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作意图、公众舆论与作为“改造社会”的美术——以徐悲鸿艺术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菡薇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在特定时期,美术作品有"改造社会"的功能,而美术作品欲"改造社会"需依赖公众舆论这一媒介;与此同时,创作者就必须试图在保留作品"形式美"的同时,设法让更多的公众理解他的作品,因而,创作意图—公众—公... 在特定时期,美术作品有"改造社会"的功能,而美术作品欲"改造社会"需依赖公众舆论这一媒介;与此同时,创作者就必须试图在保留作品"形式美"的同时,设法让更多的公众理解他的作品,因而,创作意图—公众—公众舆论—"改造社会"形成了一条有机的锁链。徐悲鸿的艺术恰好为这样的理论做了有力的注释,悲鸿先生大力倡导写实主义,是以主张科学研究精神为基础的,他的创作意图更多的是想把美术作为改造当时社会的一种工具。还需要强调的是,当我们去评判一位画家的艺术时,就必须凭借某种标准,而不能把对问题的讨论仅仅陷入玄妙而单纯的"美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意图 公众舆论 “改造社会” 美术 徐悲鸿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