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基于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检核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旭红 邹世杰 罗婷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在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已不是思政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单维叠加,而是一种面对复杂时空环境的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编码、质性访谈编码、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由“认知课... 在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已不是思政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单维叠加,而是一种面对复杂时空环境的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编码、质性访谈编码、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由“认知课程思政的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设计思政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融合的能力”“执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反思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五维核心要素及对应的14个子集能力要点组成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检核模型,每个能力要点进行“不合格、合格、良好和卓越”4个不同层级的解析。所构建的模型利用指标的形式使数字时代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要求变得清晰具体,教师依据检核模型,测评自身课程思政能力水平,诊断与数字时代卓越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明确自身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和发展的方向。教育管理者可以运用检核模型,评估数字时代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针对性开发教师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建立云端教研共同体,重塑思政教育新环境,从而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能力 数字化转型 检核模型 高校教师 数字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团队的运行机制模型建构——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研究
2
作者 梁燕 祝怀新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8,共7页
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模型为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实现高水平、结构化运行提供重要指引。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提炼,通过概念化和范畴化得到了5个核心范畴、19个副范畴、57个初始范畴,形成了以内生机制为基点、协... 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模型为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实现高水平、结构化运行提供重要指引。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提炼,通过概念化和范畴化得到了5个核心范畴、19个副范畴、57个初始范畴,形成了以内生机制为基点、协同机制为桥梁、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外部支持、任务驱动为向导的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团队的运行机制理论模型,提出“重功能化、去指标化”“培育团队负责人的胜任力”“遵循团队的生命周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创新团队 运行机制模型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地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测评模型研究
3
作者 兰慧佳 常珊珊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7-42,共6页
在素养导向时代下,测评中学地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是提升该项能力的必要前提。本研究从“概念系统的可续性”“国家政策的指向性”和“权威研究的验证性”三方面解构跨学科教学能力,运用专家咨询法制定了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 在素养导向时代下,测评中学地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是提升该项能力的必要前提。本研究从“概念系统的可续性”“国家政策的指向性”和“权威研究的验证性”三方面解构跨学科教学能力,运用专家咨询法制定了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观测点构成的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中学地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Y)测评模型的表达式:Y=0.245Y_(1)+0.207Y_(2)+0.356Y_(3)+0.192Y_(4),价值认同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分别为Y_(1)、Y_(2)、Y_(3)、Y_(4)。通过对问卷量表的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本研究所构建的中学地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测评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测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应用模型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师 跨学科教学能力 测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检核模型的构建及运用研究
4
作者 王爱玲 李润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1,共6页
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的组成部分。采用文献资料编码、行为事件访谈、文本资料编码、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和技术,构建而成的中学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检核模型包括结构模型和层级模型,结构模型是由6个一级指标... 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的组成部分。采用文献资料编码、行为事件访谈、文本资料编码、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和技术,构建而成的中学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检核模型包括结构模型和层级模型,结构模型是由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包含结构,层级模型包含15个二级指标的能力释义和解析,每个二级指标解析成四个层级,层级之间有一定的梯度,呈螺旋递进关系。中学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检核模型可以检测中学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所处的水平层级和培训需求程度,进而可以提升中学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促进中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教学评价能力 检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阈下职业技术教师跨文化能力结构模型与运行机制——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5
作者 付安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6,共8页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背景下,学界对职业技术教师跨文化能力的系统探究却相对滞后,理论研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运用扎根理论深入探索职业技术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识别出五个核心范畴—...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背景下,学界对职业技术教师跨文化能力的系统探究却相对滞后,理论研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运用扎根理论深入探索职业技术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识别出五个核心范畴——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适应力、跨文化冲突解决力、跨文化反思力以及跨文化教与学的能力,以此构建钻石型动态多维结构模型。该模型通过基层三角的互动与稳固机制、核心理念的引领与整合机制、顶层能力的实践应用机制实现有机运行,为“一带一路”视阈下职业技术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职业技术教师 跨文化能力 扎根理论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ACK模型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邵娟娟 赵媛媛 +3 位作者 刘丹妮 陈颖 刘子毅 郑斌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构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高等医学院校及临床教学基地开展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工具性支持。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结构式访谈法建立评价指标项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与修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 目的构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高等医学院校及临床教学基地开展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工具性支持。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结构式访谈法建立评价指标项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与修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9,第二轮专家协调系数为0.531~0.613。构建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权重均通过一致性检验。结论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及一致性程度较高,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作为培训和评价临床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模型 临床教师 教学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精准教学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培文 朱珂 +3 位作者 叶海智 张潍杰 张利远 闫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通过精准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是教育理想和国家政策的不懈追求.