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视域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庞兴梅 谢志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1,共8页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检测技术(如结合区块链和神经网络指纹检测技术追踪溯源、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跨语言检测)等三个维度,建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形成“价值驱动-制度保障-技术赋能”的良性互动格局,认知、制度、技术三要素在动态环境中基于协同效应,通过正向反馈循环形成治理合力,为学术诚信建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不端防范 学术道德认知 制度保障 技术赋能 认知-制度-技术协同 防范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技术-制度”框架的典型国家和地区银发经济发展比较
2
作者 李磊 肖慧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共17页
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主体-技术-制度”分析框架,对美国以市场参与、金融资本助力的银发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欧盟以科技引领、注重老年赋能的智慧发展模式及日本以家庭主导、介护保险... 发展银发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主体-技术-制度”分析框架,对美国以市场参与、金融资本助力的银发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欧盟以科技引领、注重老年赋能的智慧发展模式及日本以家庭主导、介护保险支撑的服务优先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主体次序方面,美国以自由主义为导向,强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优势;欧盟以人本主义为导向,强调老年群体的价值潜能挖掘;日本以孝道伦理为导向,强调家庭养老功能的恢复重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注重需求挖掘与信息共享;欧盟强调情感慰藉和老年人行动能力提升;日本重视减轻照料负担,以此促进居家、社区、机构服务融合。制度设计方面,美国以保护权益和加强监管为核心;欧盟以产业规划和老年赋能为核心;日本以社会保障和消费支持为核心,上述国家和地区均高度重视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以政策法律、标准规范助推银发经济创新融合与转型升级。借鉴先发老龄化国家发展银发经济的实践经验,我国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发挥政府元治理作用,建立健全政策协同、信息共享和产业联动机制,构建发展银发经济的治理共同体;二要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提升银龄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三要加强政策设计与制度规范,通过银龄品牌建设助推银发经济产业链、价值链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经济 “主体-技术-制度”分析框架 产业联动 治理共同体 银龄产品 案例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制度协同”视角下数字服务贸易的“新里昂惕夫之谜”破解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林 陈思源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6,共10页
针对数字服务贸易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本文突破“技术-要素”割裂分析范式,构建“技术-制度协同”理论框架,创新性整合技术生态位宽度与技术组合互补性,设计技术专业化指数以解析新里昂惕夫之谜。基于2008~2024年WTO跨境面板数据... 针对数字服务贸易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本文突破“技术-要素”割裂分析范式,构建“技术-制度协同”理论框架,创新性整合技术生态位宽度与技术组合互补性,设计技术专业化指数以解析新里昂惕夫之谜。基于2008~2024年WTO跨境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技术专业化与数字服务贸易呈显著负向关系,印证新谜题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路径的调节呈现异质性特征,“技术-制度协同”演化形成四元形态,即均衡协同型国家实现“技术多样性-制度弹性”的动态适配,技术主导型面临路径锁定风险,制度主导型遭遇规则空转困境,低效协同型呈现系统失灵特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竞争本质是技术能力与制度适配的协同效率竞争,破解新谜题需建立“技术-制度适配度”治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里昂惕夫之谜 技术-制度协同 数字服务贸易 技术专业化 技术生态 制度适配性 知识产权保护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依赖性与结构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科学-技术”知识要素组合模式与转移路径分析
4
作者 王宇航 吴天骏 康乐乐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7,共9页
文章基于要素依赖性和结构异质性两种维度,构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类型化知识要素组合模式,分别是连通式异质网络、连通式均质网络、离散式异质网络、离散式均质网络。结合网络结构熵与转移熵,识别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科学-技术”知... 文章基于要素依赖性和结构异质性两种维度,构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类型化知识要素组合模式,分别是连通式异质网络、连通式均质网络、离散式异质网络、离散式均质网络。结合网络结构熵与转移熵,识别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科学-技术”知识转移路径,并将其概括为知识迁移、知识异质化、知识均质化、知识连通化、知识离散化、连通异质化、连通均质化七种知识转移模式。结合转移过程中的互信息-词频权重提取出转移路径中的知识要素,对转移知识要素进行内容分析。文章研究成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分析框架和演化模式,有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知识转移 前沿基础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与“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战略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南平 杨善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分析了经济系统在效率、最优与可持续性3个方面的缺陷,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进行了类比,指出纯自然主义的发展思路是不现实的,结合我国国情,可实施"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战略,构建循环经济系统,最终确立循环经济的主导地位... 分析了经济系统在效率、最优与可持续性3个方面的缺陷,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进行了类比,指出纯自然主义的发展思路是不现实的,结合我国国情,可实施"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战略,构建循环经济系统,最终确立循环经济的主导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循环经济系统 “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关联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对外技术依存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亚雪 巴志超 +1 位作者 曹祯庭 孙建军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849,共11页
高技术产业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柱产业,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高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协同创新的支撑,本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样本,采用科学论文与专利文献代表... 高技术产业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柱产业,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高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协同创新的支撑,本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样本,采用科学论文与专利文献代表科学与技术,提出面向特定产业的科学论文与专利文献映射方法,从知识内容关联层面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科学-技术关联程度,利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科学-技术关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究对外技术依存度在科学-技术关联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关联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17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科学-技术关联程度均相对较低,不同领域高技术产业的科学-技术关联演化特征存在差异;②科学-技术关联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③对外技术依存度对科学-技术关联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倒U形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技术引进政策、中国高技术产业关联科研机构和企业选择并调整创新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关联 技术产业 创新绩效 对外技术依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的科学-技术-产业融合创新组态效应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焘 付少雄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共12页
