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体-技术-制度”框架的典型国家和地区银发经济发展比较
1
作者 李磊 肖慧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共17页
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主体-技术-制度”分析框架,对美国以市场参与、金融资本助力的银发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欧盟以科技引领、注重老年赋能的智慧发展模式及日本以家庭主导、介护保险... 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主体-技术-制度”分析框架,对美国以市场参与、金融资本助力的银发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欧盟以科技引领、注重老年赋能的智慧发展模式及日本以家庭主导、介护保险支撑的服务优先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主体次序方面,美国以自由主义为导向,强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优势;欧盟以人本主义为导向,强调老年群体的价值潜能挖掘;日本以孝道伦理为导向,强调家庭养老功能的恢复重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注重需求挖掘与信息共享;欧盟强调情感慰藉和老年人行动能力提升;日本重视减轻照料负担,以此促进居家、社区、机构服务融合。制度设计方面,美国以保护权益和加强监管为核心;欧盟以产业规划和老年赋能为核心;日本以社会保障和消费支持为核心,上述国家和地区均高度重视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以政策法律、标准规范助推银发经济创新融合与转型升级。借鉴先发老龄化国家发展银发经济的实践经验,我国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发挥政府元治理作用,建立健全政策协同、信息共享和产业联动机制,构建发展银发经济的治理共同体;二要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提升银龄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三要加强政策设计与制度规范,通过银龄品牌建设助推银发经济产业链、价值链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经济 主体-技术-制度”分析框架 产业联动 治理共同体 银龄产品 案例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庞兴梅 谢志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1,共8页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检测技术(如结合区块链和神经网络指纹检测技术追踪溯源、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跨语言检测)等三个维度,建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形成“价值驱动-制度保障-技术赋能”的良性互动格局,认知、制度、技术三要素在动态环境中基于协同效应,通过正向反馈循环形成治理合力,为学术诚信建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不端防范 学术道德认知 制度保障 技术赋能 认知-制度-技术协同 防范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制度协同”视角下数字服务贸易的“新里昂惕夫之谜”破解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林 陈思源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6,共10页
针对数字服务贸易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本文突破“技术-要素”割裂分析范式,构建“技术-制度协同”理论框架,创新性整合技术生态位宽度与技术组合互补性,设计技术专业化指数以解析新里昂惕夫之谜。基于2008~2024年WTO跨境面板数据... 针对数字服务贸易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本文突破“技术-要素”割裂分析范式,构建“技术-制度协同”理论框架,创新性整合技术生态位宽度与技术组合互补性,设计技术专业化指数以解析新里昂惕夫之谜。基于2008~2024年WTO跨境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技术专业化与数字服务贸易呈显著负向关系,印证新谜题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路径的调节呈现异质性特征,“技术-制度协同”演化形成四元形态,即均衡协同型国家实现“技术多样性-制度弹性”的动态适配,技术主导型面临路径锁定风险,制度主导型遭遇规则空转困境,低效协同型呈现系统失灵特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竞争本质是技术能力与制度适配的协同效率竞争,破解新谜题需建立“技术-制度适配度”治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里昂惕夫之谜 技术-制度协同 数字服务贸易 技术专业化 技术生态位 制度适配性 知识产权保护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主体”视域下的医院治理模式与实践创新——以浙江省中医院为例
4
作者 黄文秀 王延隆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6-750,共5页
医疗制度结构作为外在的制度标准对医疗行动主体的行为有一定约束作用,继而可能成为医疗行动主体的内化制度规范,医疗行动主体的行动特质及内化制度规范作用下的行为对医疗制度结构的调整会产生影响。本文以“结构-主体”为分析框架,分... 医疗制度结构作为外在的制度标准对医疗行动主体的行为有一定约束作用,继而可能成为医疗行动主体的内化制度规范,医疗行动主体的行动特质及内化制度规范作用下的行为对医疗制度结构的调整会产生影响。本文以“结构-主体”为分析框架,分析制度变迁对医疗行动特质的塑造,技术革新和文化塑造对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变革影响。通过个案分析法,结合浙江省中医院的治理个案,以“结构-主体”为分析框架,分析医院治理模式与实践创新。医院治理模式可以从优化治理结构、拓展治理功能、加强治理协同、打造治理文化等方面入手,形成医院多元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体 医院治理 制度结构 行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级视角下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主体、要素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慧 肖云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9,49,共11页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主体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景观层、体制层和利基层三个层级协同互动推动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三个层级的多重要素协同并发促进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基础研究需要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各个层级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要加强景观环境的引导和利基空间的防护培育,还应当注重体制层系统多维度的变革和调整,以突破基础研究社会-技术体制的路径依赖和锁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级视角 主体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行为-客体语义分析构建技术功效矩阵
6
