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剧”的命名及其后果——略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起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奇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188,共7页
现代汉语词汇"悲剧"可能是个外来词,原本是日本文化界为翻译"tragedy"而新造的一个日本汉语词。这个词大约在20世纪初被留日的中国学者习得并引入中国。由于未意识到该词外来语的性质,中国学者长期以来对之可能存... 现代汉语词汇"悲剧"可能是个外来词,原本是日本文化界为翻译"tragedy"而新造的一个日本汉语词。这个词大约在20世纪初被留日的中国学者习得并引入中国。由于未意识到该词外来语的性质,中国学者长期以来对之可能存在望文生义之处,过于重视悲惨故事和悲惨结局在"悲剧"文体中的决定性作用。20世纪初,中国学界普遍的救亡图存的心理对此种中国式"悲剧"观念的流行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当中国学界以"悲剧"指称"tragedy"时,"悲剧"不复是"tragedy"的简单译名,而是将"tragedy"命名为"悲剧","悲剧"这个现代汉语词汇自身固有的多种中国式的意涵成了理解"tragedy"的先决条件。由是,产生了学界关于悲剧的诸多争议。就汉语语境来说,"肃剧"是对"tragedy"更为恰切的译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日本汉语词 “悲惨强迫症”救亡图存“肃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悲剧”研究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平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7,共5页
中国古典 悲剧 研究没有建立起公认可行的独立理论体系 ,在具体作品的鉴别上也成效甚微 ,表明古典 悲剧 在理论和作品区分上都不具备独立文体品格 . 悲剧 研究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悲剧 观念与古典戏曲的创作实践及... 中国古典 悲剧 研究没有建立起公认可行的独立理论体系 ,在具体作品的鉴别上也成效甚微 ,表明古典 悲剧 在理论和作品区分上都不具备独立文体品格 . 悲剧 研究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悲剧 观念与古典戏曲的创作实践及理论总结不符 , 悲剧 研究对古典戏曲研究意义不大 ,应予放弃 .我们可以在模糊意义上使用 悲剧 一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研究 放弃 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语义学上的悲剧与悲剧性
3
作者 张辰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3期72-77,共6页
“悲剧”这个概念首先是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出现的,随着社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由于戏剧中的悲剧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因而愈来愈产生工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它不仅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而且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 “悲剧”这个概念首先是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出现的,随着社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由于戏剧中的悲剧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因而愈来愈产生工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它不仅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而且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这里的“文学艺术”泛指文学和诸多艺术门类,非单指文学这种艺术),甚至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被运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部门,并且由此产生了一些派生概念,诸如生活中的悲剧、美学上的悲剧,悲剧性、悲剧艺术以及悲剧因素、悲剧性格、悲剧冲突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文学艺术 悲剧冲突 悲剧性格 语义学 “悲剧” 悲剧因素 社会生活 戏剧类型 美学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喜交织的“变老”——论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中的“悲剧中的喜悦” 被引量:5
4
作者 区鉷 周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9,共5页
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体现了尼采,也是叶芝崇尚的悲剧精神——"悲剧中的喜悦"。诗歌中的"喜悦"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剧烈的情感如嘲讽、愤怒、疯狂甚至邪恶。叶芝"变老"诗... 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体现了尼采,也是叶芝崇尚的悲剧精神——"悲剧中的喜悦"。诗歌中的"喜悦"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剧烈的情感如嘲讽、愤怒、疯狂甚至邪恶。叶芝"变老"诗歌中"悲剧中的喜悦"展现了老年主人公的力量和勇气,是对"变老"这一悲剧的积极反抗。"悲剧中的喜悦"使叶芝的"变老"诗歌脱离了哀伤的基调,成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叶芝通过"悲剧中的喜悦"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有尊严的变老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变老 “悲剧中的喜悦” 狂暴的情感 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剧哲学”的世界观——舍斯托夫哲学的生存论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凤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6,共6页
