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8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兹别克斯坦数据本地化的动力因素及其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潜在影响
1
作者 徐鹏 张青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0,共10页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产生了海量数据流和信息,给数据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实现数字经济转型以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乌兹别克斯坦修改了《个人数据法》,要求本国所有个人数据库的所有者和运营商仅在本国数据库存储和...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产生了海量数据流和信息,给数据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实现数字经济转型以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乌兹别克斯坦修改了《个人数据法》,要求本国所有个人数据库的所有者和运营商仅在本国数据库存储和处理公民个人信息,并建立了相应的执法体系。这一数据本地化制度可能会弱化“数字丝绸之路”参与国的数据安全防护效果,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引发数据合规风险。塑造数字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构建数据安全治理合作机制,加强数字技术合作,有助于优化中乌数字合作路径,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本地化 数字丝绸之路 数字经济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与共建国家价值链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梁昊光 秦清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1,共6页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态急剧变化的时代,“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全球化、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新格局。文章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2010—2022年“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对共建...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态急剧变化的时代,“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全球化、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新格局。文章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2010—2022年“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对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分工地位的影响,并揭示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度,降低后向参与度,提高其分工地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助于共建国家降低贸易成本、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拓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深度和广度,进而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以及与中国合作伙伴关系紧密的国家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受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国际经济合作 全球价值链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引领新型数字经济全球化:逻辑机制与中国方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亚斌 马莉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3,共13页
在生产组织范式变革、要素禀赋结构转换和数字技术进步的不断推动下,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数字全球化发展的动力源泉。然而,在全球价值链转型下,数字全球化却面临多重挑战与治理难题,亟须以治理理念包容为基本前提,以参与主体... 在生产组织范式变革、要素禀赋结构转换和数字技术进步的不断推动下,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数字全球化发展的动力源泉。然而,在全球价值链转型下,数字全球化却面临多重挑战与治理难题,亟须以治理理念包容为基本前提,以参与主体包容为必要条件,推动数字贸易增长规模和增长结构包容,确保数字技术进步环境、能力和方向包容,缩小分工利益分配的相对差距,实现转型升级的治理结果包容。由此,文章系统建构一个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包容性价值链治理框架及其塑造机制。“数字丝绸之路”包容性价值链塑造机制主要包括强化均衡普惠的数字公共产品供给、重塑超大规模数智化联结的价值链分工网络、积聚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内生转型动力、开拓数字技术进步包容的数实融合新路向、促进价值共创与利益共享的协同转型。在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进程中,各国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治理观,凝聚治理共识、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发展机制。为此,应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多边协同治理体系,形成包容性价值链治理全新格局;共筑多重软硬数字互联互通环境,促进包容性数字贸易投资便利化;塑造包容性数字技术创新生态,构建数字经济繁荣发展共同体和大市场,释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增长巨大潜能;建立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最终实现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引领新型数字全球化的共同繁荣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价值链 数字经济 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国际环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46
4
作者 方芳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75,156,157,共22页
"数字丝绸之路"通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互通并提升沿线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发展进程将为沿线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数字丝绸之路"通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互通并提升沿线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发展进程将为沿线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提升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共同促进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化3.0。在此进程中,沿线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基础以及中国网信产业优势等因素将有助于"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而部分国家基础条件薄弱、沿线国家国情各异、利益诉求多元化、地缘政治引发的风险等因素也对"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形成挑战。对此,中国可通过分区"精准"对接有效需求、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广技术标准、强化多方合作、协同构建网络安全共同体等措施,以行业为主导、企业先行稳步且审慎地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坚持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数字经济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问题表征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文婷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1,共9页
中国—东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顺应数字化革命浪潮,通过信息网络推进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循环发展之路,又是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项生动实践。该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了中国—东盟数字经... 中国—东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顺应数字化革命浪潮,通过信息网络推进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循环发展之路,又是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项生动实践。该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新合作,构建了全球数字治理新范式,提升了民心相通新高度。但同时双方在建设“数字丝绸之路”过程中仍面临数字鸿沟、基础设施水平差距大、跨境数据安全问题以及外部风险等干扰,对此中国应该根据东盟各国实际国情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深化数字政策沟通、促进基础设施联通、助推数字贸易畅通、加强数字资金融通、推动双方民心相通等方面主动作为,打造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生态良好的“数字丝绸之路”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中国—东盟合作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丝绸之路”数据跨境流动机制:逻辑框架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林 兰松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6,共11页
