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而上”与“形而下”——对当今建筑形式标新立异的反思
1
作者 陈红玲 王芳 《华中建筑》 2004年第5期24-25,共2页
针对当今建筑形式标新立异的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对“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哲学比较,指出建筑仅追求形而下带来的许多后果,最后指出在进行建筑创作时,要让建筑从“形而下”走向“形而上”。
关键词 建筑形式 标新立异 反思 形而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设计中“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思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颖 李莹莹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3年第4期32-33,共2页
由辩证逻辑的观点出发对室内设计中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范畴进行了概述。由认识论具体分析了室内设计中的两者的逻辑关系——两者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是整个理性设计思维的全部内容与构成方式... 由辩证逻辑的观点出发对室内设计中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范畴进行了概述。由认识论具体分析了室内设计中的两者的逻辑关系——两者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是整个理性设计思维的全部内容与构成方式。设计中"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思想使设计陷入抄袭模仿的媚俗境地;由概念先行原则阐释关于室内设计正确的认识与实践方法:即从"形而上"到"形而下",设计走向创新。进而揭示了设计中,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是一个正确有效的理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形而上形而下 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形而上”与“形而下”?
3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7年第6期33-33,共1页
《周易.系辞》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指无形或未成形体的东西,“形而下”指有形或已成形体的东西.自《易传》提出了“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对概念以后,关于“形而上”与“形而下”关系的争论,自汉唐以... 《周易.系辞》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指无形或未成形体的东西,“形而下”指有形或已成形体的东西.自《易传》提出了“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对概念以后,关于“形而上”与“形而下”关系的争论,自汉唐以来一直是哲学家争论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下 中国古代 争论的焦点 学术思想 上层知识分子 科学思维 哲学家 哲学思想体系 工匠传统 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东荪哲学视域中的知识论与形而上学
4
作者 宋宽锋 金海霞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197,共11页
形而上学与知识论之间的理论关系,既是贯穿现当代中国形而上学建构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始终困扰张东荪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张东荪认为,居先的认识论研究势必消解本体论或者以认识论代替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他又在自己前期的认识... 形而上学与知识论之间的理论关系,既是贯穿现当代中国形而上学建构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始终困扰张东荪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张东荪认为,居先的认识论研究势必消解本体论或者以认识论代替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他又在自己前期的认识论和后期的知识论研究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分别建构了以“架构”和“缘具”概念为中心的宇宙论或形而上学的理论。导致张东荪在这一论题上自相矛盾的主要理论根源是,他未曾认识到,康德和他自己的知识论研究所批判、消解的形而上学与其在知识论研究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形而上学之间的实质性差异。前者是“前知识论的形而上学”,后者则属于“知识论的形而上学”。与此相关联,张东荪后期对“形而上学”之性质和功用的知识社会学解释,实际上关涉的也只是“前知识论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形而上 知识论的形而上 张东荪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基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两条阐释路径的考察
5
作者 冯乐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6,共8页
近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中,伦理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备受关注。此纠葛不仅限于近现代,在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阐释中亦有所体现。针对这一问题,学界形成了“形而上学化的伦理学阐释路径”与“去形而上学化的伦理学阐释路径”两种对立... 近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中,伦理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备受关注。此纠葛不仅限于近现代,在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阐释中亦有所体现。针对这一问题,学界形成了“形而上学化的伦理学阐释路径”与“去形而上学化的伦理学阐释路径”两种对立观点。前者秉持整体论方法,后者则强调伦理学与理论科学方法的对立。在厘清二者分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回应去形而上学化路径的理论质疑,并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伦理学对形而上学的依赖,指出亚里士多德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的区分仅体现在研究对象层面,而非方法论层面的二元对立,由此证成形而上学化路径的合理性。进而,重构道德行为的发生过程,深入论证伦理学作为科学的一般原理或系统性知识的必要性,为理解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乃至西方古典伦理理论的形而上学维度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伦理学 形而上 形而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与哲学:“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的对立、纠结以及交融──从T·S·艾略特的《荒原》到小海的《影子之歌》 被引量:1
6
作者 海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3期93-96,共4页
从表面上来看,诗与哲学是两个美丽、神秘而又充满诱惑力的词汇,它们散发着感性与知性以及真、美、真交相辉映的迷人光芒。而究其实,诗与哲学不仅是一个永恒话题,也是令人困惑的永恒矛盾。形而下的诗歌与形而上的哲学,它们如何构建... 从表面上来看,诗与哲学是两个美丽、神秘而又充满诱惑力的词汇,它们散发着感性与知性以及真、美、真交相辉映的迷人光芒。而究其实,诗与哲学不仅是一个永恒话题,也是令人困惑的永恒矛盾。形而下的诗歌与形而上的哲学,它们如何构建彼此之间的关系或联系?数千年以来,诗与哲学一直处于某种复杂的纠合状态,演绎并呈现着对峙、纠结、冲突、融合等多种多样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形而下 哲学 诗歌 《荒原》 艾略特 影子 小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而上与形而下”角度浅谈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 被引量:2
7
