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史记·外戚世家》中的窦漪房形象浅析
- 1
-
-
作者
杨静怡
-
机构
延安大学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6期76-79,共4页
-
文摘
窦漪房作为一代巾帼,生逢汉朝最安宁的时期,辅佐三朝皇帝,她拥有不同凡响的人生和坚守的人生信条,在汉朝政治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后世大多认为窦漪房的一生是“天命”所致,而忽略了其本身人物特点和贡献。窦漪房从一个本无力改变现状的女子,最后成为掌握朝廷权力的一朝太后,与她的性格和保身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对于黄老之术的坚持使得汉初的“无为而治”得以持续,同时也间接助推了“文景之治”的产生。
-
关键词
窦漪房
后妃
“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
-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汉武大帝的贤臣政治与帝国盛世
- 2
-
-
作者
武玉林
-
机构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6-48,共3页
-
文摘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功勋赫赫。开创了旷世伟业,堪称一代英主。武帝在位时期可谓群英荟萃,各类人才在西汉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为帝国盛世的创立提供了前提条件。把“文景之治”以及后来的“昭宣中兴”时期人才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文、景、昭、宣四朝77年,名臣共107人,与武帝一朝54年名臣89人相比,虽武帝在位年数不及文、景、昭、宣四朝。
-
关键词
汉武帝
盛世
帝国
政治
贤臣
“文景之治”
西汉
-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无为而治”中的法治思辨
- 3
-
-
作者
杨林彬
-
机构
中共湖南临湘市纪委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4-25,共2页
-
文摘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其基本含义是要顺应自然变化.不要妄为.从而使天下得到治理。通俗来说,就是不要干涉过多,要让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远古“尧舜之治”到汉代“文景之治”,再到现在企业管理成功典范,都闪烁着“无为而治”的智慧光芒。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3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上表示,不该管的政府不要去管,向市场放权。两位国家领导人的言论都对“无为而治”做出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注脚,给我们在行政管理和领导实践中践行“无为而治”带来了启发。实际上,“无为而治”中包含了浓厚的法治精神,在此,笔者浅做探究。
-
关键词
“无为而治”
法治精神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思辨
“文景之治”
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人大
国务院总理
-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无为而治与自发秩序
- 4
-
-
作者
苏振华
-
出处
《董事会》
2006年第7期104-105,共2页
-
文摘
汉初名相曹参早年曾出任齐国相。到齐国之后,他就如何治理国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当听说胶西地区有一位盖老先生精干“黄老之术”、对治国之道有独到见解的时候,曹参于是前往求教。这位盖先生说了一句极有见地的话:治国之道,贵在清净无为不扰民,则民自定。史称:曹参因此大受启发,遂以此为基本治国理念。曹参为齐国相九年,齐地大治,朝野称曹参为贤相。萧何病故,汉惠帝令曹参进京任相国,曹参仍无为而治,一切遵守萧何所定法令,事事无所变更。曹参治国期间,谨遵法度,清静无为,与民休养生息,汉王朝很快繁荣起来,国库充盈,百姓衣食丰足,安居乐业,开创了“文景之治”的辉煌时代。
-
关键词
无为而治
自发秩序
治国之道
“文景之治”
征求意见
治国理念
清静无为
休养生息
曹参
齐国
-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