探究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的科学-技术-产业间的融合创新组态效应,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产业间的联动,通过突破性技术孵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科学-技术-... 探究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的科学-技术-产业间的融合创新组态效应,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产业间的联动,通过突破性技术孵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科学-技术-产业融合创新的前因组态效应。研究发现:单一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要素尚不构成科学-技术-产业融合创新的必要条件;知识资本加持-边缘发力型、资本引领-环境刺激型、系统主导-环境保障型、环境-系统交互驱动型是打造高融合创新水平的条件组态模式;资本集聚和知识扩散条件为高融合创新水平组态模式的核心条件。研究可为科学-技术-产业融合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沿交叉领域 融合创新 科学-技术-产业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技术-资源协同影响生态经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兆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0-594,共5页
生态经济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资源的潜力,建设体制合理与社会和谐环境的经济形态。生态经济的以资源为基础,以政策与制度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是制度、技术、资源... 生态经济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资源的潜力,建设体制合理与社会和谐环境的经济形态。生态经济的以资源为基础,以政策与制度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是制度、技术、资源等重要影响变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变迁、技术创新、资源利用三者共同作用于生态经济运行过程都呈现出了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将制度、技术、资源分别视为生态经济系统的高层、中层和低层子系统,以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为基础,建构了生态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最后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制度、技术、资源与生态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制度-技术-资源协同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度-技术-资本协同作用的生态经济效果分析
9
作者 孙兆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8,共4页
生态经济涉及到制度、技术、资本三个重要影响变量。分析了制度、技术、资本影响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建构了生态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制度-技术-资本协同影响生态经济进行了系统性思考。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制度-技术-资本协同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驱动生态文化价值实现:理论机理与实践进路
10
作者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1,227,共12页
生态文化是自然劳动与人类劳动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载体,是历史文明积淀的智慧,也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晶,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意义重大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根植于生态文化的无形性、主观性、地方... 生态文化是自然劳动与人类劳动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载体,是历史文明积淀的智慧,也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晶,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意义重大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根植于生态文化的无形性、主观性、地方性及公共性特质,其价值转化面临资源活化滞缓、传播链路梗阻、经济效能释放不足等现实困境。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重构了人与自然的交互关系,通过激活要素、连通生产、跨域传递、治理反哺,推动生态文化资源向产业升级、产品创新与价值涌现演进,为潜在文化价值的显化、增值及绿色经济增益开辟了转化通道。新的“数字-社会生态系统”(D‑SES)框架诠释了数字技术作用于生态文化价值发现、创造、传递和获取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以数字基座建设、数字协作、数字创新、数字融合引领产业升维从而实现价值跃迁的关键进路,展示了生态文化擎领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可期未来。需要警惕的是,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应建立数字技术扩张的约束机制,防范数字化盲从、技术异化陷阱与数字鸿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价值实现 数字技术 数字-社会生态系统 产业升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织-技术依存网络的技术融合机理
11
作者 刘晓燕 庞雅如 谢桂生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技术融合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技术融合机理的深入探索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创新伙伴和融合技术。构建依存型网络分析模型,探究技术特征和技术依附的组织特征与技术融合的关系,并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吸收能力强... 技术融合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技术融合机理的深入探索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创新伙伴和融合技术。构建依存型网络分析模型,探究技术特征和技术依附的组织特征与技术融合的关系,并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吸收能力强或扩散能力强的技术容易吸收或流向其他技术;技术成熟度高、技术邻近性强的两种技术容易发生双向流动;被多个组织拥有的共性技术不容易吸收其他技术,但容易流向其他技术,单个组织内拥有的技术间容易发生双向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融合 组织-技术依存网络 社会选择模型 人工智能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离-份额法与西安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及其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育宝 李国平 胡芳肖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6,共4页
偏离 -份额法是一个在国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被普遍使用的方法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本文运用该方法在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做出科学评价的基础上 。
关键词 偏离-份额法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莹 李二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45-53,共9页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技术产品 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组态研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14
