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改增”能降低大股东“掏空”行为吗?--基于实质性创新和市场监督的视角
1
作者 祁东丽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3,共5页
基于我国2005—2022年泸深两市A股非ST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政策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行为,支持了“利益协同效应”。第二,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 基于我国2005—2022年泸深两市A股非ST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政策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行为,支持了“利益协同效应”。第二,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营改增”的实施提高了公司的实质性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加大了大股东的“利益协同效应”。另一方面,“营改增”的实施加大了市场对企业的关注与监督,抑制着大股东的行为,进而加大了大股东的“利益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政策 大股东“掏空”行为 利益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极控制人、金字塔控制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刘运国 吴小云 《管理学报》 CSSCI 2009年第12期1661-1669,共9页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7年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终极控制人的股权属性、金字塔控制结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3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纵向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7年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终极控制人的股权属性、金字塔控制结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3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纵向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掏空”的总程度最小,地方政府和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掏空”的总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政府控制的控股股东更多地通过生产性经营来“掏空”上市公司,自然人控制的股东则更多地通过非经营性方式来“掏空”上市公司;自然人对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层级越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大,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越严重;在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金字塔控制层级越少,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越严重,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有分离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没有分离的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金字塔控制 “掏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企业两权分离与跨国并购——基于“掏空”行为视角的机制解释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轻宇 王云开 +1 位作者 张峰 杜国臣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188,共17页
控股家族将企业资产和利润转移,致使企业自身被“掏空”,使得家族企业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发生利益冲突。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利用2003—2019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实施的跨国并购是否具有更强的“掏空”性... 控股家族将企业资产和利润转移,致使企业自身被“掏空”,使得家族企业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发生利益冲突。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利用2003—2019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实施的跨国并购是否具有更强的“掏空”性质,以更深入理解近年家族企业日益活跃的跨国并购活动以及引发的一系列违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家族企业跨国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进一步,本文利用双重和三重差分模型证实,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家族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后,控股股东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现象更加严重,即两权分离加剧了跨国并购的“掏空”行为。本文结论有助于从内部治理结构的视角识别家族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背后”动机,为政府有效监管家族企业海外投资并实现“高质量”走出去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两权分离 跨国并购 “掏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大股东干预分红就是“掏空”吗?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凡胜 李广众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9-226,共18页
以中国A股民营企业为样本,以《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85]号文件)的实施为契机,考察股利税税率降低后公司自然人第一大股东是否利用分红“掏空”公司.研究发现:股利税税率降低后,自然... 以中国A股民营企业为样本,以《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85]号文件)的实施为契机,考察股利税税率降低后公司自然人第一大股东是否利用分红“掏空”公司.研究发现:股利税税率降低后,自然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现金分红提升的可能性越大;但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自然人第一大股东干预分红的行为并不损害公司价值.还发现,股利税税率降低后,自然人第一大股东获得分红有助于降低公司“资金占用”水平,并且股利税税率降低对自然人第一大股东分红动机的激励作用仅在公司治理较好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化股利税 第一大股东分红动机 “掏空”行为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督抑或掏空: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债务融资 被引量:9
5
作者 韩金红 支皓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9年的数据,从"监督效应"和"掏空效应"双重视角考察了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债务融资成本较高,债务融资期限较短,并且这种效应在非...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9年的数据,从"监督效应"和"掏空效应"双重视角考察了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债务融资成本较高,债务融资期限较短,并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通过探索其影响机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通过资金占用发挥了"掏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兼任强度越强,大股东控制力越弱,纵向兼任高管的"掏空效应"越显著,而且相比总经理纵向兼任,董事长纵向兼任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兼任高管 企业债务融资 产权性质 “掏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兼任高管、产权性质与现金持有量 被引量:10
6
作者 韩金红 支皓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44,共8页
本文从"掏空"与"支持"双重动机的视角研究了纵向兼任高管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机理。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当上市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其现金持有量更多,而且这种效应在非... 本文从"掏空"与"支持"双重动机的视角研究了纵向兼任高管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机理。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当上市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其现金持有量更多,而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通过兼任高管协助进行资金占用的动机也愈强,"掏空"效应也愈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兼任高管 现金持有量 “掏空”动机 产权性质 股权制衡 高管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结构与股权结构、股权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钟宜彬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6-72,共7页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会降低资产负债率,控股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会提高资产负债率,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同时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大股东持股...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会降低资产负债率,控股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会提高资产负债率,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同时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资产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股权性质对资产负债率、留存比率、负债结构有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最高,自然人控股企业留存比率最高、资产负债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股权性质 股权结构 股权融资 “掏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学报》2009年总目次
8
《管理学报》 CSSCI 2009年第12期1716-1720,共5页
关键词 实证研究 研究综述 联盟绩效 管理学报 知识共享行为 金隆 案例研究 卖空限制 企业 企业管理 “掏空”行为 中国上市公司 学习型组织 模型构建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