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以笔为文”说与贯通四部的文学观念
1
作者 伏煦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5,共8页
刘师培《论文杂记》第一则提出的“以笔为文”说,反对源于经史子三部、形式上单行散体的“古文”为“文”,坚称其为六朝的“笔”体,其逻辑基点在于以六朝“文笔”之辨的概念衡量唐宋以降的古文。“以笔为文”说的实质是刘师培上承阮元之... 刘师培《论文杂记》第一则提出的“以笔为文”说,反对源于经史子三部、形式上单行散体的“古文”为“文”,坚称其为六朝的“笔”体,其逻辑基点在于以六朝“文笔”之辨的概念衡量唐宋以降的古文。“以笔为文”说的实质是刘师培上承阮元之说,将古文排除于“文”的畛域之外,但其说针对将经史子三部视作古文的文学批评传统,无法切断韵语俪辞之“文”与六经、诸子的源流关系,故而“以笔为文”说存在无法弥合的理论罅隙。反思“以笔为文”说的最终旨归于贯通四部的文学观念:一方面是建立以六艺子史为源,而后世文集文体为流的文学统绪,如章学诚从历时性的视角建构的“六艺”—“战国之文”(子史)—“后世之文”(文集)体系;另一方面则是构建一个兼容四部而又打破四部分类法的桎梏,以文体形式和功能为本位的文学分类体系,如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三门十一类与章太炎《文学论略》的“二分法”,以此实现文学观念上的贯通四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文笔”之辨 文学统绪 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