作者 张瑞年 高常青 +2 位作者 时子皓 刘永旭 杨波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针对准确定义技术、功效主题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技术、功效主题在构建技术功效矩阵中的语义共现性,提出一种基于主体-行为-客体语义分析的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基于目标领域制定检索表达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下载相关专利... 针对准确定义技术、功效主题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技术、功效主题在构建技术功效矩阵中的语义共现性,提出一种基于主体-行为-客体语义分析的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基于目标领域制定检索表达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下载相关专利信息数据,并预处理专利数据,得到目标专利信息文档;利用Python语言编程,采用中文分词工具包语言技术平台提取专利信息文档的主体-行为-客体语义结构,结合目标领域语料库、词频-逆文本频率和余弦相似度计算主题词的语义相似度;利用聚类算法Louvain算法实现社区网络划分,以凝练技术、功效主题,并通过主体-行为-客体语义结构的共现关系构建技术功效矩阵;以海底电缆反应力锥切削技术为例,通过专利实例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分析大量专利实例以构建技术功效矩阵时,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专利实例中主体-行为-客体语义结构的社区网络划分;通过分析社区网络中节点主题的权重确定社区网络主题,提高了主题凝聚的准确性;在海底电缆反应力锥切削技术的专利实例分析中,利用主体-行为-客体语义结构和Louvain算法凝聚了7个技术主题、9个功效主题,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行为-客体 语义分析 技术功效矩阵 专利文本 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管理-技术协同驱动下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绒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本文界定了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的内涵及特征,从制度、管理、技术三个维度提出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驱动体系,构建三大驱动体系协同作用下的协同创新理论模型。然后基于协同创新效应实现的驱动因素概念模型,浅析制度、管理、技术... 本文界定了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的内涵及特征,从制度、管理、技术三个维度提出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驱动体系,构建三大驱动体系协同作用下的协同创新理论模型。然后基于协同创新效应实现的驱动因素概念模型,浅析制度、管理、技术等驱动因素对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措施保障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管理-技术 协同驱动 绿色供应链组织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技术-资源协同影响生态经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兆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0-594,共5页
生态经济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资源的潜力,建设体制合理与社会和谐环境的经济形态。生态经济的以资源为基础,以政策与制度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是制度、技术、资源... 生态经济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资源的潜力,建设体制合理与社会和谐环境的经济形态。生态经济的以资源为基础,以政策与制度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是制度、技术、资源等重要影响变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变迁、技术创新、资源利用三者共同作用于生态经济运行过程都呈现出了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将制度、技术、资源分别视为生态经济系统的高层、中层和低层子系统,以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为基础,建构了生态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最后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制度、技术、资源与生态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制度-技术-资源协同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度-技术-资本协同作用的生态经济效果分析
9
作者 孙兆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8,共4页
生态经济涉及到制度、技术、资本三个重要影响变量。分析了制度、技术、资本影响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建构了生态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制度-技术-资本协同影响生态经济进行了系统性思考。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制度-技术-资本协同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韧性治理的三重维度:权力、制度、技术--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艳营 叶继红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5,共11页
转型社会中,化解乡村治理风险、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韧性治理因其内在包容性价值与风险抵御能力等特征契合了乡村有效治理的时代新要求,成为乡村治理变革的新走向。历史与现实表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失衡多... 转型社会中,化解乡村治理风险、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韧性治理因其内在包容性价值与风险抵御能力等特征契合了乡村有效治理的时代新要求,成为乡村治理变革的新走向。历史与现实表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失衡多因权力、制度、技术引起,故而应从权力、制度、技术三个维度来诠释乡村韧性治理,强调国家与社会的权力韧性发展、制度韧性互动、技术韧性融合,亦即通过加强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来提升权力韧性,通过强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来提升制度韧性,通过采取刚柔并济的治理术来提升技术韧性,推动乡村的韧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韧性治理 国家-社会关系 权力 制度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中的概念化机制——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迟考勋 袭著燕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4-143,共10页
