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13
1
作者 金雪芬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9期99-105,共7页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休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人"与休闲的社会价值;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两个方面。休闲使人"成为人"的价值意蕴...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休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人"与休闲的社会价值;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两个方面。休闲使人"成为人"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休闲使人"成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存在的自由;休闲使人"成为人"的本体论奠基是休闲自由使人自由地成长,使人"成为"人,使人全面地恢复活力,使人完整地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休闲使人"成为人"的实践途径是体验"成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的现实指向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成为人"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的素养和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成为人”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话语的精神气质 被引量:3
2
作者 樊浩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9,共15页
中国文化的“伦理”是由“伦—理—居伦由理—伦理世界”构成的话语体系,其具有内在特殊的精神气质。其一,“伦理地思考”,这是“伦”的精神气质。“伦理地思考”根本上是“伦”思考,是根于“伦”并从“伦”的实体出发的思考,它缔造了... 中国文化的“伦理”是由“伦—理—居伦由理—伦理世界”构成的话语体系,其具有内在特殊的精神气质。其一,“伦理地思考”,这是“伦”的精神气质。“伦理地思考”根本上是“伦”思考,是根于“伦”并从“伦”的实体出发的思考,它缔造了一种特殊文化类型,即伦理型文化。“伦”与“帝”的不同终极关怀、“伦”与“我们”同在、人伦本于天伦而立,是“伦理地思考”的三大要义。其二,“成为人”并“在一起”,这是“理”的精神气质。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不是“人应当如何生活”,而是“我们如何在一起”。伦理的精髓是“成为人”并“在一起”,伦理之“理”是“人类之所以为人”之“理”,既包括“成为人”的本性,也包括“在一起”的情理,伦理之“理”的良知,就是“成为人”并“在一起”。其三,“有家园”并“守家园”,这是“居伦由理”和“伦理世界”的精神气质。伦理是通往家园的精神之路,它提供并建构了一条从“家”到“家园”的伦理精神之路,精神家园的内核是伦理家园,其民族精神表现就是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话语 精神气质 伦理地思考 “成为人”并“在一起” “有家园”并“守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休闲哲学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春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9,33,共8页
本文从“成为”理论、体验理论、建制理论角度探讨儒家休闲哲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在“成为”理论方面,儒家休闲哲学以成圣成贤为目标,以角色履行为途径,以自主性为特征;在休闲体验方面,儒家以情感原则为基础,提倡从摆脱自身、社会和“... 本文从“成为”理论、体验理论、建制理论角度探讨儒家休闲哲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在“成为”理论方面,儒家休闲哲学以成圣成贤为目标,以角色履行为途径,以自主性为特征;在休闲体验方面,儒家以情感原则为基础,提倡从摆脱自身、社会和“天”的约束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快乐;在休闲建制方面,儒家走社会休闲化的道路,礼乐作为一个红线贯穿在整个社会建制中,使社会建制成为人自我实现、体验快乐的制度保障和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休闲哲学 “成为 体验 休闲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成”述补结构的句法形式 被引量:6
4
作者 玄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V成”述补结构可以分为表示事物完成的“V成1”式、表示事件完成的“V成2”式和表示“成为”的“V成3”式。“V成1”式是典型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V成3”式是含有致使者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这两类也就是以往研究中所区分的“成功”... “V成”述补结构可以分为表示事物完成的“V成1”式、表示事件完成的“V成2”式和表示“成为”的“V成3”式。“V成1”式是典型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V成3”式是含有致使者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这两类也就是以往研究中所区分的“成功”类和“成为”类“V成”述补结构。这两种结构在补语小句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统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小句 “V成”述补结构 “成功”类 “成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copic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for pedestrian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珊珊 钱大琳 罗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351-3362,共12页
Pedestrian's road-crossing model is the key part of micro-simulation for mixed traffic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To reproduce the crossing behavior of pedestrians,the microscopic behaviors of the pedestrians pass... Pedestrian's road-crossing model is the key part of micro-simulation for mixed traffic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To reproduce the crossing behavior of pedestrians,the microscopic behaviors of the pedestrians passing through the crosswalk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were analyzed.A pedestrian's decision making model based on gap acceptance theory was proposed.Based on the field data at three typical intersections in Beijing,China,the critical gaps and lags of pedestrians were calibrated.In addition,considering pedestrian's required space,a modification of the social force model that consists of a self-deceleration mechanism prevents a simulated pedestrian from continuously pushing over other pedestrians,making the simulation more realistic.After the simple change,the modified social force model is able to reproduce the fundamental diagram of pedestrian flows for densities less than 3.5 m-2 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pedestrian simulation social force model decision making model fimdamental diagram mixed traff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