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西会通与现代汉语“文学”概念的形成
- 1
-
-
作者
高玉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言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16ZDA190)。
-
文摘
在中国传统的“四部”图书分类之下不可能有“文学”概念,中国古代没有把诗、词、小说、戏曲等统一起来的概念。现代“文学”是从西方通过日译的中介而进入中国的,它本质上是西方知识体系分类的产物。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即西方“literature”从输入中国到内涵相对固定并广泛地流通从而成为现代汉语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词语的输入;与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的“文章”观合流从而形成能够包容并言说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的近代概念;以新文学作为实践经验依据并吸收古代文学和文论因素从而建立的现代“文学”概念。西方“文学”概念在中国的接受实际上是“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深刻地影响中国人对文学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改变中国人的观念并建立现代“文学”概念,另一方面它在被接受的过程中又深受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从而变得中国化。
-
关键词
“文学”概念
文科
中西会通
文字与文章之学
-
Keywords
the concept of"literature"
liberal arts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houghts
knowledge of characters and articles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多维建构与瓦解
- 2
-
-
作者
郑雄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
文摘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是明清士人对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延伸阐述,其建构主要存在文章与政治之关系、文章与士人精力之关系、文章与"宗经载道"传统、文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等四个维度。与此同时,明清士人对于明代八股文价值的批判,也几乎针对四者一一展开。虽因科举制度与旧的文学评价体系的保障,这些批判未能完全消解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文学史意义,但相关的观点则被清末民初以降的批评家继承与吸收,并在废除科举、"文学"观念更新及文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背景下,以文学史重构的方式促成了此说的彻底瓦解。
-
关键词
八股文
科举
“文学”概念
文学史观
-
Keywords
eight-legged essay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 concept of literature
view of literary histor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