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能培育背景下“新三农”的适应能力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彭万勇 金盛 刘宇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5-49,共5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关键在于传统动能的加速改造和新动能的培育壮大,而动能的转换、动力的接续须要以限制因子的精准破除为前提。靶向老农、新农、知农之"新三农"的主体特征,从认知及能力水平上选取认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关键在于传统动能的加速改造和新动能的培育壮大,而动能的转换、动力的接续须要以限制因子的精准破除为前提。靶向老农、新农、知农之"新三农"的主体特征,从认知及能力水平上选取认知、胆识、知识、农技、资讯、资金、教育等7个观察点,系统分析辨判"新三农"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能培育的非适应性。结果表明,老农认知的守旧与现代农业技术的缺失、新农认知的保守与农事跟风生产的盲目、知农认知的偏激与资源整合能力的欠佳成为"新三农"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能培育根源性的限制因子。靶向所存在的问题,精准识别"新三农"的主体特征,从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精准培训教育效果、建立扶持发展基金、建立职业农民保障体系、发展农业服务外包等5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能培育限制因子的破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生动能培育 限制因子辨判 “新三农” 主体特征 破解对策 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新三农”发展格局的构建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5-150,158,共7页
从中国城乡社会变迁的历史看,城市与乡村始终构成了同一进程的两侧;从当代中国城镇化的进程看,城镇化每一阶段的推进必然牵涉到乡村,引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许多方面的实际反应。中国城镇化的许多方面是没有先例的、前所未有的,这一过... 从中国城乡社会变迁的历史看,城市与乡村始终构成了同一进程的两侧;从当代中国城镇化的进程看,城镇化每一阶段的推进必然牵涉到乡村,引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许多方面的实际反应。中国城镇化的许多方面是没有先例的、前所未有的,这一过程导致了许多未曾预料的后果。"三农"问题可以说是城镇化引发的强烈反应。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三农"问题,对土地配置、农民出路、粮食体系、农业经营、新农村建设等并给予具体回答,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形成"新三农"——现代农村、现代农业和汇入现代职业体系的现代农民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乡社会变迁 三农”问题 型城镇化 “新三农”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在目前条件下取消农业户口的质疑--兼论“新三农”和“三城”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禹新荣 陈湘舸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185,共4页
我们国家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下,取消农业户口不利于"新三农"问题和"三城"问题的解决;也无助于在城镇从业的"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在劳保福利上实现"同城待遇";同时还会引发新的"... 我们国家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下,取消农业户口不利于"新三农"问题和"三城"问题的解决;也无助于在城镇从业的"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在劳保福利上实现"同城待遇";同时还会引发新的"土地改革"。因此,在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还宜保留农业户口,但可以对落户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待到今后条件成熟时,再行取消农业户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农”问题 “三城”问题 二元户口 同城待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农”: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忽视的新群体——对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
4
作者 葛深渭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第11期25-29,共5页
“新三农”问题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和新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其实质是部分农民应有权益的保护问题。“新三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是一个庞大的边缘群体,其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最低,政治参与最少,分享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成果的能力最... “新三农”问题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和新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其实质是部分农民应有权益的保护问题。“新三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是一个庞大的边缘群体,其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最低,政治参与最少,分享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成果的能力最弱,因而与社会的冲突和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只有把这一群体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来看待,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才能解决已经产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农” 社会阶层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新三农”问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晗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122,共3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七成以上,而这些七成以上的人口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农村发展问题备受关注。随着中国城乡社会的变迁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七成以上,而这些七成以上的人口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农村发展问题备受关注。随着中国城乡社会的变迁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又一次引发了诸多实际反应。尤其在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所引发"三农"问题日益突显,如土地资源配置、农民生存、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等。现阶段应该依托新的历史时期,深化城乡统筹体系,以新型城镇化引导我国农村发展,进而解决"三农"问题,创建"新三农"发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城镇化 “新三农” 现代农业体系 城镇化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把握“三农”发展趋势和特征 切实做好“新三农”“大三农”金融服务 被引量:1
6
作者 楼文龙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7,共4页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更加重视“三农”发展,持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着力夯实“三农”发展基础,补齐“三农”发展短板,提升“三农”发展能力。在中央强有力政策的推动下,“三农”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更加重视“三农”发展,持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着力夯实“三农”发展基础,补齐“三农”发展短板,提升“三农”发展能力。在中央强有力政策的推动下,“三农”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发展 “新三农” 金融服务 发展趋势 三农”工作 发展能力 中央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解决“新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及其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驭阳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年第4期1-3,共3页
进入新时代,一部分“三农”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农业“边缘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称之为“新三农”问题。为此,对“新三农”问题的产生及其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并介绍该问题的现实意义... 进入新时代,一部分“三农”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农业“边缘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称之为“新三农”问题。为此,对“新三农”问题的产生及其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并介绍该问题的现实意义,最后对该问题提出解决途径:“市民下乡”,平衡工农关系;“资本下乡”,均衡资源配比;“服务下乡”,优化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农”问题 现实意义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农问题之十大关键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林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7年第10期1-14,共14页
引言:“新三农”问题的提出 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统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决策层的重视,一系列研究成果及政策举措相继出台。三农问题在当时的提出是有着重... 引言:“新三农”问题的提出 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统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决策层的重视,一系列研究成果及政策举措相继出台。三农问题在当时的提出是有着重大积极意义的。但是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泛泛而论,容易忽略了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社会利益格局 农业问题 “新三农” 90年代 研究成果 积极意义 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职业教育作用 赋能农村“空心化”治理——评《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研究》
9
作者 匡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农村“空心化”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二元结构下,乡村地域系统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的现象,既体现在人口和土地方面,又体现在经济、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新三农”问题之一,... 农村“空心化”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二元结构下,乡村地域系统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的现象,既体现在人口和土地方面,又体现在经济、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新三农”问题之一,农村“空心化”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和路径依赖,是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逐渐凸显的一个问题,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二元结构 路径依赖 党的十九大报告 空心化 “新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惠萍 陈友兴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及自身的弱质性,因此,无法实现正常的农业风险规避。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被发达国家用来抵御自然风险,将农业损失减少到最小。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危害程度大、波及范围广,但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却较为... 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及自身的弱质性,因此,无法实现正常的农业风险规避。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被发达国家用来抵御自然风险,将农业损失减少到最小。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危害程度大、波及范围广,但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却较为缓慢,相关体系尚未完善,市场覆盖面很小。基于我国总体环境状况及对国外经验的借鉴,着重强调我国农业保险在中央政府政策支持、整体宏观环境稳定的条件下已具备了进一步开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新三农”政策 农业灾害 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