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建设是全球数据治理及国际关系博弈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化格局初步形成、数据跨境流动与治理体系探索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基于“数字丝绸之路”搭建数据跨境市场是中国构筑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新体系、打破... 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建设是全球数据治理及国际关系博弈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化格局初步形成、数据跨境流动与治理体系探索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基于“数字丝绸之路”搭建数据跨境市场是中国构筑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新体系、打破美欧主导格局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数字丝绸之路”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的逻辑框架,主要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培育多元交易模式和开展相关培育试点,进而引导沿线数字经济主体实现数据要素最优配置与国际合作共赢。文章建议在助力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建设中,以数据跨境贸易、促进多边投融资、赋能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路径,构建数据跨境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数据跨境市场 数据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丝绸之路”数字合作规则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柚坊 陈咏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数字丝绸之路”是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的产物。“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旨在推动共建国家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部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相互促进,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也使“... “数字丝绸之路”是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的产物。“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旨在推动共建国家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部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相互促进,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也使“数字丝绸之路”成为国际合作的新热点。但全球及区域数字合作规则不足、各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均和数字规则差异化明显等问题,给“数字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确立构建“数字丝绸之路”治理原则和数字合作规则框架体系,以适应其建设需求和多边合作的国际背景是必要的。随着“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带来的合作共赢以及共建国家数字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构建数字合作规则就更加切实可行。立足“数字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推进的目标定位,应确立“数字命运共同体”法治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等法治基本原则,推动区域与国内法治互动,积极构建数字合作规则。中国应倡导并推广“数字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数字合作组织平台建设,基于RCEP实践经验深化数字合作规则探索,实现“数字丝绸之路”数字合作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并引领新形势下的国际规则体系更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数字合作规则 数字命运共同体 数字经济 数字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欧学界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评析
8
作者 冯峥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2,共11页
“数字丝绸之路”是全球新疆域治理之于网络、数字、人工智能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亦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因而必然引发海外中国学的广泛讨论和持续关注。美欧学界对“数字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运行机理和未来发展的... “数字丝绸之路”是全球新疆域治理之于网络、数字、人工智能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亦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因而必然引发海外中国学的广泛讨论和持续关注。美欧学界对“数字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运行机理和未来发展的认知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差异。该差异主要根植于不同的全球竞争态势、数字技术水平以及对华意识形态等因素。在此认知基础上,美欧学界分别提出“数字马歇尔计划”“数字舒曼计划”以应对“数字丝绸之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学 “数字丝绸之路 认知评析 美欧学界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预测
9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519.46×106吨和4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 技术突破 数字经济 碳达峰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评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奥林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目的/意义]科学研判德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有助于准确把握德国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观念倾向和政策走向,为贯彻实施中国“数字丝绸之路”提供重要启示。[方法/过程]本文选取德国8家权威智库作为分析样本,对其发布的19份具... [目的/意义]科学研判德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有助于准确把握德国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观念倾向和政策走向,为贯彻实施中国“数字丝绸之路”提供重要启示。[方法/过程]本文选取德国8家权威智库作为分析样本,对其发布的19份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考察,分析不同智库专家的观点立场和价值导向。[结果/结论]德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趋于负面和消极,反映出德国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以及靠拢美国、极力维持欧盟的现实利益考量。德国智库持有的负面和消极态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国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也影响欧盟成员国乃至其他国家对“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国际关系 德国 中国 数字经济 数字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数字丝绸之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亚品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81,共10页
基于生态视角看待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生态内国家之间具有紧密的共生依存关系。然而,在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全球数字经济生态割裂的问题成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文章首先从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的碎片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 基于生态视角看待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生态内国家之间具有紧密的共生依存关系。然而,在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全球数字经济生态割裂的问题成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文章首先从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的碎片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方面,分析数字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争夺数字经济主导地位、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数字经济利益诉求不同等方面,深入思考全球数字经济生态割裂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数字丝绸之路产业链生态建设、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治共享和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经贸规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生态 数字经济 产业链 经贸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质量推进基层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调研 被引量:1
12
作者 关江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与建设是实现档案工作“三个走向”的主要路径,也是未来档案工作的主要方向。湖北省黄冈市是全国著名革命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与建设是实现档案工作“三个走向”的主要路径,也是未来档案工作的主要方向。湖北省黄冈市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拥有720万人口,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下辖10个县(市、区),档案资源丰富、基础面广,在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近期,笔者深入黄冈市各县(市、区),调研了各地基层档案数字化建设情况,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数字建设 数字化转型 档案资源 湖北省黄冈市 主要路径 依法管理 未来档案 走向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来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庆均 高蕊 李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9,共15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近年来,数字技术与流通产业深度融合,流通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流通领域变革、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建设,为流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近年来,数字技术与流通产业深度融合,流通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流通领域变革、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建设,为流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2005—2023年我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城市流通数字化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效果展开实证评估。研究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对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区域差异看,该政策对中部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动作用最为突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能够通过多个关键渠道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劳动力市场中,流通数字化可催生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岗位,提升城市就业水平,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在资本市场中,流通数字化可提升金融资本效能,筑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金融根基;在技术市场中,流通数字化可加速技术创新与扩散,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持续的技术驱动力;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中,流通数字化可释放消费潜能,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强劲的内需动力。在进一步深化城市流通数字化转型、精准制定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以及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中,应深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区域协作;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数字基建,提升治理水平;聚焦要素市场建设,释放乘数效应;推动流通数字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流通数字化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钒平 郭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9,共10页
