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思意识形态:起源、类型与终结神话 |
倪新兵
付克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2
|
“意识形态淡化论”应当终结 |
廖胜刚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3
|
质疑意识形态终结论 |
孙仲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3 |
5
|
|
4
|
“意识形态终结”之后的意识形态 |
许娇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5
|
回到巴尔特:涵指、元语言、神话与意识形态几个概念的关系厘清 |
李玮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6
|
穿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幻象--兼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袁小云
许丽平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7
|
罗兰·巴尔特的《神话学》:从符号学到意识形态批评 |
肖伟胜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8
|
意识形态终结与普世价值形成的多维审视 |
汤荣光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9
|
意识形态终结论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 |
张才国
|
《探索》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0
|
“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与反思 |
庄群华
王岩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1
|
意识形态终结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挑战及其应对 |
于华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2
|
关怀神话:弗莱的意识形态理论 |
易晓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3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终结抑或在场 |
沈江平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4
|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批判 |
魏沧波
代洪宝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5
|
论名人神话的意识形态性 |
闫文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6
|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意识形态终结”问题 |
李厚羿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中国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路径选择 |
梁建新
|
《探索》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8
|
论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文化动力 |
梁建新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9
|
论原始意识形态及神话的积极意义 |
刘凤泉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20
|
意识形态教育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 |
张力涛
代洪宝
魏沧波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