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技术是”:技术哲学“本体”的一种可能理解 |
尚东涛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
|
马克思“技术-就业”思想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问题 |
刘皓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治理及其行动框架 |
白启鹏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2
|
|
4
|
ChatGPT时代“技术—教育”互构的变革与挑战 |
周恬恬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5
|
理解数字赋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技术—结构—制度”三维视角 |
詹国彬
陈逸凡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6
|
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逻辑、现实境遇与政策取向 |
黄先海
虞柳明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8
|
|
7
|
“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以江西省吉安县为例 |
崔向平
常咏梅
杨彦军
邬晓梅
肖志君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8
|
机器人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技术—技能”重塑机制的解释 |
余玲铮
张沛康
魏下海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9
|
|
9
|
论“技术—伦理实践”在场的合法性——对荷兰学派技术哲学研究的一种思考 |
陈首珠
刘宝杰
夏保华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0
|
民营科技农业企业转移技术的创新研究 |
姜太平
卫平
郑长军
|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1
|
人工智能立法的“技术—社会+经济”范式——基于引领法律与科技新型关系的视角 |
龙卫球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4
|
|
12
|
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与“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战略 |
冯南平
杨善林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农村教育“技术治理”精细化:表现、局限及其应对--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 |
黄巨臣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9
|
|
14
|
“回应性”立法的技术性超越——《刑法修正案(十一)》与未成年人性权利刑法保护体系更新 |
张彧
魏昌东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5
|
论“技术—艺术”作品教学 |
杨岗
罗维亮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6
|
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 |
蒋健保
赵月香
郑建岳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7
|
对我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硕士专业建设的思考 |
姚飞
王明明
赵亚平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技术-政治-人”:三维职业教育政策执行评估标准构建 |
孙翠香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9
|
技术与人主体地位的缺失——对“科技奥运”困境的探讨之一 |
董传升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4 |
4
|
|
20
|
论作为支撑“超”人类未来存在的会聚技术 |
刘宝杰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