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传统体育参与中女性角色的变化——基于“撒尔嗬”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娇 熊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4,共8页
文章以“撒尔嗬”的女性参与实践为个案,考察女性在民族传统体育参与中的角色变化。研究发现,女性在“撒尔嗬”参与中经历了从“缺场”到“在场”的角色变化,这种角色变化呈现在参与人数、参与行为、多元角色扮演3方面。但女性角色转变... 文章以“撒尔嗬”的女性参与实践为个案,考察女性在民族传统体育参与中的角色变化。研究发现,女性在“撒尔嗬”参与中经历了从“缺场”到“在场”的角色变化,这种角色变化呈现在参与人数、参与行为、多元角色扮演3方面。但女性角色转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来自社会、文化制度和观念等方面带来的阻碍,为获得“在场”角色,女性在性别关系下进行了性别权利、性别分工与性别文化的博弈与协商,动力与阻力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参与 “撒尔嗬” 女性角色变化 障碍 性别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江流域土家族“撒叶尔嗬”的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一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撒叶尔嗬"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祀歌舞,它反映了土家族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撒叶尔嗬"的节奏、调式、结构、旋律彰显了古朴、粗犷的音乐特征,透过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 "撒叶尔嗬"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祀歌舞,它反映了土家族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撒叶尔嗬"的节奏、调式、结构、旋律彰显了古朴、粗犷的音乐特征,透过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深厚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撒叶尔嗬"这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撒叶尔嗬” 音乐特征 社会涵义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祭祀仪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撒叶儿嗬”的当代嬗变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心林 徐红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7,共5页
"撒叶儿嗬"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一种独具特色的丧葬仪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特别是在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撒叶儿嗬"在形式和内涵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本文从&q... "撒叶儿嗬"是清江流域土家族一种独具特色的丧葬仪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特别是在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撒叶儿嗬"在形式和内涵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本文从"撒叶儿嗬"的基本面貌、社会功能以及传承方式三个方面对其当代嬗变做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撒叶儿嗬” 祭祀仪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马铃薯专用复合肥“撒可富”的应用效果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邢杰 杜小平 智小青 《中国马铃薯》 2004年第3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马铃薯 专用复合肥 “撒可富” 应用效果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说--兼论巴东“撒叶儿嚯”第五拍是重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汉卿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56,共13页
恩施州的江河文化、山脉文化中的土家、苗、汉等有"待尸"的人文文化。"尸"是神灵,"待尸"是人充任"尸"以祭神灵,"打待尸"是巴东人(包括所有的说"打待尸"者之人群)祭先祖的... 恩施州的江河文化、山脉文化中的土家、苗、汉等有"待尸"的人文文化。"尸"是神灵,"待尸"是人充任"尸"以祭神灵,"打待尸"是巴东人(包括所有的说"打待尸"者之人群)祭先祖的礼仪。文章试图以巴东"撒叶儿嚯"为例,宽泛地从考源、鉴乐和辩名三方面给这种民间文艺形式勾画一个轮廓,以期能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待尸"属二音歌的节奏型范畴。而今之巴东《待尸》是"撒叶儿嚯"的核心内容,它的节奏型基本特点是两个"强-强-弱"的三拍形式组成的"六拍",而且第一、二拍和四、五拍是两个连在一起的重拍,因此第五拍不能是弱拍。而关于它的名称,由于臆造猜测,混乱不堪,仅粗略收集到的竟达10种以上。因此以求正本清源、整理提高土家文化方面引起关注,共同用巴文化、土家文化的"软实力",在推进恩施的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待尸” “撒叶儿嚯” 重拍 考源 鉴乐 辩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撤尔嗬”源流、内涵及功能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朱祥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86-91,共6页
“撒尔嗬”是土家族源远流长古老独特至今仍在流传盛行的丧葬祭祀歌舞仪式。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撒尔嗬”是汉语音译,又译“散忧儿嗬、“三友儿嗬”等,音意兼译为“跳撒尔嗬”,意译为“跳丧鼓、“打丧鼓”、“闹灵歌”等。形式上有坐... “撒尔嗬”是土家族源远流长古老独特至今仍在流传盛行的丧葬祭祀歌舞仪式。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撒尔嗬”是汉语音译,又译“散忧儿嗬、“三友儿嗬”等,音意兼译为“跳撒尔嗬”,意译为“跳丧鼓、“打丧鼓”、“闹灵歌”等。形式上有坐丧(文丧)、跳丧(武丧)、绕棺(转丧)等。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北清江流域的长阳、巴东、五峰、鹤峰、建始、恩施等土家族聚居区,在湘鄂川黔毗邻地区土家族聚居区也有程度和形式不等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尔嗬” 土家族 功能探讨 歌舞 廪君 源流 灵魂不死 白虎 巫术观 歌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东堂戏 被引量:1
7
作者 向贤荣 谭庆星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Z1期20-23,共4页
被列为全国地方剧种之一的堂戏,是巴东县土家族人民的地方戏,流行于巴东县长江以北神农架下的沿渡河一带,以它独特的民族艺术风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何谓“堂戏”?民间有几种说法:一曰“唐戏”,说是薛刚反唐时由薛刚带来的一种戏... 被列为全国地方剧种之一的堂戏,是巴东县土家族人民的地方戏,流行于巴东县长江以北神农架下的沿渡河一带,以它独特的民族艺术风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何谓“堂戏”?民间有几种说法:一曰“唐戏”,说是薛刚反唐时由薛刚带来的一种戏,所以叫“唐戏”。持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巴东县信陵镇有“葵花井”,(此井在今巴东轮船码头街心处)说是薛丁山的夫人樊梨花在这井边生下了薛葵,故取名叫“葵花井”,神农架有“点将台”,(此台至今依稀可辨,是薛刚操练兵马的地方)。据考,历史上的薛丁山、薛刚,并未到过巴东一带,因此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为据。二曰“彩堂戏”,因为巴东土家族的住房多系“于栏”,又称“吊脚楼子”,分上下两层,人住在上层,既可以防避野兽的侵袭,又可以防潮湿,人们通常把上层当中的一间叫“堂屋”。每逢男婚女嫁,老人寿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县 “撒尔嗬” 堂屋 大筒 神农架 艄板 唱腔 廪君 艺人 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