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教师主导作用”实践、缘起的考察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丽敏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近40多年来,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10年来,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对“教师主导作用”都比较认同,但在具体实践上却存在诸多问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对待的。 一、对“教师主导作用”实践的考察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两者是密不可... 近40多年来,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10年来,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对“教师主导作用”都比较认同,但在具体实践上却存在诸多问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对待的。 一、对“教师主导作用”实践的考察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教师主导作用”是怎样认识的?其具体实践又怎样?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如下教学情况的大量存在: ——教师“一言堂”仍较普遍存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远未绝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导作用” 素质教育 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主体教育 教学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道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8-91,共4页
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 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认识 教师主导 双主体 主体与主导 “教师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 认识和发展 兼评 哲学认识论 教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导作用的新视野
3
作者 李国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124-126,共3页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历时久远的争论,形成诸多看法:“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学生主体、教师客体说”,“老师、学生同为主体说”,“教师、学生为客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等等。其间经历了“教师为主”、“儿童中心”、...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历时久远的争论,形成诸多看法:“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学生主体、教师客体说”,“老师、学生同为主体说”,“教师、学生为客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等等。其间经历了“教师为主”、“儿童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三个认识发展阶段。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绝对上位到绝对下位继而回归至中位,由经了人们多年的孜孜探求。时至今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为人们共识。有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习主动性 教师主导作用 学习状态 主体行为 自觉性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海桐 武绍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3期21-22,共2页
“素质教育”并非是现时的、我国独有的教育术语。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当时有人已注意到素质教育。我国早在三十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问题。但真正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还是今天。“素质教育”的... “素质教育”并非是现时的、我国独有的教育术语。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当时有人已注意到素质教育。我国早在三十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问题。但真正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还是今天。“素质教育”的含义是用教育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以积极的影响。其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四个素质。三个层面即: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四个素质即: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素质教育有三个特征:(1)稳定性。无论是先天固有的禀赋条件,还是后天环境、教育形成的人的品德、智能和才干的内在质地,都必须比较稳定地持久地潜入“人”这一载体里。(2)全面性。要求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尽可能平衡和谐的发展。(3)独特性。要求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各有所好,各展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 现代教育 课程设置 “教师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个层面 计算机辅助教学 能力素质 现代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多种媒体教材的设计与编制
5
作者 俞金元 钱椿林 《开放教育研究》 1997年第5期32-33,46,共3页
媒体是指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它沟通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性能对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影响甚大。教科书的产生,直观教具的使用,音像教材的涌现,是教学媒体的三次重大发展,这使得教师能用多种媒... 媒体是指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它沟通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性能对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影响甚大。教科书的产生,直观教具的使用,音像教材的涌现,是教学媒体的三次重大发展,这使得教师能用多种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学生能通过广泛的渠道获得更大范围的学习经验。多种媒体教材是文字主教材和其它各种教学媒体的统一体,在明确各种媒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媒体的优势,并从教学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来通盘考虑,使之成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教材 教学设计 教学媒体 经济数学基础 文字教材 CAI课件 录像教材 “教师主导 学生为主体” 音像教材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