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控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油水界面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远征 曹仁义 贾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供后续开发方案和对策指导,以单一溶洞下的油水界面运移特征为基础,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控缝洞型油藏多溶洞连通下的油水运移数学模型,基于稳态逐步替换法形成了注采井间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方法.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构建简易,计算效率高,综合考虑了油水密度差异和井-裂缝-溶洞间的复杂纵向配置关系,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生产井的见水规律、各溶洞油水界面运移位置及剩余油分布等各项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缝洞开发单元受生产制度和缝-洞储层参数影响,油井生产期将出现3个阶段(纯油、油水同产和纯水期);合理的采油速度与注水量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兼顾采出程度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裂缝传导率越高,储层能量恢复越快,油水界面上升也变快;随着注采井间溶洞体积及裂缝传导率差异增大,油水同产期将变长.最后,对比Eclipse数值模拟器与本研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溶洞体物性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油水界面运移速度的影响.鉴于目前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及裂缝-溶洞体配置关系的多样性,开展多井生产动态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实时拟合工作是目前油水界面评价与追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模型为断控缝洞型油藏见水预警、注采参数优化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控缝洞油藏 碳酸盐岩 见水预警 注采参数优化 生产动态 缝洞配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单元精细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望水 高飞跃 +5 位作者 李明 郭志杰 王世超 李相明 李圣明 揭琼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9,共8页
依据岩心相、测井相、岩屑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点-线-面的油藏单元表征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微构造、主力层油藏单元类型及油水连通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构造型油... 依据岩心相、测井相、岩屑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点-线-面的油藏单元表征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微构造、主力层油藏单元类型及油水连通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构造型油藏单元和“断砂配置”型油藏单元。安11井区Es_(4)^(上)-Ⅰ砂组1小层、2小层、3小层和4小层的油藏单元数量分别为6个、5个,3个和2个;安22井区Es3中-Ⅱ砂组3小层和7小层的油藏单元均为5个,其他小层油藏单元数量不等。(2)安11井区Es_(4)^(上)-Ⅰ砂组油藏单元砂体连通程度和流体连通程度均较高;安22井区Es_(3)^(中)油藏单元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均较为复杂,油藏单元砂体连通程度较高、流体连通程度相对较低。(3)在实施油藏单元作为开发单元后,安11井区和安22井区各小层的单井日产原油量均有增加。通过油藏单元的精细表征,不仅能发现勘探开发中的滚动评价目标,而且可为开发过程中动态储量及经济可采储量的标定提供准确的油层厚度、油藏边界及油藏分布范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构造 沉积微相 体连通程度 构造油藏单元 “断砂配置”型油藏单元 沙河街组 古近系 廊固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莱北低凸起新近系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温宏雷 杨海风 +3 位作者 杨波 王利良 涂翔 李志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莱北低凸起位于渤海海域的南部,受两大富烃凹陷夹持,构造演化复杂,断块圈闭破碎,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长期没有商业发现。通过对莱北低凸起各个构造20余口钻井实钻数据及各项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莱北低凸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合近期的勘... 莱北低凸起位于渤海海域的南部,受两大富烃凹陷夹持,构造演化复杂,断块圈闭破碎,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长期没有商业发现。通过对莱北低凸起各个构造20余口钻井实钻数据及各项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莱北低凸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合近期的勘探发现,进一步总结莱北低凸起新近系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汇聚类型决定油气在凸起上的富集区带,莱北低凸起的东西段分别发育"断层汇聚型"富集带和"构造脊汇聚型"富集带;油源断裂活动性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效率,当已钻井所在圈闭运移断层的断距大于80 m时,浅层普遍获得较好的油气发现;断砂配置关系制约油气向储层充注的效率,当断砂接触面积大于10×10^(3)m^(2)时,新近系圈闭普遍能有较好的油气丰度及烃柱高度。运用建立的成藏模式对莱北低凸起新近系未钻岩性圈闭进行了综合分析,筛选出23个有利目标砂体,在后续的钻探中获得成功,证实了该成藏模式的有效性,并在莱北低凸起获得重大突破,找到了第一个亿吨级商业性油田——垦利6-1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聚类 裂活动性 配置关系 岩性油藏 莱北低凸起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单元划分的缝洞结构量化表征方法
4
作者 李成刚 任文博 +3 位作者 刘培亮 郭忠良 蒋林 宋利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34-40,共7页
断控型油藏缝洞结构的表征是该类型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基础难题,前期主要通过地震物探手段刻画表征,该方法与开发动态数据的关联性不强。借鉴砂岩流动单元的概念,计算流动系数和存储体积的变化,在缝洞单元内部及缝洞体内部划分流动单元... 断控型油藏缝洞结构的表征是该类型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基础难题,前期主要通过地震物探手段刻画表征,该方法与开发动态数据的关联性不强。借鉴砂岩流动单元的概念,计算流动系数和存储体积的变化,在缝洞单元内部及缝洞体内部划分流动单元,有效突出了不同缝洞结构流动的差异性,将地质结构转化为数值结构,以此实现量化表征断溶体结构,应用于建模赋值与数模剩余油预测动态相互验证。实践证实,该方法在提高采收率与增产方面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油藏 油藏 缝洞单元 流动单元 缝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