作者 滑静 刘晴 《北方音乐》 2019年第21期228-229,共2页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形而下”、“道、器”的层面研究声乐表演中一度创作和二度创造。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形而上与形而下”内涵的一个解读;第二部分阐述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和表演中“一度创作”与“二度创造”的辩证关系;第...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形而下”、“道、器”的层面研究声乐表演中一度创作和二度创造。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形而上与形而下”内涵的一个解读;第二部分阐述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和表演中“一度创作”与“二度创造”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道、器”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体现——以张前的《音乐表演艺术论稿》为启示;第四部分为全文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形而下 声乐表演 二度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而上,还是形而下,这是一个问题
8
作者 王纪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形而上 事物 形而下 法相 老子 意志自由 相对 东西 永恒 代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形而上之数与形而下之数包涵的一分为三思想
9
作者 周德义 《云梦学刊》 2002年第3期22-25,共4页
数学中的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为形而下之数 ;哲学中的“三生万物”、“函三为一”、“数成于三”、“道成于三”和“物成于三”等为形而上之数。它们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的思想 ,能够对“一分为三”作出比较全面... 数学中的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为形而下之数 ;哲学中的“三生万物”、“函三为一”、“数成于三”、“道成于三”和“物成于三”等为形而上之数。它们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的思想 ,能够对“一分为三”作出比较全面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之"数" 形而下之"数" "一分为三"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的先验哲学与形而上学
10
作者 韩水法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192,共23页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以其哲学革命为先行前提的,而后者界定了现代哲学的基本领域和主要使命。只有在这个条件之下,康德的先验哲学和形而上学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第一批判给出了先验哲学和形而上学的严格的定义,它们都以先天综...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以其哲学革命为先行前提的,而后者界定了现代哲学的基本领域和主要使命。只有在这个条件之下,康德的先验哲学和形而上学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第一批判给出了先验哲学和形而上学的严格的定义,它们都以先天综合判断的元素和条件为核心。从第一批判到第三批判,先验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意义经历了变化。在第一批判,道德哲学尚未纳入先验哲学,而第一批判所阐述的先验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也并不适用于第三批判。不过,三大批判最终都纳入了先验哲学体系,即凡是有先天形式和原理的领域,就必定是先验的所在。但是,只有前两个批判属于康德的形而上学,因为反思判断力既不构成关于对象的知识,亦无客观的立法,从而也就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革命 先天的 先验哲学 科学的形而上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形而下”与“形而上”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胜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0-75,共6页
"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领域的重要范畴,但在当代中国画理论界,将"形而上"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混为一谈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不... "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领域的重要范畴,但在当代中国画理论界,将"形而上"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混为一谈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不同时期的绘画思想分析,结合中国画论中的形神观、"似与不似"、"形而上"与"形而下"观念,阐发了对传统中国山水画"形而下"和"形而上"的看法,提出中国传统山水画"道(形而上)、器(形而下)"演变是由"图形→图理→图识→图画"几个环节发展演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下 形而上 文人画 似与不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施特恩的形而上学人格主义
12
作者 W.H.威尔克迈斯特 罗松涛 孔晓辉(译)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1期83-105,共23页
威廉·施特恩认为,只有当形而上学存在时,科学和价值哲学才会存在,因此,应充分地阐明价值领域的内在有效性和规范。他在发展其价值哲学时,从“先验价值理论”入手,认为主体自身与价值相关联,价值不是独立的存在。关于“自身价值”... 威廉·施特恩认为,只有当形而上学存在时,科学和价值哲学才会存在,因此,应充分地阐明价值领域的内在有效性和规范。他在发展其价值哲学时,从“先验价值理论”入手,认为主体自身与价值相关联,价值不是独立的存在。关于“自身价值”“辐射性价值”和“服务性价值”的区分,为施特恩的价值哲学提供了决定性的方向。“自身价值”概念是其价值哲学的关键,在他看来,以自我为中心是所有价值学的基本事实。在其中,价值内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处于价值宇宙中心的人确认其自身的中心价值和非中心价值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人格主义 自身价值 价值承担者 价值内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技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交会
13
作者 李丹 《杂技与魔术》 2016年第5期51-52,共2页
杂技,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俗"的艺术,但并不妨碍我们把它放在哲学维度去考量。形而上:杂技的艺术精神《易经·系辞上》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即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形而下,即有形的看得见的具体存在。
关键词 形而上 杂技 艺术精神 哲学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形而上”方法在辞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其东 李宪伦 吴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4,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辞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高级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理论研究上升为辞学主词研究的"形而上"方法和逻辑结果。文章在论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辞学研究关系的基础上,就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辞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高级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理论研究上升为辞学主词研究的"形而上"方法和逻辑结果。文章在论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辞学研究关系的基础上,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形而上"方法在辞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辞典的编撰,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词源平台建设的论证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研究 “形而上”与“形而下” 辞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斓的形而下里面朦胧地蕴着形而上——回望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艺术设计
15