在舍斯托夫看来,"悲剧哲学"不是此世的认识论,不是日常的哲学,而是一种超越的形而上学。"悲剧哲学"有一套与理性主义-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关于现实-真实-真理的观念和价值。这种观念和价值是在人的"临界境遇&qu... 在舍斯托夫看来,"悲剧哲学"不是此世的认识论,不是日常的哲学,而是一种超越的形而上学。"悲剧哲学"有一套与理性主义-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关于现实-真实-真理的观念和价值。这种观念和价值是在人的"临界境遇"中揭示出来的。人在悲剧体验中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反抗,才是生命的真实,在反抗中走向最高存在物的努力,才是对真理的探求。而理性主义哲学和伦理学所倡导的对必然性的快乐服从,则是谎言和说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哲学” 存在哲学 临界境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圣叹的悲剧美学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邹世毅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5,46,共6页
金圣叹的悲剧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西厢记》的批点中。在这里,他并没有提出“悲剧”的概念,也没有说《西厢记》就是悲剧。可是,我们却能看到他自成体系的悲剧美学思想,贯穿于金批《西厢记》的始终。他是把整个儿《西厢记》作为悲剧... 金圣叹的悲剧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西厢记》的批点中。在这里,他并没有提出“悲剧”的概念,也没有说《西厢记》就是悲剧。可是,我们却能看到他自成体系的悲剧美学思想,贯穿于金批《西厢记》的始终。他是把整个儿《西厢记》作为悲剧来看待的,不仅仅是看作“具有悲剧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美学思想 《西厢记》 金圣叹 “悲剧” 自成体系 悲剧主人公 社会悲剧 张生 封建礼教 社会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悲剧衰亡”论的缘起与论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乾坤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36,共4页
作为一股流行约百年的现代西方文艺思潮",悲剧衰亡"论的缘起极其复杂,除了悲剧创作整体上不够景气之外,主要包括尼采论述悲剧灭亡问题的直接启发、悲剧传统的强大压力和系统的现代悲剧理论缺席等因素。"悲剧衰亡"... 作为一股流行约百年的现代西方文艺思潮",悲剧衰亡"论的缘起极其复杂,除了悲剧创作整体上不够景气之外,主要包括尼采论述悲剧灭亡问题的直接启发、悲剧传统的强大压力和系统的现代悲剧理论缺席等因素。"悲剧衰亡"论思潮在兴起、盛行与回落的演变过程中,有关的争论始终不断,特别是在不同时期克鲁契与哈里斯之间、斯坦纳与威廉斯之间、斯坦纳与伊格尔顿之间的论争最具有代表性。在论争过程中,不同的观点之间彼此碰撞与交锋,不仅对于澄清误解、扩大共识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学术界产生了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衰亡”论 缘起 论争 意义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剧教育的社会效益——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视角
8
作者 李迎丰 《人民论坛》 1995年第5期52-53,共2页
十五年前,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深深扣住了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那布满皱纹、黝黑的脸,沁满汗珠、鼓着青筋的额,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劳作而变形的指甲,干裂的嘴唇,残存的牙齿,盛满清水的粗瓷碗,那在烈日... 十五年前,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深深扣住了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那布满皱纹、黝黑的脸,沁满汗珠、鼓着青筋的额,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劳作而变形的指甲,干裂的嘴唇,残存的牙齿,盛满清水的粗瓷碗,那在烈日下带伤劳作而又无哀怨的充满慈祥的表情,使大学生们的心都颤动了。北大历史系几位学生流着泪说:“想想‘父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发愤读书呢?”南疆戍边的营房内,几个年轻军官把《父亲》贴在墙上,写信并寄钱给罗中立,让他转交给“父亲”。他们说:“为了父亲,死神又算得了什么?”为什么这幅画具有这么震撼人心的力量呢?这实质上就是“悲剧”教育在起作用。 什么是“悲剧”教育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新视角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效益 羞耻感 当代青年 欣赏者 画具 船夫 革命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悲剧情结”及内在诉求
9
作者 李跃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9-163,共5页
在国势衰微和西方悲剧及其理论传入的情境当中,中国戏剧界和一些重要思想家对悲剧问题至为关注,形成绵延至今的现代“悲剧情结”。尽管由于“现实批判”和“学理研究”的不同取向及其代表人物个体背景的差异,使“悲剧情结”的具体内容... 在国势衰微和西方悲剧及其理论传入的情境当中,中国戏剧界和一些重要思想家对悲剧问题至为关注,形成绵延至今的现代“悲剧情结”。尽管由于“现实批判”和“学理研究”的不同取向及其代表人物个体背景的差异,使“悲剧情结”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但在形式上或总体上却有着共同诉求,即推崇悲剧精神,强调直面人生,展示存在本体和超越现象层面。这些诉求不仅关乎悲剧创作,而且关乎所有艺术生产以及个体心灵净化和民族精神提升。“悲剧情结”所蕴涵的诉求不仅对当时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在今天也依然具有发聋振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情结” 悲剧 鲁迅 王国维 朱光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采与生命的悲剧意识
10
作者 杨晓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67-72,共6页
导论 1.即便排除那种与“悲惨”同义的日常用法,“悲剧”这一概念也还标示着三种层次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意义:一方面,从词义发生的角度出发,显然,首先有作为艺术之一种的悲剧,然后有作为美学范畴之一的理论概括,最后,将其进一步推广且深... 导论 1.即便排除那种与“悲惨”同义的日常用法,“悲剧”这一概念也还标示着三种层次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意义:一方面,从词义发生的角度出发,显然,首先有作为艺术之一种的悲剧,然后有作为美学范畴之一的理论概括,最后,将其进一步推广且深化,悲剧超越了艺术和审美的范畴而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这就是生命的悲剧意识。由古典而至于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意识 尼采 美学范畴 “悲剧” 人生态度 审美 理论概括 英雄观念 词义 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评齐鲁版新评注本《十大悲剧》《十大喜剧》