新型研发机构是打通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通路”的重要力量,当前研究注重刻画其结构与运行机制,对如何构建这种结构与机制问题的理解甚少。基于制度创业理论,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深入分析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 新型研发机构是打通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通路”的重要力量,当前研究注重刻画其结构与运行机制,对如何构建这种结构与机制问题的理解甚少。基于制度创业理论,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深入分析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中的概念化机制。研究发现,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在保持组织独立性及明确主次参与者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政策保障”与“技术积累”相互促进的概念化活动策略,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据此有效协调政府与业务合作者的利益诉求,驱动自身制度化发展。研究结论完善了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研究框架,对国内区域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具有重要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政府共建 新型研发机构 制度创业 概念化机制 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安吉县新型农作制度模式与“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琼 金月 +1 位作者 侯建军 裴惠民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23期61-62,共2页
在浙江省安吉县推广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粮经轮作等生态高效新型农作模式,既能提高土壤质量,改良生态环境,又能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稳粮增效、优质高产,成效明显。该文介绍了“菜稻”轮作、“西瓜-水稻”轮作、“鲜食大豆-水... 在浙江省安吉县推广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粮经轮作等生态高效新型农作模式,既能提高土壤质量,改良生态环境,又能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稳粮增效、优质高产,成效明显。该文介绍了“菜稻”轮作、“西瓜-水稻”轮作、“鲜食大豆-水稻”轮作、种养结合等种植模式,并具体介绍了越冬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模式的茬口安排和越冬甘蓝与水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作制度 水旱轮作 甘蓝-水稻轮作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技术解析乌牛早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汤莎莎 芦晨阳 +4 位作者 周君 韩姣姣 张红燕 崔晨茜 苏秀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3-230,共8页
为探究乌牛早的嫩叶和老叶在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物质成分,本文利用电子鼻测试不同温度下乌牛早茶叶的气味差异,并结合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灵敏地检测到不同温度处理条件... 为探究乌牛早的嫩叶和老叶在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物质成分,本文利用电子鼻测试不同温度下乌牛早茶叶的气味差异,并结合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灵敏地检测到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嫩叶和老叶的气味变化,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通过GC-MS分析在常温和处理温度40、60、80、100℃的乌牛早嫩叶中分别检测出15、20、14、17、17种挥发性物质,其主体风味成分主要有花果香味的芳樟醇、橙花醇等醇类物质。同时,在相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的老叶中分别检测出21、21、19、18、27种挥发性物质,其主体风味成分主要有清新叶草香味的水杨酸甲酯等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牛早 温度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体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逻辑性”与“生物-文化性”之间:人工智能技术的文化边界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24,共5页
超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达到奇点状态,即最终成为可以自我设计、优化、制造出任何技术的技术,在这个意义上它成为绝对的技术主体,从而超越并支配人类智能。超级人工智能的文化风险可以被描述为"物理-逻辑性"对"生物... 超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达到奇点状态,即最终成为可以自我设计、优化、制造出任何技术的技术,在这个意义上它成为绝对的技术主体,从而超越并支配人类智能。超级人工智能的文化风险可以被描述为"物理-逻辑性"对"生物-文化性"的削弱、支配甚至消灭。当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智能、非生物智能控制生物智能、人工意识取代人类意识,就会造就一个后生物学的世界。基于人类"生物-文化"系统的脆弱性、唯一性和整体性,为了确保自然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统合各类智能主体的整体主体,对任何意义上的极限技术进行管控,以维持生物主体与技术主体之间的均衡。这个自然人类文化系统之下的内在均衡是智能与非智能、机器与生命、理性与非理性、还原主义与整体主义等的整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人工智能 极限技术 物理-逻辑性 生物-文化性 整体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环境治理:制度、技术与效能——基于中央政策文本分析
15
作者 邓学衷 唐滔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3期82-86,共5页
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制度-技术-效能”框架,运用词频和词频聚类分析法,对1978—2022年中国中央政府机构关于乡村环境治理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的阶段性演变逐步聚焦到治理效能,政策的制度设计走向系统化和协调... 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制度-技术-效能”框架,运用词频和词频聚类分析法,对1978—2022年中国中央政府机构关于乡村环境治理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的阶段性演变逐步聚焦到治理效能,政策的制度设计走向系统化和协调性,技术工具转向开发和运用适用技术进行精细化治理,以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效能目标。为此,乡村环境治理实践应立足于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强化治理机制的协同效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增强适应性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环境治理 制度-技术-效能”分析框架 政策文本 治理效能 词频聚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智能驱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实施策略分析