作者 洪锡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一、巧遇使命苏州轨交1号线文化墙的总体设计任务,由苏州市政府交给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策划设计初方案,并组建设计与施工团队执行。由轨交公司和市文联组建"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轨交公司、设计团队和专家委三方合作、研讨方... 一、巧遇使命苏州轨交1号线文化墙的总体设计任务,由苏州市政府交给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策划设计初方案,并组建设计与施工团队执行。由轨交公司和市文联组建"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轨交公司、设计团队和专家委三方合作、研讨方案、督导工程、评估结果,这对轨交艺术设计而言是具有开创性的运作体制,保证了对苏州而言同样具有开创性的轨交项目的成功。我有幸亲历这一开创性的全程,历时两年,充满了矛盾交织的心态——对使命的敬畏,对同仁的敬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苏州 轨道交通 形而上 专家委员会 朦胧 职业技术学院 开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形而上”方法在辞学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朱其东 李宪伦 吴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6期10-12,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辞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高级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理论研究上升为辞学主词研究的"形而上"方法和逻辑结果。本文在论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辞学研究关系基础上,就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辞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高级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理论研究上升为辞学主词研究的"形而上"方法和逻辑结果。本文在论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辞学研究关系基础上,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形而上"方法在辞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辞典的编撰,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词源平台建设的论证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研究 “形而上”与“形而下”辞学(主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主体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
17
作者 武姗姗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55-64,共10页
主体形而上学作为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哲学形态,直接导致了主客二分的问题。对此,现当代哲学家试图通过修正理性来弥合这种分裂,或是通过寻求“理性的他者”和“工具理性批判”等方式来解构认知主体。然而,由于这些方式仅仅局限于主客二... 主体形而上学作为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哲学形态,直接导致了主客二分的问题。对此,现当代哲学家试图通过修正理性来弥合这种分裂,或是通过寻求“理性的他者”和“工具理性批判”等方式来解构认知主体。然而,由于这些方式仅仅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意识哲学范式内来对其进行理论哲学的批判,始终无法穷竭认知主体的症候。马克思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意识哲学范式,建构了交互主体化的实践哲学范式,为解决认知主体的主客二分图式开辟了独特路径。在社会历史视域内,主体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是实体化的认知主体与实体化的物自体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转换成社会关系的实践关系主体与为我关系中的历史化自然之间本源性的共在关系。随着批判范式的转换,主体性问题的问题域、限度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批判更具彻底性、辩证性和当代价值性,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体形而上学批判思想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形而上 理论哲学批判 社会历史批判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思想研究综述
18
作者 聂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3期69-71,共3页
尼采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他的相关哲学思想被诸多学者苦苦探索,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目前对于尼采的研究也早已涉及诸多领域,如权力意志、超人哲学等等……那么梳理近年来学界对其的研究就有利于明晰尼采研究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促使... 尼采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他的相关哲学思想被诸多学者苦苦探索,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目前对于尼采的研究也早已涉及诸多领域,如权力意志、超人哲学等等……那么梳理近年来学界对其的研究就有利于明晰尼采研究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促使尼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艺术形而上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库切《幽暗之地》的“去历史化”表征
19
作者 林萍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历史地看,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发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然而,在库切小说《幽暗之地》对殖民历史的重构中,殖民暴力仅仅被视为由于主体意志过度膨胀而导致的心理失常表现,与资本逻辑和领土逻辑并无内在关联。受叙述立场的束缚... 历史地看,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发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然而,在库切小说《幽暗之地》对殖民历史的重构中,殖民暴力仅仅被视为由于主体意志过度膨胀而导致的心理失常表现,与资本逻辑和领土逻辑并无内在关联。受叙述立场的束缚,小说没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去诊断殖民行为,揭示殖民主义的物质掠夺本质。小说对殖民历史的表征具有“形而上学”倾向,其本质是“去历史化”,与去殖政治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隐含了库切作为南非白人自由派作家对于帝国意识形态的矛盾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去殖政治 “形而上学” “去历史化” 叙述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形而上的太极拳文化传播 被引量:14
20
作者 詹华宁 蒋志升 罗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97,共3页
太极拳包含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部分,以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的形而上是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传播不仅仅是技术动作的传播,更是要在"理"、"法"、"术"、"功"传播中融入形而上的内涵,以生命哲学的... 太极拳包含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部分,以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的形而上是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传播不仅仅是技术动作的传播,更是要在"理"、"法"、"术"、"功"传播中融入形而上的内涵,以生命哲学的方式来看待和理解太极拳,才能体现太极拳的养气、守意、平心、练性和厚德之本意,使得太极拳得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形而上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