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愚民”抑或“开民智”?——民国首任新疆省长兼督军杨增新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
1
作者 凌兴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88,204,共29页
对于民国首任新疆省长兼督军杨增新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学界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且前后割裂相悖,即对其清末为官甘新时期多持肯定评价,而对其民初主政新疆时期多以“愚民政策”加以贬责。但是,这一前后割裂而相悖的评价并非切实。事实上,... 对于民国首任新疆省长兼督军杨增新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学界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且前后割裂相悖,即对其清末为官甘新时期多持肯定评价,而对其民初主政新疆时期多以“愚民政策”加以贬责。但是,这一前后割裂而相悖的评价并非切实。事实上,作为一位庭训所成、学优而仕的科举正途出身官员,他在仕宦甘新时期亦可谓“仕学相资”,不仅在公余之暇通过“日日读书”、“日日见客”来增广学识见闻积累与天理人情觉悟,而且明确反对老子的“愚民”思想,并在汲取先秦诸子乃至宋明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读书”、“勤学”、“开民智”,“养蒙以正”、“养民在学校”,“欲教民先教官”、“欲教兵先教将”等教育主张,还致力于兴书院、办学堂、建学校以及教官教将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了清末甘肃河州书院教育的复兴、甘肃省城新式学堂教育的兴办、新疆法政武备学堂的教育变革以及民初新疆各级各类教育的恢复与重建,从文教思想与政策实践上为多民族杂居共处的甘新社会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与保障。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举措,反映出清末民初西北民族区域省级地方军政长官在办学与教学实践上的积极探索、经验积淀以及睿智洞见,一定程度揭示了晚清民初西北边疆民族地区从传统书院、寺院经堂教育向近代化学堂学校教育转型发展的困难与多歧以及以教育之力统合各边疆民族以铸牢中华民族国家意识的困境局限与艰难曲折,显然并非“愚民政策”这一带有贬责意涵的概念所能概括论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首任新疆省长兼督军 杨增新 教育思想与实践 “愚民”抑或“开民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有为的“开民智”思想 被引量:7
2
作者 俞祖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以社会改革家著称。他也是一位极具睿智的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宣传变法、致力于社会改造的同时,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揭起人道主义的旗帜,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呼唤人的自主权利,高扬人的理性,推崇人的智...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以社会改革家著称。他也是一位极具睿智的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宣传变法、致力于社会改造的同时,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揭起人道主义的旗帜,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呼唤人的自主权利,高扬人的理性,推崇人的智慧,开拓了近代启蒙的新时代。其“开民智”思想的主旨,是要通过张扬人的理性以实现人的改造,实现国民性的改造。本文对他的“开民智”思想试作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民智 兴民权 民智 维新派 广民智 文化教育 道德哲学 二书》 改革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民智”: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从近代教育家关注社会教育谈起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7,共3页
“开民智”是近代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开民智” ,近代以来教育家们都普遍关注社会教育的作用 ,在一定时期甚至有人认为社会教育应该优先发展。近代社会教育在“开民智”中的基本经验 ,为我们今天开展素质教育 ,重视群众教... “开民智”是近代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开民智” ,近代以来教育家们都普遍关注社会教育的作用 ,在一定时期甚至有人认为社会教育应该优先发展。近代社会教育在“开民智”中的基本经验 ,为我们今天开展素质教育 ,重视群众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民智” 社会教育 群众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发展 教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戊戍时期梁启超的民权民智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岚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06-114,共9页
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对中国社会思想贡献最大的一点是输入了资产阶级民权论,并以之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君权至尊思想,为中国社会播下了民主思想的种子。接触了近代文明的真谛,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近... 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对中国社会思想贡献最大的一点是输入了资产阶级民权论,并以之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君权至尊思想,为中国社会播下了民主思想的种子。接触了近代文明的真谛,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梁启超作为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员健将,文章风靡全国,人人争相传颁,其最为脍炙人口、最具征服人心的力量的文字正是他对封建君权的批判,对民权思想的颂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兴民权 民权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 民智 思想启蒙 设议院 中国近代化 民主思想 地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呼日报》的“开民智”思想
