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构造特征及其控藏机制
1
作者
詹淋
范存辉
+4 位作者
唐雯
杨西燕
刘冬玺
李博
杨昕睿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4,共12页
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获高产工业气流,显示研究区具有较大页岩气勘探潜力。基于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构造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东部南...
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获高产工业气流,显示研究区具有较大页岩气勘探潜力。基于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构造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向斜地区经历了3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塑造了现今隔挡式褶皱带格局。断层可分为5级,以NE—SW走向Ⅰ级断层为主,断距大于300 m,该类断层对页岩气保存有较大的破坏作用。②受拉张应力形成的“开江—梁平”海槽为研究区深水陆棚相页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场所,构造运动导致地层发生抬升和沉降,直接影响了页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主要排烃期为侏罗纪,主要生气期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③构造作用形成的微裂缝以及纳米级孔隙为页岩气提供了储集空间,网状缝系统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匹配,有效改善了页岩的物性,也有利于页岩气的运移和富集。断层是页岩气逸散的主要通道,页岩气的保存主要受Ⅰ级断层的影响,部署井位应与Ⅰ级断层的距离至少大于1.5 km。④构造作用对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均具有重要影响,“适中的构造改造、有效的网状裂缝、完整的封闭系统”是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南雅向斜区域为川东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构造控藏
隔挡式褶皱带
“开江—梁平”海槽
深水陆棚相
网状缝
吴家坪组
二叠系
南雅地区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构造特征及其控藏机制
1
作者
詹淋
范存辉
唐雯
杨西燕
刘冬玺
李博
杨昕睿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企业联合基金)“注采交变作用下断层稳定性与储气库动态密封性评价研究”(编号:U24B2038)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差异构造-热演化过程及对页岩气富集保存的影响机理”(编号:PLN-2023-3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2023年科研计划项目“龙门—巫山坎区块吴家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研究”(编号:20230304-10)联合资助。
文摘
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获高产工业气流,显示研究区具有较大页岩气勘探潜力。基于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构造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向斜地区经历了3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塑造了现今隔挡式褶皱带格局。断层可分为5级,以NE—SW走向Ⅰ级断层为主,断距大于300 m,该类断层对页岩气保存有较大的破坏作用。②受拉张应力形成的“开江—梁平”海槽为研究区深水陆棚相页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场所,构造运动导致地层发生抬升和沉降,直接影响了页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主要排烃期为侏罗纪,主要生气期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③构造作用形成的微裂缝以及纳米级孔隙为页岩气提供了储集空间,网状缝系统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匹配,有效改善了页岩的物性,也有利于页岩气的运移和富集。断层是页岩气逸散的主要通道,页岩气的保存主要受Ⅰ级断层的影响,部署井位应与Ⅰ级断层的距离至少大于1.5 km。④构造作用对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均具有重要影响,“适中的构造改造、有效的网状裂缝、完整的封闭系统”是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南雅向斜区域为川东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关键词
页岩气
构造控藏
隔挡式褶皱带
“开江—梁平”海槽
深水陆棚相
网状缝
吴家坪组
二叠系
南雅地区
川东地区
Keywords
shale gas
structural contro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barrier-type fold belts
“Kaijiang-Liangping”trough
deep-water shelf facies
reticular fracture
Wujiaping Formation
Permian
Nanya area
ea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构造特征及其控藏机制
詹淋
范存辉
唐雯
杨西燕
刘冬玺
李博
杨昕睿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