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悖论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7,共6页
任何哲学都具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功能。因此从功能的角度 ,从“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来区别前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时 ,就必然陷入悖论。如果不能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 ,就无法超越“解释... 任何哲学都具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功能。因此从功能的角度 ,从“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来区别前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时 ,就必然陷入悖论。如果不能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 ,就无法超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更为深层的解释学悖论。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革命理解为哲学主题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根本转换 ,才能超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悖论缠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功能 马克思 哲学史研究 人道主义 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存在与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的价值诉求
2
作者 王志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28-32,共5页
就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解放的承诺来说 ,始终关注着人的存在意义。但与以往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哲学不同 ,马克思社会批判哲学的道义性是付诸“改变世界”功用性价值诉求及其价值解释的方法论。本文试就马克思“改变世界... 就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解放的承诺来说 ,始终关注着人的存在意义。但与以往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哲学不同 ,马克思社会批判哲学的道义性是付诸“改变世界”功用性价值诉求及其价值解释的方法论。本文试就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解释的方法论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世界”的哲学 实践 价值取向 价值解释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3
作者 付文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0,共8页
“改变世界”是马克思的哲学宣言,也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转入经济学研究之后,马克思借助政治经济学批判践履着他的哲学宣言。通过对现代性的切身体验,马克思确证了现代社会是一个深受资本逻辑宰制的社会。在“此在世界”中,人们的生... “改变世界”是马克思的哲学宣言,也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转入经济学研究之后,马克思借助政治经济学批判践履着他的哲学宣言。通过对现代性的切身体验,马克思确证了现代社会是一个深受资本逻辑宰制的社会。在“此在世界”中,人们的生存状况堪忧。显然,资本逻辑主导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大力批判的“旧世界”。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和“发现新世界”的要求,并确证了通达“新世界”的道路。可以说,“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对政治经济学批判致思理路的精准凝练。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之维和实践之维才得到了充分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逻辑 唯物史观 “改变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存论语言观及其浪漫主义渊源探析——以反思“布鲁德尼难题”为线索
4
作者 陈江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3,311,312,共13页
德国早期浪漫派先驱赫尔德开创的语言哲学思潮具有显著的生存论内涵,是马克思语言哲学的理论渊源。厘清马克思的生存论语言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布鲁德尼在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时遗留的难题,即马克思并未放弃对资本主义的... 德国早期浪漫派先驱赫尔德开创的语言哲学思潮具有显著的生存论内涵,是马克思语言哲学的理论渊源。厘清马克思的生存论语言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布鲁德尼在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时遗留的难题,即马克思并未放弃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分析,但又为何拒斥“解释世界”?马克思对浪漫派生存论立场的延续在于将语言视为把握现实的必要中介,其所履行的“改变世界”并非直接“从书房走向街头”,而是将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掩盖的现实关系科学地叙述出来,进而改变无产阶级用以把握现实的语言。这种批判性叙述之所以是在“改变世界”并区别于“解释世界”,就在于其能够推动无产阶级从臣服、受规训于现实关系走向对现实关系的革命。重审马克思理论批判的生存论维度,不仅有助于澄清“布鲁德尼难题”背后的本体论误判,更能在资本全球化与国际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的当下,为当代的理论生产提供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语言观 德国早期浪漫派 马克思 “布鲁德尼难题”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马克思“类主体”对黑格尔“概念主体”的超越
5
作者 盛进洪 罗克全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在黑格尔的宗教批判中,由上帝自然化、精神化和人本化过程最终所形成的“概念主体”,其自身的现实却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规定性、特定形式,所以,它的本质必然是一种“虚幻”化的“抽象物”。而马克思的超越性则表现在,将宗教批判进一... 在黑格尔的宗教批判中,由上帝自然化、精神化和人本化过程最终所形成的“概念主体”,其自身的现实却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规定性、特定形式,所以,它的本质必然是一种“虚幻”化的“抽象物”。而马克思的超越性则表现在,将宗教批判进一步诉诸彻底的社会批判,即通过“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方式,把“概念主体”及其“虚幻”化自由变革为“类主体”及其“现实”化自由。“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及其过程,是“类主体”的可能性自由的展开,也是与其可能性自由同在的“此岸世界”的“真理”的实现。同时,要消解导致“边缘”与“中心”分裂和斗争的“元价值”强制、同化,使社会成为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互为前提的“自由人联合体”,最终使“类主体”的作为平等的可能性自由得以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主体” “类主体” 自由 “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7
6
作者 袁贵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现在大家还存在一些意见分歧。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主体性原则。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反映现代社会实践的特点,积极探索主体性原则的科学规定,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体系...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现在大家还存在一些意见分歧。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主体性原则。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反映现代社会实践的特点,积极探索主体性原则的科学规定,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体系,以及主体性原则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如果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明确、一致的看法,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的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主体性思想 客体 实践观 是马克思主义 主观和客观 “改变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是对实践的人道批判 被引量:2
7
作者 丛大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56-63,共8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改变世界” 实证科学 实践人道主义 实践的人 新哲学 哲学观念 传统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终极关怀——读刘泽民新著《超前认识论》
8
作者 邢芝兰 申文元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2-57,共6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终极关怀——读刘泽民新著《超前认识论》邢芝兰申文元《超前认识论》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有第三个方面需要回答”。“世界应该怎样,人应该如何改变世界,可以说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也应该得到相应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终极关怀——读刘泽民新著《超前认识论》邢芝兰申文元《超前认识论》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有第三个方面需要回答”。“世界应该怎样,人应该如何改变世界,可以说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哲学解答”。(该书15页、16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超前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终极关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社会物质生活 “改变世界” 黑格尔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在哲学变革中的意义
9
作者 王占中 张元洪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94-,107,共2页
“实践”在哲学变革中的意义王占中张元洪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自己的哲学,克服了以往哲学的局限性,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对世界的理解由“客体原则”进入到... “实践”在哲学变革中的意义王占中张元洪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自己的哲学,克服了以往哲学的局限性,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对世界的理解由“客体原则”进入到“实践原则”,即“主体性原则”。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 哲学功能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旧唯物主义 三极结构 “解释世界” 现代哲学 “改变世界”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