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气说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89,共7页
关键词 传统文论 古文论范畴 “文气”说 创生性 超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可以兴——古文论范畴的动态结构例说
2
作者 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共7页
关键词 动态结构 古代文论 “文气”说 古代诗学 “兴”“气” “美刺”说 艺术手法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作文文气培养初探
3
作者 孟祥英 《青海教育》 2007年第8期33-34,共2页
“文气”说创始于公元二世纪三国时期魏帝曹丕(187—226年),在他的著名文学理论专著《典论·论文》中,明确提出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体”即文气所代表之文章主体——作者。文章气质清浊,全... “文气”说创始于公元二世纪三国时期魏帝曹丕(187—226年),在他的著名文学理论专著《典论·论文》中,明确提出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体”即文气所代表之文章主体——作者。文章气质清浊,全由作者气质之清浊所决定,勉强不来。首次引入“文气”的概念。后来刘勰、韩愈、苏辙等人均继承了曹丕的“文气”说,并有所发展。刘勰认为:“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强调先天禀贼的才气的作用,但又较为重视后天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说 高中生 培养 作文 三国时期 文学理论 文气 清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丕文体学思想新解 被引量:4
4
作者 胡红梅 《长江学术》 2012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各家中国文学批评史在谈及曹丕的文体论时,对“本同末异”的理解仅限于把“本同”理解为文学的本质,一切文章共有的本质和法则——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末异”理解为不同文体的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等各不相同。很少... 各家中国文学批评史在谈及曹丕的文体论时,对“本同末异”的理解仅限于把“本同”理解为文学的本质,一切文章共有的本质和法则——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末异”理解为不同文体的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等各不相同。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从文体的本质与功用角度来解读他的“文本同末异”与“四科八体”说,并把“文气”说与“文体”论结合起来研究其文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论 曹丕 文学的本质 中国文学批评史 学思 “文气”说 思想感情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中的《典论·论文》
5
作者 赵雷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41-44,共4页
如果将《典论·论文》置于汉魏之交的多维语境中重新解读,我们会发现曹丕对文章的真实看法并非如其《论文》中所言;其"文气"说的提出也是因循借鉴的成分较大,开创意义并不显著。
关键词 汉魏之交 多维语境 “文气”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觉的先声——论《典论·论文》的开创性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雪莲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9-19,21,共2页
曹丕的《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其中的"文体"说、"文气"说、"文章不朽"说均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文体"说着眼于文体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特征,"文气... 曹丕的《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其中的"文体"说、"文气"说、"文章不朽"说均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文体"说着眼于文体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特征,"文气"说着眼于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和主体化特征,"文章不朽"说则着眼于文字本身对作家生平和人格的复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开创意义 “文体”说 “文气”说 “文章不朽”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