11
作者 董上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悲剧”条在提及东方戏剧时断言:“固然印度、中国和日本都有艺术水平很高的戏剧,但是,却没有足以在规模、精湛程度和形式灵活性方面同西方悲剧相比的悲剧。”其实,东西方在悲剧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方人认为...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悲剧”条在提及东方戏剧时断言:“固然印度、中国和日本都有艺术水平很高的戏剧,但是,却没有足以在规模、精湛程度和形式灵活性方面同西方悲剧相比的悲剧。”其实,东西方在悲剧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方人认为,悲剧“指以极严肃的态度探索人在宇宙间所起作用的艺术作品。”(同上)他们偏重于借助悲剧的形式对人生作形而上的思考,这是由西方独特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观念 喜剧 西方悲剧 东方戏剧 “悲剧” 艺术水平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东西方 艺术作品 齐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悲剧情结”及其当代表现形式李跃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跃红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4期3-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悲剧情结” 表现形式 现代文学 创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曹禺“悲剧三部曲”的时空艺术
13
作者 谢雪花 《中文自学指导》 200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一)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1)从时空的角度考察,戏剧是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的四维时空艺术。从这个观点审视戏剧结构,可以说,它是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对戏剧行动的组织。
关键词 曹禺 “悲剧三部曲” 时空艺术 戏剧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文学语境中的战国策派文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学振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10期55-58,共4页
“民族意识”和“悲剧精神”是战国策派文论的核心概念。前者是对战时国家权威话语的顺应,是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所致的现实关怀;后者是对五四启蒙精神的坚守,是知识分子的独立品格所致的终极思考。既顺应又超越时代主潮,正是战国策派文... “民族意识”和“悲剧精神”是战国策派文论的核心概念。前者是对战时国家权威话语的顺应,是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所致的现实关怀;后者是对五四启蒙精神的坚守,是知识分子的独立品格所致的终极思考。既顺应又超越时代主潮,正是战国策派文论在抗战文学语境中的独特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语境 战国策派 文论 “民族意识” “悲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与人道主义
15
作者 戴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61-65,共5页
巴金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像一条红线,贯串在他的全部人格观念、思想感情和创作实践中,可以说,在现代中国作家之中,很少有像巴金那样表现出如此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直到在他晚年写下的《随想录》中,还许多次地提到人道主... 巴金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像一条红线,贯串在他的全部人格观念、思想感情和创作实践中,可以说,在现代中国作家之中,很少有像巴金那样表现出如此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直到在他晚年写下的《随想录》中,还许多次地提到人道主义,为在十年动乱期间,许多人‘为什么变为兽?”又“怎样变为兽?”的问题而苦恼、而探索,也为“为什么有的人那样害伯人道主义”而困惑。 人道主义并不是一种严整的世界观,其内涵相当庞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巴金 国民党 无政府主义者 人道主义思想 人道主义者 杜大心 《寒夜》 “悲剧” 李大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河与《草木篇》
16
作者 范国华 《重庆社会科学》 1995年第6期48-51,共4页
“被一个人误解了,这是麻烦,被许多人误解了,这是悲剧。” 诗人流沙河说这句话时,真是感慨系之。他不仅曾经“被许多人误解”,而且还因此演了一出“悲剧”。 1957年的新年刚过不久,在“天府之国”四川的首府成都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关键词 流沙河 “悲剧” 四川 成都 散文诗 作家 反批评 座谈会 《红岩》 张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力的矛盾性——论《钢锉将军》的美学思考
17
作者 李洁非 张陵 《当代文坛》 1984年第4期43-45,共3页
本刊先后发表了几篇文章,对文艺作品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问题,把作品人物分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是否恰当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这篇文章在评论《钢锉将军》时又涉及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悲剧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觉... 本刊先后发表了几篇文章,对文艺作品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问题,把作品人物分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是否恰当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这篇文章在评论《钢锉将军》时又涉及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悲剧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觉得仍有继续讨论的必要,欢迎大家参加这场有意义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锉 美学思考 矛盾性 将军 “悲剧” 军长 性格表现 悲剧人物 小说 人物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