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风琴”技术对Ilizarov骨搬运治疗骨缺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韩晓飞 孙振中 +3 位作者 宋升 刘学光 张树军 杜世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手风琴”技术对Ilizarov骨搬运治疗骨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29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缺损长度、手术次数、骨搬... 目的探讨“手风琴”技术对Ilizarov骨搬运治疗骨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29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缺损长度、手术次数、骨搬运术前邻近关节评分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骨愈合分级、术后并发症和下肢功能恢复等。结果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时间20~40个月,平均24.3个月。对照组(15例)骨愈合时间为(14.35±3.39)个月,“手风琴”组(14例)为(12.56±2.80)个月,两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骨愈合分级优8例,良4例,优良率为80%;“手风琴”组优7例,良5例,优良率为85.7%,“手风琴”组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风琴”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功能恢复分级优7例,良6例,优良率为86.7%;“手风琴”组优8例,良5例,优良率为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外固定时间为(15.15±2.86)个月,“手风琴”组为(14.09±2.2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风琴”技术可以缩短对合端骨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和减少并发症,对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重视其在骨搬运技术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风琴”技术 骨缺损 骨搬运 胫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