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世纪文学”八大趋向
被引量:
5
1
作者
龚举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62,共5页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或显的八大趋向:文学观念多元化,人文视野全球化,艺术表现自便化,题材范型都市化,生活关怀纪实化,生态主张明朗化,传播路径电子化,接受行为市场化。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考察,上述判断和展望至少彰显出四种意义:一是撩起作家在世纪初的创作起跑意识;二是考验文学批评家的现实观察与未来引领能力;三是部分促成新世纪文学格局的调适与新变;四是为新世纪的文学研究搭建新的话语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多元化
全球化
都市化
生态化
电子化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世纪文学”的八大趋向
被引量:
1
2
作者
龚举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1-217,共7页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或显的八大趋向:即文学观念多元化,人文视野全球化,艺术表现自便化,题材范型都市化,生活关怀纪实化,生态主张明朗化,传播路径电子化,接受行为市场化。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考察,上述判断和展望至少彰显出四种意义:一是撩起作家在世纪初的创作起跑意识;二是考验文学批评家的现实观察与未来引领能力;三是部分促成新世纪文学格局的调适与新变;四是为新世纪的文学研究搭建新的话语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多元化
自便化
电子化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世纪文学”:命名的生成、反驳与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侯玲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新世纪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视点之一,多方力量共同将这一概念推向了白热化,在提倡者的阐释中,它不仅作为一个批评术语而存在,更被视为了对当前文学史分期的一种命名,但这一命名并未取得批评者的一致认可,共识与分...
"新世纪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视点之一,多方力量共同将这一概念推向了白热化,在提倡者的阐释中,它不仅作为一个批评术语而存在,更被视为了对当前文学史分期的一种命名,但这一命名并未取得批评者的一致认可,共识与分歧俱在,批评者的热忱瞻望和犀利批判都值得我们冷静反思,对这一命名的意义也需要辩证地去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源起
共识
分歧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后新时期”、“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启蒙话语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黎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5,共3页
"新世纪文学"是当前批评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新新中国论"和"新现代性"是颇具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建构。"新新中国论"借助的是西方后现代理论资源,"新现代性"注重的是"现代性&qu...
"新世纪文学"是当前批评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新新中国论"和"新现代性"是颇具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建构。"新新中国论"借助的是西方后现代理论资源,"新现代性"注重的是"现代性"理论的本土特征,但"终结启蒙"却是它们共享的话语前提。消解启蒙的文化语境的同时,肯定这个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时代的合理性因素是其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新
新
中国论”
“新
现代性”
“启蒙终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现代文化视域中的“后古代”及“新世纪”文学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继凯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2,共9页
所谓“大现代”,即为“后古代”,是通常言说的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三代整合”,由此大现代可与大古代并称,且可构成一种“大历史观”及相应的文化视域。据此观照“后古代”尤其是“新世纪”文学,可以看出后者对19世纪、20世纪文学遗产...
所谓“大现代”,即为“后古代”,是通常言说的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三代整合”,由此大现代可与大古代并称,且可构成一种“大历史观”及相应的文化视域。据此观照“后古代”尤其是“新世纪”文学,可以看出后者对19世纪、20世纪文学遗产的积极继承、弘扬与创新,进一步强化“古今中外化成现代”的文化取向和文化创造精神;领略到“新世纪”文学呈现的更加多元多样的文化/文学生态及现象,涌现出的更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历史大变局中难以避免的文化纠结、交错的现象,其中也包括“创新与复古同在”“主调与复调合奏”“开放与封闭交织”“乐观与悲观互动”等复杂样态。尽管如今人类遭逢“后新冠时代”,但道路虽曲折前途却光明,对我国“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前景我们仍“固执”地持有乐观自信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
世纪
”
文学
“后古代”
文学
大现代文化
大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南的诗意与失意的江南——新世纪江苏小说创作概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韩松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4-161,共8页
与“新时期文学”命名的饱受争议一样,“新世纪文学”的出现同样引起评论界一片争论,这样的争辩到底意义何在,我们姑且不论,但“新世纪文学”已经不能为研究者所忽视却已是不争的事实。站在新世纪的节点上,回望上个世纪遗留的文学...
