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及其中国适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松建 潘照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无论是在弥补我国现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缺陷、应对和预防司法实践中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还是完善青少年刑事司法体系等方面,英美法系国家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有刑事政策、司法制度以及... 无论是在弥补我国现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缺陷、应对和预防司法实践中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还是完善青少年刑事司法体系等方面,英美法系国家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有刑事政策、司法制度以及实践经验,都为“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引入和适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文认为可以从适用范围、恶意认定、恶意的证明标准和补充沉默权的立法规定等方面结合我国现有制度和实践基础进行具体改良设计,并对现行法律制度予以完善,以此来保障规则的顺利、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 少年司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反思与重塑:“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本土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建宏 狄小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80,共14页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治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作为英美法系国家及地区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探索出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对我国极具参考价值。围绕“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本土化能否实现对我国低龄化...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治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作为英美法系国家及地区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探索出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对我国极具参考价值。围绕“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本土化能否实现对我国低龄化犯罪的有效矫治展开探讨,通过考察“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发展沿革、理论实质及实践运行情况,分析研判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本土化实施可能带来的风险,最终从主体、罪行及程序的适用范围,“恶意”的认定方式及证明标准,法律条文设计及刑罚制度配套等方面进行改良设计,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犯罪低龄化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本土化适用论 被引量:92
3
作者 张颖鸿 李振林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48,共8页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英美法系国家通过运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应对此类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值得借鉴。因此,有必要对该规则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将其作为...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英美法系国家通过运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应对此类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值得借鉴。因此,有必要对该规则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将其作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补充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合理吸收该规则的基础上做出本土化改造,满足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多发态势的治理需求,以期丰富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理论,为少年司法体制改革贡献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恶意补足年龄 未成年人 少年司法 少年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视角下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走向分析
4
作者 邓蔚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暴力犯罪事件在网络上数度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将矛头指向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过高。随后,我国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修改了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许多学者提议引进外国立法模式,探讨刑...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暴力犯罪事件在网络上数度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将矛头指向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过高。随后,我国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修改了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许多学者提议引进外国立法模式,探讨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构建。但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未成年犯罪群体中的高发对象,其特殊情况却并未被考虑进去。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的视角出发,探讨目前争论的几大制度的利弊,以及刑事责任年龄弹性立法模式在我国的可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恶意补足制度 农村留守儿童 弹性立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法律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琳琳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8-50,共3页
面对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高发、多样及复杂的现状,以校园欺凌案件中司法处置介入无力为切入点,分析得知事后有法难施和事前无法可依是导致欺凌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针对法律治理不足的现状,提出可借鉴域外法经验,通过实施"恶意补足... 面对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高发、多样及复杂的现状,以校园欺凌案件中司法处置介入无力为切入点,分析得知事后有法难施和事前无法可依是导致欺凌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针对法律治理不足的现状,提出可借鉴域外法经验,通过实施"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完善我国立法,通过赋权责发挥教师及家长的事前干预作用,以避免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教师惩戒权 恶意补足年龄 校园欺凌联动解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