作者 张瑾 吴媛 李金铠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7-107,共11页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能源转型具有关键作用。为系统探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视角构建宏观、中观、微观多层级理论框架,以中国内地30个省份为样本,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寻不同时空...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能源转型具有关键作用。为系统探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视角构建宏观、中观、微观多层级理论框架,以中国内地30个省份为样本,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寻不同时空条件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差异与影响因素组态。结果表明:①政府扶持并非“特效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差异;②“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经历从“环境引领-利基响应”到“利基主导-体制变化”的驱动路径转换,现阶段应加大微观利基层驱动力培育;③资源禀赋与用电需求在不同时期均发挥重要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技术系统 新能源产业发展 影响因素组态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TRM的中国稀土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演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昶 刘雅琳 +1 位作者 耿红军 左绿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101,共13页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已成为全球各国资源争夺和技术竞争的焦点。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政府高度重视稀土产业技术的创新,出台了系列创新政策以推动中国从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转变。收集1978—2021年国家层面颁布的63份与稀土产业相...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已成为全球各国资源争夺和技术竞争的焦点。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政府高度重视稀土产业技术的创新,出台了系列创新政策以推动中国从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转变。收集1978—2021年国家层面颁布的63份与稀土产业相关的创新政策文本,结合内容分析法,构建政策-技术路线图(P-TRM)分析框架,剖析稀土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演化历程与路径。研究发现:从创新政策工具来看,稀土产业创新政策工具呈现出进入阶段以结构型创新政策工具为主,到逐步追赶阶段结构型与功能型创新政策工具同时发力,再到跨越阶段由功能型创新政策工具占据主导的演进趋势;从政策作用技术环节来看,从进入阶段主要发力于原材料制备技术,到逐步追赶阶段聚焦关键部件加工和终端产品制造技术,最后跨越阶段延伸到废弃产品循环利用技术,呈现出从关注单一技术环节到全技术链的演进趋势;从政策演化路径来看,稀土产业创新政策随着稀土产业创新生态的演变而变化,不断完善稀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稀土全产业链技术的创新。最后,针对中国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产业 政策-技术路线图 技术创新 政策演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管理-技术协同驱动下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绒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本文界定了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的内涵及特征,从制度、管理、技术三个维度提出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驱动体系,构建三大驱动体系协同作用下的协同创新理论模型。然后基于协同创新效应实现的驱动因素概念模型,浅析制度、管理、技术... 本文界定了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的内涵及特征,从制度、管理、技术三个维度提出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驱动体系,构建三大驱动体系协同作用下的协同创新理论模型。然后基于协同创新效应实现的驱动因素概念模型,浅析制度、管理、技术等驱动因素对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措施保障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管理-技术 协同驱动 绿色供应链组织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工复合型”虚拟生态产业园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晶茹 石垚 +1 位作者 周传斌 陈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11-313,共3页
生态产业园是循环经济在产业集中区的具体体现,随着传统产业园区建设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运行效率及稳定性问题,虚拟产业园及其运行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加工行业的生态链建设为例,探讨了&q... 生态产业园是循环经济在产业集中区的具体体现,随着传统产业园区建设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运行效率及稳定性问题,虚拟产业园及其运行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加工行业的生态链建设为例,探讨了"农-工复合"型虚拟园区的模式,即突破传统产业限值,建立以食品加工为核心,带动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一种产业网络模式。本文最后对建立这种新型产业园区所面临的生态设计及体制转型和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 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复合型生态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合作网络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索琪 李长升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8,共10页
基于协同演化理论,采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发明专利数据,从创新主体和技术视角出发,构建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探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差异。研究表明:主体协同网络和技术协同网络结构均较为脆弱,主... 基于协同演化理论,采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发明专利数据,从创新主体和技术视角出发,构建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探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差异。研究表明:主体协同网络和技术协同网络结构均较为脆弱,主要源于创新主体和技术种类的不稳定性;主体协同网络的稳定性更强、协同强度更高。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驱动着网络的演化。其中,外部因素的影响更大,且网络闭合性和认知邻近性是促进网络演化的最重要因素;同配性和闭合性会影响马太效应对网络演化的影响倾向,三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互影响,会改变彼此对网络演化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协同创新 技术-合作网络 演化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1,3-丙二醇技术开发及产业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9
作者 沈瑶瑶 于建荣 毛开云 《生物产业技术》 2014年第4期38-43,共6页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全球生物基1,3-丙二醇的投产规模不断扩大,年产量不断增加。文章就1,3-丙二醇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生产企业现状以及产业化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物工程技术 3-丙二醇 产业技术 发展趋势 技术开发 市场现状 企业现状 年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保鲜技术的应用对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凤之 《果农之友》 2005年第11期4-4,共1页
关键词 1-MCP 苹果产业 保鲜技术 应用 产业发展 乙烯受体抑制剂 1-甲基环丙烯 中国 生理生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