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启智与启志:“愚公移山”在近代中国的转型与传播
1
作者
史可人
赵兴胜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9,共12页
近代以来,“愚公移山”故事开始脱离经典传承常态轨道,成为时人开启民智以救国的话语文本:传播层面,随着传媒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该故事以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与传播,实现了突破精英阶层的民间流传。精神内涵层面,...
近代以来,“愚公移山”故事开始脱离经典传承常态轨道,成为时人开启民智以救国的话语文本:传播层面,随着传媒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该故事以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与传播,实现了突破精英阶层的民间流传。精神内涵层面,近代学人基于科学性重新认知该故事,以现代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观念解读与诠释,推动了其祛神化转型。社会功能层面,自晚清起,愚公故事便活跃于实业救亡派和抗战救国派的政治表达中。在毛泽东的重塑下,它开始具备革命意象以动员民众,成为与民族危亡相关联的政治话语。愚公故事近代传播过程中大众化、祛神化、政治化的特点奠定了其现代化的内涵基因,承担了“启智”与“启志”的双重历史使命,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迸发出更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成功实现近代转型的经典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公移山”
传统文化转型
现代化
科学主义
民族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愚公移山”寓言在现代中国的阐释与运用(1936-1976)
被引量:
10
2
作者
周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5,共11页
传统资源常因时代需要不断被赋予新意,成为一种新资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通过对"愚公移山"的阐释,赋予了该寓言革命的意象,使其成为一个用于革命动员的政治隐喻。新中国成立后,该寓言又被用来动员生产建设和塑造社会...
传统资源常因时代需要不断被赋予新意,成为一种新资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通过对"愚公移山"的阐释,赋予了该寓言革命的意象,使其成为一个用于革命动员的政治隐喻。新中国成立后,该寓言又被用来动员生产建设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一方面,由于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无限神化,"愚公移山"精神在"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演变成唯意志论的盲动;另一方面,当全国人民都成为"革命的愚公"时,该寓言也成为全民革命的政治隐喻。通过考察"愚公移山"新意在现代中国的生成和流变,也可反观传统资源意义的丰富性和被阐释运用时的多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公移山”
寓言
革命
传统资源
政治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启智与启志:“愚公移山”在近代中国的转型与传播
1
作者
史可人
赵兴胜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9,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抗日战争志”(16KZD021)。
文摘
近代以来,“愚公移山”故事开始脱离经典传承常态轨道,成为时人开启民智以救国的话语文本:传播层面,随着传媒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该故事以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与传播,实现了突破精英阶层的民间流传。精神内涵层面,近代学人基于科学性重新认知该故事,以现代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观念解读与诠释,推动了其祛神化转型。社会功能层面,自晚清起,愚公故事便活跃于实业救亡派和抗战救国派的政治表达中。在毛泽东的重塑下,它开始具备革命意象以动员民众,成为与民族危亡相关联的政治话语。愚公故事近代传播过程中大众化、祛神化、政治化的特点奠定了其现代化的内涵基因,承担了“启智”与“启志”的双重历史使命,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迸发出更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成功实现近代转型的经典个案。
关键词
“愚公移山”
传统文化转型
现代化
科学主义
民族革命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愚公移山”寓言在现代中国的阐释与运用(1936-1976)
被引量:
10
2
作者
周游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5,共11页
文摘
传统资源常因时代需要不断被赋予新意,成为一种新资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通过对"愚公移山"的阐释,赋予了该寓言革命的意象,使其成为一个用于革命动员的政治隐喻。新中国成立后,该寓言又被用来动员生产建设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一方面,由于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无限神化,"愚公移山"精神在"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演变成唯意志论的盲动;另一方面,当全国人民都成为"革命的愚公"时,该寓言也成为全民革命的政治隐喻。通过考察"愚公移山"新意在现代中国的生成和流变,也可反观传统资源意义的丰富性和被阐释运用时的多歧性。
关键词
“愚公移山”
寓言
革命
传统资源
政治隐喻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启智与启志:“愚公移山”在近代中国的转型与传播
史可人
赵兴胜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愚公移山”寓言在现代中国的阐释与运用(1936-1976)
周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