高校教师是实施精准教学的“基”,现有关于其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概念不清和多采用主观构建评价指标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精准教学能... 通过精准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是教育理想和国家政策的不懈追求.高校教师是实施精准教学的“基”,现有关于其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概念不清和多采用主观构建评价指标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精准教学能力评价模型研究.首先,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对精准教学能力进行等级划分并构建评价指标框架,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指标权重;其次,利用BP神经网络智能学习的特性,以不同数据类型的指标值为输入,对应能力综合值为输出,检验精准教学能力分级及指标权重的合理性,进而生成较为客观的评价模型;最后,利用开发的评价系统和调查问卷进行样本数据采集和模型检验,从神经网络对数据的分类、拟合及仿真结果来看,模型能够对高校教师的精准教学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对模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具有较高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高校教师 精准教学能力 评价模型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力模型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和震 尉淑敏 +1 位作者 赵泽慧 贺世宇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6,共11页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输入型能力模型和输出型能力模型,对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进行“职前—准入...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输入型能力模型和输出型能力模型,对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进行“职前—准入—职后”三个层面的系统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在职前培养上,要发挥培养主体的协同功能、明确培养内容的具体标准、实现培养模式的多维发展;在准入体系上,要坚持德技并重的准入理念、完善资格认证的静态标准、规范教师招聘的动态程序;在职后发展上,要完善四级联动的在职培训体系、创新在职教师群体的培训模式、健全“双师”标准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师 专业化发展 能力模型 职前培养 准入体系 职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9
作者 詹泽慧 杨明欢 +2 位作者 张伟春 刘梦彧 邹萱萱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8,79,共10页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能够较好地解析G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个体层面,其语义建模与策略推演技术可将隐性经验转化为可传播的“创新原子”,触发教师实现教学迭代;群体层面,算法构建的信任网络可打破协作壁垒,促进相互启发和协作创新;区域层面,“牵头—辐射”智能适配机制可使欠发达地区教师数字素养达标率显著提升,破解“数字梯度陷阱”。以广东省“双融双创”项目为例,GAI一方面作为“认知脚手架”,通过“优课解码”消解了教师个体的能力孤岛;另一方面作为“关系耦合器”,通过“和课链反”重构了教师协作网络;还作为“数字平权阀”,通过“千校万课”行动促进了区域资源的均衡发展。基于GAI搭建的“优课裂变—学研聚变—区域协同”路径,为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构的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 “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创新扩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花 王爱玲 +1 位作者 段巍 张海珠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主要是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采用文献资料编码、行为事件访谈、模糊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等技术建构,模型包含6个基本要素和24个能力要点,每个能力要点分别从不合格、合格、良好、卓越4个层级进行解析。... 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主要是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采用文献资料编码、行为事件访谈、模糊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等技术建构,模型包含6个基本要素和24个能力要点,每个能力要点分别从不合格、合格、良好、卓越4个层级进行解析。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用指标的形式使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基本要求更加明晰化、具体化、微观化。职前教师、教师教育任课教师、教学管理者应用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体现,旨在促进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 教学设计能力 任课教师 教学管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卓越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结构模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8
11
作者 朱炎军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7-64,共8页
通过对高校卓越教师的深度访谈收集相关资料,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高校卓越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理论框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卓越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由观念、知识、研究、交流、自由五个主范畴构成。教学学术能力的结构... 通过对高校卓越教师的深度访谈收集相关资料,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高校卓越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理论框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卓越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由观念、知识、研究、交流、自由五个主范畴构成。教学学术能力的结构模型表明,教学学术的开展是一个从内到外、从观念到行动的过程,教学学术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主体和组织制度共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卓越教师 教学学术能力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映射理论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MIR-DC模型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志华 左博雯 李白桦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20,128,共8页
"MIR-DC"模型是以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微格和信息化交互网平台,实现师生校内外互动,从而诊断、矫正和提升学生教学行为的模型。文章依据映射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对"MIR-DC"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论... "MIR-DC"模型是以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微格和信息化交互网平台,实现师生校内外互动,从而诊断、矫正和提升学生教学行为的模型。文章依据映射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对"MIR-DC"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论证。结果发现,"MIR-DC"系统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显著影响,这一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MIR-DC"系统对教学能力培养可以独立施加影响;二是"MIR-DC"系统对学生主观意识(自我效能感和培训兴趣)具有映射作用,这一映射作用能够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射理论 教学能力培养 MIR-DC模型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理论模型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迎香 宋秋香 +4 位作者 赵晓艳 高洁琼 李书培 张玄 孙慧卿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7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自我护理干预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淋巴水肿专科门诊治疗的70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自我护理干预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淋巴水肿专科门诊治疗的70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自我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行为、自我管理效能、症状及自我护理依从性。结果: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活动和疾病管理、患肢保护、皮肤护理、自我护理的持续性维度评分及自我护理行为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与3个月后,观察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预防行为调查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指数量表相关症状部分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自我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强自我管理效能,提升自我护理依从性,减轻淋巴水肿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医护人员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病人的长期管理,并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理论模型 护理能力 依从性 护理行为 管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生成逻辑与路径:社会实践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德刚 蒋建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3-58,共6页