与“新时期文学”命名的饱受争议一样,“新世纪文学”的出现同样引起评论界一片争论,这样的争辩到底意义何在,我们姑且不论,但“新世纪文学”已经不能为研究者所忽视却已是不争的事实。站在新世纪的节点上,回望上个世纪遗留的文学话题,并展望即将开始的新世纪的文学图景,似乎已成为评论界的一种时髦和时尚。从这个意义出发,笔者对于新世纪江苏小说创作的梳理和研究。也可以被认为是一次“赶时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江苏
“新世纪文学”
江南
新
时期
文学
失意
诗意
文学
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消费读者和无限传播:论后文学时代文学史书写之新变
7
作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9-165,共7页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21世纪文学进入后文学时代发生了一系列新变:文学样式泛化,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突出,文学的整个创作、传播、接受过程都逐渐市场化。面对这种现象,以往的文学史书写规则基本上处于失语状态。互联网推动了文学生产力革新...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21世纪文学进入后文学时代发生了一系列新变:文学样式泛化,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突出,文学的整个创作、传播、接受过程都逐渐市场化。面对这种现象,以往的文学史书写规则基本上处于失语状态。互联网推动了文学生产力革新,“消费读者”和“无限传播”慢慢凸显,成为当代文学发展史书写避无可避的两个核心要素。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世纪”文学从初兴时的书写想象到“宅经济”催生下的书写现实。如果说“消费读者”是文学市场化的驱动器,那“无限传播”就是文学前行的助推器。“新世纪”文学正是在“无限传播”和“消费读者”两大网络时代利器的双重变奏中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
文学
时代
“新
世纪
”
文学
网络
文学
消费读者
无限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世纪文学”八大趋向
被引量:
5
1
作者
龚举善
机构
郧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3Z050)
文摘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或显的八大趋向:文学观念多元化,人文视野全球化,艺术表现自便化,题材范型都市化,生活关怀纪实化,生态主张明朗化,传播路径电子化,接受行为市场化。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考察,上述判断和展望至少彰显出四种意义:一是撩起作家在世纪初的创作起跑意识;二是考验文学批评家的现实观察与未来引领能力;三是部分促成新世纪文学格局的调适与新变;四是为新世纪的文学研究搭建新的话语平台。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多元化
全球化
都市化
生态化
电子化
市场化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世纪文学”的八大趋向
被引量:
1
2
作者
龚举善
机构
郧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1-217,共7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3Z05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或显的八大趋向:即文学观念多元化,人文视野全球化,艺术表现自便化,题材范型都市化,生活关怀纪实化,生态主张明朗化,传播路径电子化,接受行为市场化。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考察,上述判断和展望至少彰显出四种意义:一是撩起作家在世纪初的创作起跑意识;二是考验文学批评家的现实观察与未来引领能力;三是部分促成新世纪文学格局的调适与新变;四是为新世纪的文学研究搭建新的话语平台。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多元化
自便化
电子化
市场化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世纪文学”:命名的生成、反驳与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侯玲宽
机构
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3BZW1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2LZUJBWYB11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世纪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视点之一,多方力量共同将这一概念推向了白热化,在提倡者的阐释中,它不仅作为一个批评术语而存在,更被视为了对当前文学史分期的一种命名,但这一命名并未取得批评者的一致认可,共识与分歧俱在,批评者的热忱瞻望和犀利批判都值得我们冷静反思,对这一命名的意义也需要辩证地去看待。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源起
共识
分歧
意义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后新时期”、“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启蒙话语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黎波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5,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09CZW017)
文摘
"新世纪文学"是当前批评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新新中国论"和"新现代性"是颇具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建构。"新新中国论"借助的是西方后现代理论资源,"新现代性"注重的是"现代性"理论的本土特征,但"终结启蒙"却是它们共享的话语前提。消解启蒙的文化语境的同时,肯定这个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时代的合理性因素是其最终目的。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新
新
中国论”
“新
现代性”
“启蒙终结论”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现代文化视域中的“后古代”及“新世纪”文学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继凯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陕甘宁文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ZDA187。
文摘
所谓“大现代”,即为“后古代”,是通常言说的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三代整合”,由此大现代可与大古代并称,且可构成一种“大历史观”及相应的文化视域。据此观照“后古代”尤其是“新世纪”文学,可以看出后者对19世纪、20世纪文学遗产的积极继承、弘扬与创新,进一步强化“古今中外化成现代”的文化取向和文化创造精神;领略到“新世纪”文学呈现的更加多元多样的文化/文学生态及现象,涌现出的更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历史大变局中难以避免的文化纠结、交错的现象,其中也包括“创新与复古同在”“主调与复调合奏”“开放与封闭交织”“乐观与悲观互动”等复杂样态。尽管如今人类遭逢“后新冠时代”,但道路虽曲折前途却光明,对我国“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前景我们仍“固执”地持有乐观自信的态度。
关键词
“新
世纪
”
文学
“后古代”
文学
大现代文化
大历史观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南的诗意与失意的江南——新世纪江苏小说创作概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韩松刚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基金
二○一四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新世纪江苏小说美嬗变"(批准号:14WXD001)研究成果
文摘
与“新时期文学”命名的饱受争议一样,“新世纪文学”的出现同样引起评论界一片争论,这样的争辩到底意义何在,我们姑且不论,但“新世纪文学”已经不能为研究者所忽视却已是不争的事实。站在新世纪的节点上,回望上个世纪遗留的文学话题,并展望即将开始的新世纪的文学图景,似乎已成为评论界的一种时髦和时尚。从这个意义出发,笔者对于新世纪江苏小说创作的梳理和研究。也可以被认为是一次“赶时髦”。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江苏
“新世纪文学”
江南
新
时期
文学
失意
诗意
文学
图景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消费读者和无限传播:论后文学时代文学史书写之新变
7
作者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基金
2021年浙江省校级项目“初探‘JF-Standard’与‘Can-do’的体系融合在日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2021064。
文摘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21世纪文学进入后文学时代发生了一系列新变:文学样式泛化,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突出,文学的整个创作、传播、接受过程都逐渐市场化。面对这种现象,以往的文学史书写规则基本上处于失语状态。互联网推动了文学生产力革新,“消费读者”和“无限传播”慢慢凸显,成为当代文学发展史书写避无可避的两个核心要素。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世纪”文学从初兴时的书写想象到“宅经济”催生下的书写现实。如果说“消费读者”是文学市场化的驱动器,那“无限传播”就是文学前行的助推器。“新世纪”文学正是在“无限传播”和“消费读者”两大网络时代利器的双重变奏中不断发展。
关键词
后
文学
时代
“新
世纪
”
文学
网络
文学
消费读者
无限传播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世纪文学”八大趋向
龚举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世纪文学”的八大趋向
龚举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世纪文学”:命名的生成、反驳与意义
侯玲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后新时期”、“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启蒙话语研究
赵黎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现代文化视域中的“后古代”及“新世纪”文学
李继凯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江南的诗意与失意的江南——新世纪江苏小说创作概论
韩松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消费读者和无限传播:论后文学时代文学史书写之新变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