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思维过程入手,结合语境教“把”字结构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有芬
-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3-20,共8页
-
文摘
从思维过程入手,结合语境教“把”字结构王有芬一、引子“把”字结构是汉语特有的表达结构,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不是教了习得者不用,就是习得者一用就错。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习得者不用的理由是,汉语的句式一般是“主动宾”结构,“把”字结构是为了强调...
-
关键词
“把”字结构
思维过程
“把”字句
语境
处置式
教学与研究
汉语
教学效果
语法特征
存在问题
-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把”字句中的“了/着/过”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王惠
-
机构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12,共7页
-
文摘
零 前言 “了/着/过”在“把”字句中共有以下两个可能的位置: A.处于句中(N<sub>1</sub>把N<sub>2</sub>V+了/着/过+其他成分) (1)护士把水端了进来。(2)她打三天前就天天把这副脸冲着我。(王朔《玩的就是心跳》)(3)她把小张打伤过三次 B.处于句末(N<sub>1</sub>把N<sub>2</sub>V+了/着/过) (4)护士把水端进来了。 (5)别忘了把介绍信带着! (6)他从没把小张打伤过本文要讨论的是B组中的“了/着/过”。过去一般都把它们看作与A组一样的时态助词(王力,1944;马真,1984;王军虎,1988)。可这样以来,就会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ⅰ)既然单个动同加上时态助词形成“复杂形式”以后就有可能进入“把”字句,那么,为什么有的动词加上“了/着/过”可以在“把”字句中出现,而有的又不能呢?它们又分别是哪些动词呢?
-
关键词
“把”字句
时态助词
“把”字结构
词尾
述补结构
“了”
单个动词
谓语
“着”
受事者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下)
被引量:23
- 3
-
-
作者
杨素英
-
机构
香港九龙塘浸会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3期10-12,共3页
-
文摘
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下)杨素英(上接《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第13页)五、情状类型同“把”字句我们在第二节中谈到,动词有五种体类型,情状也有五种基本类型。我们也谈到,“把”字句表现某物、某人、某事经历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或者说有终结点的事件...
-
关键词
“把”字句
情状类型
“把”字结构
《中国语文》
终结点
《中国文法要略》
语言研究
“被”字结构
“把”的宾语
动作动词
-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