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智与启志:“愚公移山”在近代中国的转型与传播
1
作者 史可人 赵兴胜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9,共12页
近代以来,“愚公移山”故事开始脱离经典传承常态轨道,成为时人开启民智以救国的话语文本:传播层面,随着传媒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该故事以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与传播,实现了突破精英阶层的民间流传。精神内涵层面,... 近代以来,“愚公移山”故事开始脱离经典传承常态轨道,成为时人开启民智以救国的话语文本:传播层面,随着传媒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该故事以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与传播,实现了突破精英阶层的民间流传。精神内涵层面,近代学人基于科学性重新认知该故事,以现代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观念解读与诠释,推动了其祛神化转型。社会功能层面,自晚清起,愚公故事便活跃于实业救亡派和抗战救国派的政治表达中。在毛泽东的重塑下,它开始具备革命意象以动员民众,成为与民族危亡相关联的政治话语。愚公故事近代传播过程中大众化、祛神化、政治化的特点奠定了其现代化的内涵基因,承担了“启智”与“启志”的双重历史使命,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迸发出更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成功实现近代转型的经典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公移山” 传统文化转型 现代化 科学主义 民族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愚公移山”寓言在现代中国的阐释与运用(1936-1976)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5,共11页
传统资源常因时代需要不断被赋予新意,成为一种新资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通过对"愚公移山"的阐释,赋予了该寓言革命的意象,使其成为一个用于革命动员的政治隐喻。新中国成立后,该寓言又被用来动员生产建设和塑造社会... 传统资源常因时代需要不断被赋予新意,成为一种新资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通过对"愚公移山"的阐释,赋予了该寓言革命的意象,使其成为一个用于革命动员的政治隐喻。新中国成立后,该寓言又被用来动员生产建设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一方面,由于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无限神化,"愚公移山"精神在"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演变成唯意志论的盲动;另一方面,当全国人民都成为"革命的愚公"时,该寓言也成为全民革命的政治隐喻。通过考察"愚公移山"新意在现代中国的生成和流变,也可反观传统资源意义的丰富性和被阐释运用时的多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公移山”寓言 革命 传统资源 政治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