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诗学”研究的来路与去向(专题座谈)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春青 程正民 赵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8,共12页
1982年,美国学者格林布莱特在《文类》学刊发表文章,将运用新历史主义观点研究英国文艺复兴的一组文章称为"新历史主义"。1986年9月,他在西澳大利亚大学作了题为《通向一种文化诗学》的演讲,用"文化诗学"这一提法... 1982年,美国学者格林布莱特在《文类》学刊发表文章,将运用新历史主义观点研究英国文艺复兴的一组文章称为"新历史主义"。1986年9月,他在西澳大利亚大学作了题为《通向一种文化诗学》的演讲,用"文化诗学"这一提法替代了先前的"新历史主义"批评主张。从学理上说,美国的新历史主义或文化诗学是针对旧历史主义和文学批评中的文本中心主义而提出的,受福柯知识考古学影响很大,属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范畴。格氏的观点提出不久即被刘庆璋、张京媛、王岳川等学者介绍到中国,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对"文化诗学"的关注,并试图借鉴这种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首先是古代文论问题。1995年,蒋述卓在《当代人》第4期发表《走文化诗学之路——关于第三种批评的构想》,后来又编有《批评的文化之路——文艺文化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他认为:"中国古典文论的文化学研究实质是一个古典文论、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过程。"1996年,李春青在《文艺争鸣》第4期发表《走向一种主体论的文化诗学》、《社会科学辑刊》第6期发表《中国文化诗学论纲——对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一种构想》以及在其后发表的《文化诗学视野中的古代文论研究》(《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论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向》(《河北学刊》2004年第3期)等文章中,根据中国古代诗学这一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文化诗学的方法论设想:这一方法是由三大阐释视角支撑的,即"主体之维"、"文化语境"、"历史语境"。接着,刘庆璋、林继中发表《文化诗学的诗学新意》(《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文化诗学学理特色初探》(《文史哲》2001年第3期)等一系列倡导文化诗学的论文。此后,程正民、顾祖钊、祖国颂、沈金耀等学者就文化诗学方法问题发表了大量论文。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从1999年开始,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在一系列论著中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强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诗学研究,代表性论著有《中西比较文论视野中的文化诗学》(《文艺研究》1999年第4期)、《文化诗学的学术空间》(《东南学术》1999年第5期)、《文化诗学是可能的》(《江海学刊》1999年第5期)、《新理性精神与文化诗学》(《东南学术》2002年第2期)、《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在这些论著中,童庆炳提出了文学与文化的综合对话性,现实、精神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结合,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对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作了深入论证与总结,促使这一研究方法走向成熟。经过20多年的努力,文艺学界渐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诗学"研究路向,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理论等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鉴于文化诗学研究路向的重要性,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于2016年12月22日召开学术交流会,专门就文化诗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诗学”研究 来路 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诗学学理特色初探——兼及我国第一次文化诗学学术研讨会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庆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文化诗学” 范型 文学 学理 国学 视角 美国文化 实践活动 建树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形态的文化诗学——论宗白华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4
3
作者 欧阳文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文化诗学” 新历史主义 文艺学 文论 宗白华 历史意识 渊源关系 现代形态 新学 倡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学人的文化诗学话语——我国第一次文化诗学会研讨问题述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庆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文化诗学” 理论评论 学术交流 学理建构 人文精神 民族文化 文论传统 文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的多元化与"文化诗学 被引量:4
5
作者 黎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61,共6页
"文化诗学"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中出现并在80年代正式亮相的研究思潮,近一两年来引起了中国批评界的极大关注。其实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文论就有很浓的文化互渗倾向,经历了"文化———文学———文化"的轮回历... "文化诗学"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中出现并在80年代正式亮相的研究思潮,近一两年来引起了中国批评界的极大关注。其实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文论就有很浓的文化互渗倾向,经历了"文化———文学———文化"的轮回历史过程。现代"文化诗学"是在社会科技知识理性和批评多元化的新背景下形成的,文学批评更多地关注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运行机制和民间生态文化等问题,具有更强的文化批判性和思想沉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文化诗学” 多元化 民间性 政治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文学——有关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定位与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润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化 女权主义 后殖民主义 “文化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旅行”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成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理论旅行"强调外来理论本土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具体历史情境意义。中国语境下的"文化研究"建基于西方话语理论旅行与中国现象本土批评的双向互动过程,在它面对中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转型时,一方面有着批评介入... "理论旅行"强调外来理论本土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具体历史情境意义。中国语境下的"文化研究"建基于西方话语理论旅行与中国现象本土批评的双向互动过程,在它面对中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转型时,一方面有着批评介入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又误入了学科夺权的理论迷途。在对于"人"的根本意义的理解上,"文化诗学"则在洞察"文化研究"价值缺憾的同时提供了我们超越于它之上的一层更高的价值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旅行 市民社会 “文化研究” “文化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