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话文”非“文艺大众化”之源辨
1
作者 宋剑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79,共9页
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意义重大。但是若将“白话文”视为“文艺大众化”的历史源头,却并非一种历史事实。因为“白话”是一种“口语”,而“白话文”则是一种“文字”和“文法”。对于底层社会不识字的平民... 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意义重大。但是若将“白话文”视为“文艺大众化”的历史源头,却并非一种历史事实。因为“白话”是一种“口语”,而“白话文”则是一种“文字”和“文法”。对于底层社会不识字的平民大众而言,他们欣赏“艺术”主要是通过“看”和“听”,其“大众化”的表现特征一直都客观存在;但“文学”却需要“阅读”,必须首先解决识字问题,才能通过文字去欣赏“文学”。由于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只单方面强调“文”的意义,既没有考虑到“文”与大众之间存在的隔阂,更没有提出如何去解决“文”之大众化的有效方案,所以,无论是晚清还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始终都是在知识分子场域内自我循环,不仅没有同“文艺大众化”运动发生直接关系,反倒是在“我们”(知识分子)与“他们”(平民百姓)之间重新挖掘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思想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 “文艺大众化” 理论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问题 被引量:8
2
作者 段吉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问题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没有获得深入讨论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但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突出的理论范式...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问题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没有获得深入讨论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但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突出的理论范式是什么?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否拥有自身的理论范式?与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相比,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在理论形态与理论方式上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深入的理论说明。文章着眼于此类问题,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文艺大众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建设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理论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的身份错位与“文艺大众化”问题
3
作者 姜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6-148,共3页
启蒙者与启蒙对象作为传播行为的一对主客体,其交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为革命文本中的革命主体身份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答案,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建设,启蒙者与启蒙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此起彼伏、沉浮交错的。同... 启蒙者与启蒙对象作为传播行为的一对主客体,其交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为革命文本中的革命主体身份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答案,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建设,启蒙者与启蒙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此起彼伏、沉浮交错的。同时,"启蒙"活动主客体的每一次身份转换同时也是一次文学转型的完成。而在整个历史运行过程中,知识分子与工农的角色置换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复杂纠缠发人深思,需要进行梳理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身份错位 “文艺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化”与苏区文艺的经验价值
4
作者 宋剑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0,共9页
发生于江西中央苏区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苏区军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思想主张,同时还为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价值。这种经验价... 发生于江西中央苏区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苏区军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思想主张,同时还为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价值。这种经验价值具体表现为:以识字扫盲运动为前导,尽可能提升工农大众的文化水准,进而为“文艺大众化”运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以“红色山歌”“图画讲演”及“活报剧”为表现形式,将革命宣传与群众娱乐融为一体,开辟了一条“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有效途径;以“工农剧社”为孵化器,培养苏区自己的艺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艺大众化”的艺术品味。总而言之,苏区“文艺大众化”运动的经验价值,就是追求“娱乐性”与“革命性”的完美统一,并在中国现代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创造了“人民文艺”的早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运动 苏区文艺 经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