16
作者 周金凯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8,共8页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集成载体,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技术驱动,正推动全球产业链与经济治理体系深度重构。文章基于技术演进与制度创新双重视角,构建“技术驱动-制度响应”动态模型,系统解构具身智能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作用机理...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集成载体,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技术驱动,正推动全球产业链与经济治理体系深度重构。文章基于技术演进与制度创新双重视角,构建“技术驱动-制度响应”动态模型,系统解构具身智能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具身智能通过产业形态重构、要素配置优化、治理模式创新等路径,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动态耦合,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构建。囿于具身智能与自贸试验区的协同效能受技术适配性、制度滞后性、产业协同性等问题制约,提出在自贸试验区构建技术与制度协同实验场、推动数据治理与安全监管创新、系统重构产业升级支撑体系等举措,旨在为自贸试验区在智能技术革命中实现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智能 自贸试验区 制度创新 技术-制度协同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17
作者 熊德平 孙一磊 杨梦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10,共13页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即制度创新能够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多项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和市场规模较大地区,制度创新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能够增强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腐乳中的主体风味物质 被引量:37
18
作者 樊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7-234,共8页
以自制腐乳(M1和M2)和市购腐乳(C1和C2)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腐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对其进行主体风味成分评价。结果表明,从4种腐乳中共测出74种挥发性成分;相... 以自制腐乳(M1和M2)和市购腐乳(C1和C2)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腐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对其进行主体风味成分评价。结果表明,从4种腐乳中共测出74种挥发性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表明乙醇、苯酚、茴香脑、β-石竹烯、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水杨酸甲酯、3-苯丙酸甲酯、3-苯丙酸乙酯、γ-壬内酯、癸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和油酸乙酯这12种物质是这4种腐乳香气成分的重要贡献者;对主体风味物质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茴香脑是M1和M2的最主要风味物质,乙醇是C1和C2的最主要风味物质。可见,自制腐乳和市购腐乳在主体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存在差异,这可能是所用原辅料和加工工艺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体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治理及其行动框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白启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169,共10页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治理是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重构与升华,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数字技术嵌入以优化组织韧性、农村经济发展以强化经济韧性、社会数字赋能以深化社会韧性,推动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治理是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重构与升华,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数字技术嵌入以优化组织韧性、农村经济发展以强化经济韧性、社会数字赋能以深化社会韧性,推动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治理有效实现。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对浙江建德、江西新余、江苏东台和重庆酉阳四个地区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效果分析,并以此提炼出了“技术-制度-主体”的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治理的行动框架。其中,数字技术是重要支撑,制度体系是重要保障,农民群众是核心主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技术赋能 乡村韧性治理 数字乡村 “技术-制度-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汪锦 孙玉涛 刘凤朝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6-153,共8页
本研究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阐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双重主体地位的内涵,并从规模和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难以通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 本研究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阐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双重主体地位的内涵,并从规模和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难以通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尚没有成为国有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驱动;私营企业研发活动发展较快,研发效率较高,但是发展空间受限制;外资企业研发活动市场化导向强、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双重主体 规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