数字时代,以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彼此共存、相互促进,并在育人价值基点上具有高度契合性。红色文化与社交... 数字时代,以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彼此共存、相互促进,并在育人价值基点上具有高度契合性。红色文化与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深度融合,扩大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的范围;算法推荐根据用户画像精准推送红色文化内容,满足各族群众的不同需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建模(3D)等数字技术,提升各族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跨界整合助力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氛围。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仅需要突出各族群众共享的红色文化符号,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还需要加强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和内容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更需要完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法律规范,引导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朝法治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数字智能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的数字政府建设:挑战及应对
15
作者 王鹏 陈升 王子豪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十四五”时期,中央对数字政府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在履职能力、平台支撑、数据资源、制度规则、安全保障、数字赋能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十五五”时期数字政府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数据基础设施建... “十四五”时期,中央对数字政府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在履职能力、平台支撑、数据资源、制度规则、安全保障、数字赋能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十五五”时期数字政府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潜能挖掘、数字政府制度构建、数字政府安全保障、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十五五”时期数字政府建设“六个新”的建议,即加快打造数字政府高效服务新体系、建设数字政府新基础设施、挖掘数字政府数据新潜能、构建公平规范的数字政府新制度、建立牢固可信可控的数字政府安全新保障、以数字政府赋能经济社会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治理 政府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字经济视角看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结构和发展路径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向坤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数字丝绸之路是数字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结合,是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它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影响力提升。发展数字丝绸之路亟待顶层设计,需要在理论和实务上进行多方面探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基于县域层面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朱杰 彭浩瀚 +2 位作者 张志 王军 高远卓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91,共13页
从数字技术效应和数字治理效应来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安全的直接赋能效应,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农业科技创新效应、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效应来探讨间接赋能机制,以此来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粮食安全的理论机制。基于此,采用2018—2022年... 从数字技术效应和数字治理效应来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安全的直接赋能效应,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农业科技创新效应、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效应来探讨间接赋能机制,以此来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粮食安全的理论机制。基于此,采用2018—2022年1238个县的数据对其影响水平、作用机制、时空演变特征等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且该效应时间上具有“二次飞跃”特征,空间上存在极化效应,亟须政策予以扭转;从数字乡村建设的子维度来看,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治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两条重要路径的作用已经凸显,农民数字素养提升带来的挤出效应大于其促进作用;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数字乡村对粮食安全的促进作用在长江经济带和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粮食安全 双重赋能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
18
作者 田祥宇 曲国华 褚靖铭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34,共17页
县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关键场域,厘清其驱动路径与作用机制,可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共同富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 县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关键场域,厘清其驱动路径与作用机制,可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共同富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揭示其多维驱动路径与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提高了城乡共同富裕水平,其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提升效应最为明显;(2)机制检验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是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以及非贫困地区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为全面提高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野,对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城乡共同富裕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特色经济林业增长的效应与机制——基于油茶产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19
作者 万璐 梁璐 任祎峻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5,共11页
基于2005—2022年中国14个油茶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融合发展视角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油茶产业增长的直接效应,并通过中介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增长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 基于2005—2022年中国14个油茶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融合发展视角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油茶产业增长的直接效应,并通过中介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增长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既能够促进本地区油茶产业增长,又对邻近地区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在技术市场发达、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差距较大的地区更为显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提升能够有效弥补教育资源不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油茶产业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油茶产业增长的关键路径,同时年降水量、年均温、水土流失治理及病虫害防治对该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据此,建议通过培育创新型油茶龙头企业,分类扶持各类产业主体,优化产业链结构与分工协同机制,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包括油茶在内的特色经济林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农户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特色经济林业 油茶产业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金绍荣 冯乐 贾益鸣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5,共14页
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既要发挥数字化赋能农民物质文明的作用,又要强化其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的功效。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与《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及作... 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既要发挥数字化赋能农民物质文明的作用,又要强化其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的功效。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与《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数字乡村建设对提升农民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经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②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其精神文明水平。③数字乡村建设对中收入、低老年抚养比以及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低财政压力地区农民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基于此,提出构建全国乡村数字化服务统筹平台、制定差异化数字乡村建设策略、加强农民数字化能力培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民精神文明 机制分析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