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乡土”的苦难话语与地方意志——以“文学豫军”1990年代以来的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丹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129,共11页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文学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文化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苦难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qu...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文学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文化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苦难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彼岸性"的缺失是"文学豫军"苦难话语构造的根本特点。他们着力于苦难的现世"管理",或呈现人际的对立与复仇、或作拒绝思想的"抒情",在苦难救赎的构思上存在着"父权经济学"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乡土” 乡土文学 1990年代 “文学豫军” 苦难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豫军”的创作困境与突破之途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旭东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5期87-90,共4页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河南籍作家相继创作出有影响的作品,"文学豫军"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可。"豫军"的创作的确有令人称道之处,尤其是那些乡土题材的小说:那种忧患意识和悲剧精神,底层关怀和弱者之护,对待底层民间的...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河南籍作家相继创作出有影响的作品,"文学豫军"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可。"豫军"的创作的确有令人称道之处,尤其是那些乡土题材的小说:那种忧患意识和悲剧精神,底层关怀和弱者之护,对待底层民间的平等姿态以及基于现代人道立场上的无私关怀等。但这批作品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总体创作格局和气度上不够宏阔;擅写文化而又被文化所囿,难以从中超拔;对当下的乡村生活和乡村变革缺乏精准把握;没有塑造出血肉丰满、意蕴深邃的人物形象等。在新世纪,"豫军"只有对此有清醒认识,并积极寻求走出困境、实现超越的途径,才能有更好的创作实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豫军” 乡土小说 局限 超越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