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实践理论认为行动者的惯习由其所处的场域形塑,场域是各种社会位置之间客观关系构成的网络,资本则是行动者社会实践的工具。从社会实践理论的视角出发,“双师型”教师实践... 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实践理论认为行动者的惯习由其所处的场域形塑,场域是各种社会位置之间客观关系构成的网络,资本则是行动者社会实践的工具。从社会实践理论的视角出发,“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生成空间是其实践的场域、生成工具是其实践的资本、生成逻辑是其实践的惯习。“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生成路径是创设产教融合场域,实现教育场域与产业场域的互通;要注重各类资本的合理调配,使“双师型”教师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优化提升;“双师型”教师个体和团体都要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场域的要求,通过新的实践行为生成新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 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 场域 社会实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R危机管理理论视角下的综合医院应急创伤救治人才“T”型能力框架构建研究
15
作者 杨兆鑫 徐晓莉 +1 位作者 刘玉秀 袁木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情况中扮演重要角色,应急创伤救治人才是其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关键要素之一。为提升综合医院应急创伤救治人才的综合素质,文章借鉴传统“T”型人才能力模型,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成果...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情况中扮演重要角色,应急创伤救治人才是其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关键要素之一。为提升综合医院应急创伤救治人才的综合素质,文章借鉴传统“T”型人才能力模型,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成果,提炼出涵盖广泛而深入的知识与技能、缓解能力、准备能力、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等多维度的综合医院应急创伤救治人才“T”型能力框架,以期为应急创伤救治人才的培养、应急医疗队伍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应急创伤救治 人才培养 “T”型能力模型 4R危机管理理论 能力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阻力与实践路向——基于“AGIL”模型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方红 张天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9,共9页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力量。教育数字化转型赋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全新内涵和有利契机,同时对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出更迫切要求。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效果,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体系实现高效和标准化...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力量。教育数字化转型赋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全新内涵和有利契机,同时对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出更迫切要求。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效果,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体系实现高效和标准化发展,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解析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现实阻力,发现存在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数字行动进展迟缓;研修培训存在偏差,教师角色难以转变;共建主体参与有限,支持体系保障乏力;数字价值认同缺失,数字责任有待强化等困境。基于AGIL模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向包括激活专业发展自觉,确保数字行动落地;创新教师培育方式,明确数字行动策略;释放主体支持活力,畅通资源支持体系;形塑数字价值认同,践行数字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乡村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AGIL”模型 社会行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数字化能力标准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刘清堂 吴莉霞 +1 位作者 张思 毛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9,共6页
教师能力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变革,教师能力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该文在比较国内外有关教师能力标准研究的基础上,依... 教师能力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变革,教师能力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该文在比较国内外有关教师能力标准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美国教师能力标准及其能力开发模型,构建了适合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特色的教师数字化能力标准模型。该模型包含七个一级指标,若干二级指标,并对模型指标和评价准则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期为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数字化能力标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及发展阶段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解月光 褚丹 +1 位作者 曲茜茜 赵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15,共8页
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是信息时代下职教教师从事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建立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既能够对判断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发展现状提供依据,也能够为职教教师培训提供相应参考。该文首先... 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是信息时代下职教教师从事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建立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既能够对判断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发展现状提供依据,也能够为职教教师培训提供相应参考。该文首先从能力的角度出发对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进行界定;然后以能力结构理论为指导分析职教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最后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构建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提出了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并对其各发展阶段跃迁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教师 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三种理论模型 被引量:52
19
作者 林杰 李玲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美国的大学教师发展运动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开始提出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论模型,对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维度、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其中重要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三个。这些模型立足于实践的基... 美国的大学教师发展运动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开始提出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论模型,对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维度、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其中重要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三个。这些模型立足于实践的基础和诸多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理论层次的提升。它们对于廓清大学教师发展的含义,设计大学教师发展的行动模型,指导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学教师发展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认知能力的认知与脑机制理论模型综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红川 董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21,30,共11页
数学认知能力是个体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也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的重点研究课题。近二十余年来,一些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采取多种研究手段与技术对数学认知能力、过程及其与脑结构、功能的联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获得了... 数学认知能力是个体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也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的重点研究课题。近二十余年来,一些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采取多种研究手段与技术对数学认知能力、过程及其与脑结构、功能的联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获得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并据此建立了若干数学认知的功能与结构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彼此继承,又不断进行着扩展与深化,为数学认知研究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个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主要理论观点、研究证据以及尚待改进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脑机制理论 数学认知能力 理论模型 McCloskey模型 三重编码模型 编码复杂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