一带一路”深耕细作,强化R&D经费配置,催生双边棉产品贸易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环境、... 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一带一路”深耕细作,强化R&D经费配置,催生双边棉产品贸易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科教与创新环境、区域经济合作、空间距离5大项指标共同作用,从不同程度对双边棉产品贸易产生影响;(2)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R&D投入、区域贸易协定、跨境人民币结算极大地促进了双边棉产品贸易增长;(3)R&D投入对双边棉产品贸易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R&D投入强度每增加1%,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棉产品贸易将显著提高2.520%。本文研究对于提升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棉产品贸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 R&D 丝绸之路经济带 棉产品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预测
10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519.46×106吨和4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 技术突破 数字经济 碳达峰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空间错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霞 周巧娅 +1 位作者 朱海强 梁增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9,共8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利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利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均方差分解等方法,测度2010—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的空间错位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大系统重心均向西南四省份偏移且各自间存在错位现象,其中经济重心错位最为显著;总体空间错位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错位状况加深,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西北与西南地区的区间差异;冷热点时空演变呈现“西南集中、西北分散”的特征;各地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且多指向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错位 区域协调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 均方差分解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与时空演进——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韶华 张学娇 张伟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2,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引入时间加权的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引入时间加权的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考察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地区间差异始终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中、下游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除云南外的1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等级不断提升,且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态势。研究结论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发展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战略思考——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角度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学军 张金艳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7-161,共5页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提高西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包括开放环境、开放规模和开放潜力在内的评价体系,借助SPSS20.0对西北五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的...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提高西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包括开放环境、开放规模和开放潜力在内的评价体系,借助SPSS20.0对西北五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并将其划分为开放型经济优势型、开放型经济潜力型、开放型经济劣势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合作和开放意识、加快操作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西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积极承接"两个转移"等促使西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因子分析 战略思考 西北五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效率评价——基于三阶段DEA实证分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张璇 杨雪荣 王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32,共12页
本文利用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的西部省域和周边主要国家带的2009~2014年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以GDP作为环境变量,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新丝绸之路经... 本文利用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的西部省域和周边主要国家带的2009~2014年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以GDP作为环境变量,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外整体物流效率不高,且由于投入产出不平衡导致地区间物流效率差异大,如重庆、欧盟等地区物流效率高,而青海、中亚等地区物流效率低。(2)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规模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纯技术效率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说明物流效率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在排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说明物流效率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较多,因此提高规模效率将有助于物流效率的提升。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和跨境的物流业未来的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物流效率 三阶段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交通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等6个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忠民 刘育红 张强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方法,以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涵盖"新丝绸之路"最重要的17个城市作为样本,分析这条经济带上的人力资本、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化水平、产业聚集、区域差距、市场规模等6个因素变... 采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方法,以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涵盖"新丝绸之路"最重要的17个城市作为样本,分析这条经济带上的人力资本、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化水平、产业聚集、区域差距、市场规模等6个因素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根据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 经济带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16
作者 淮建军 王征兵 赵寅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9-228,327-328,共10页
2013年以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政治和经济话题。本文比较新旧丝绸之路的内涵和功能,梳理了相关文献分布特征,综述了丝路合作的机制以及旅游开发等研究,分析现有经济学理论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启示。指出与旧丝... 2013年以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政治和经济话题。本文比较新旧丝绸之路的内涵和功能,梳理了相关文献分布特征,综述了丝路合作的机制以及旅游开发等研究,分析现有经济学理论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启示。指出与旧丝路不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强大的功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各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长久并存;有效的合作机制必须包括基础构成、制度环境、合作形式、共生协同和问题治理五大模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成员国合作必须从政府驱动的模式转变为这五大模块系统作用的模式;今后中国政府应加强对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和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合作机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 竞争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紧凑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蕊 白永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2期341-343,347,共4页
在充分理解城市紧凑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关系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紧凑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Arc GIS9.3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沿线城市紧凑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关系进行分... 在充分理解城市紧凑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关系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紧凑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Arc GIS9.3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沿线城市紧凑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沿线城市紧凑度总体偏低,且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大部分城市地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将城市紧凑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关系分为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耦合型4类,近80%的城市处于协调型和磨合型耦合阶段,城市紧凑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一种良好协调的状态。今后应该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因市制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二者更加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紧凑度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研究——基于中亚五国居民调研视角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耀华 姚慧琴 +1 位作者 王会战 刘必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2,共9页
高度的文化自信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遗产众多,是一条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线路,对于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中亚五国居民... 高度的文化自信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遗产众多,是一条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线路,对于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中亚五国居民的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中参与主体处于低水平的"囚徒困境"和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指出,新时代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共赢,就必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主动"的"三主"多元合作框架机制,彰显文化自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文化遗产旅游 国际传播 中亚五国 跨国文化遗产 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构想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珩 赵寅科 罗剑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3,共9页
文章分析了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客观必然性。通过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以及西安的发展现状,认为水运和航运通达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作为丝绸... 文章分析了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客观必然性。通过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以及西安的发展现状,认为水运和航运通达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目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战略目标进行了量化,并提出了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构想。具体包括:成立以西安为辐射源的"多口岸、多线路、多目的、多式联运"的区域中心口岸,建立以西安为战略支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信息联系共享机制,实行以西安为中心的内陆开放性经济模式的"人民币跨区域流通"改革试验区和区域性经济商圈,打造以西安为桥头堡的"经济大走廊"旅游文化黄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起点 战略构想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与挑战——立足新疆的视角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中耀 潘志平 +3 位作者 秦放鸣 李金叶 韩隽 孟楠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3,共3页
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关键枢纽。新疆要担当我国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沿和门户的重任,必须后发腾飞。新疆跨越... 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关键枢纽。新疆要担当我国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沿和门户的重任,必须后发腾飞。新疆跨越式发展,不仅仅在于新疆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统一,而且在为国家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机遇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