5
作者 王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民呼日报》是于右任继《神州日报》之后创办的又一份大型综合性日报。一直以来,因为《民呼日报》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密切联系和它在辛亥革命前夕起的舆论导向作用,人们始终关注的都是它的政治革命内容,却忽略了其对国民素质和国民改... 《民呼日报》是于右任继《神州日报》之后创办的又一份大型综合性日报。一直以来,因为《民呼日报》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密切联系和它在辛亥革命前夕起的舆论导向作用,人们始终关注的都是它的政治革命内容,却忽略了其对国民素质和国民改造的重视。通过从思想史的角度,重点探讨其"开民智"的思想——抨击封建奴隶教育和当时教育的弊端,提倡能够培养国民独立性的教育,反对封建迷信、陋俗陋习,提倡科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呼日报》 改造国民性 民智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民醒、写民魂、开民智、鼓民力、引导国民、振兴民族——论鲁迅的文艺思想
6
作者 杨国祥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3期8-12,共5页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一生创作和翻译的六百多万字著作,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一生致力于研究民族,振兴民族的事业,把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洒在中国人民身上。立志考察中国人,从改造中国人入手,改造中国社会,是...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一生创作和翻译的六百多万字著作,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一生致力于研究民族,振兴民族的事业,把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洒在中国人民身上。立志考察中国人,从改造中国人入手,改造中国社会,是鲁迅一贯的文艺观念。他努力自觉地用文艺去提高民族知己、自爱、自立、自主、自强的意识。研究鲁迅先生的文艺观念,对进一步理解鲁迅,更深刻地认识鲁迅,更自觉地学习鲁迅,发扬鲁迅的精神,继续鲁迅的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民魂 鼓民力 振兴民族 国民精神 民智 文艺思想 中国人 改造中国 国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兼论梁启超与康有为思想的歧异 被引量:4
7
作者 熊月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康、梁、谭、严是戊戌时期思想界的四员大将。可是多年来,治思想史的人们,大多倚重康、谭、严而鄙薄梁启超。对于梁启超在戊戌时期的宣传功绩,人们交口称誉,对于其思想尤其是民权思想的特色,则少有论及。在人们的印象中,梁启超颇有点象... 康、梁、谭、严是戊戌时期思想界的四员大将。可是多年来,治思想史的人们,大多倚重康、谭、严而鄙薄梁启超。对于梁启超在戊戌时期的宣传功绩,人们交口称誉,对于其思想尤其是民权思想的特色,则少有论及。在人们的印象中,梁启超颇有点象康有为思想的一台录音机,录啥放啥,音响确实不错,创见绝对没有。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和主要助手,思想受康有为影响最大;治史者对梁启超思想剖析不深,特别是与康有为思想比较研究不够。于是,讲变法则康梁并提,论思想又以康盖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戊戌时期 康有为思想 民权思想 民智 时务学堂 君民共主 民主启蒙 议院 思想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改革要首开官智
8
作者 唐宝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2,共2页
民智的强弱关系国家的强弱甚至民族的存亡。近代的改良主义者早就认识到了“开启民智”的重要性,在戊戌变法时期,严复就明确提出了“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的主张,为开启民智呐喊呼吁;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改善国民的劣根性,其意... 民智的强弱关系国家的强弱甚至民族的存亡。近代的改良主义者早就认识到了“开启民智”的重要性,在戊戌变法时期,严复就明确提出了“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的主张,为开启民智呐喊呼吁;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改善国民的劣根性,其意也是为了开启民智、提高民族素质;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也将开启民智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其中,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梁启超,他以深刻的洞察力认识到:开启民智固然重要,但开启官智也同样重要。因此,在一片“开民智”的口号声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开民智,首先要开官智”,因为“官智开一寸,民智长一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专制酱缸里浸泡了数千年的国家,“开民智”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智 “开民智” 改革 民族素质 改良主义者 戊戌变法 梁启超 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蓝图与中国策略——康有为、梁启超启蒙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魏义霞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康有为、梁启超共同领导了戊戌变法,成为维新派的领袖。两人对于救亡图存的设计沿着全球规划与中国策略两条不同的路径展开,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差异乃至对立。康有为推崇平等,梁启超向往自由。康有为主张"开民智",梁启超在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共同领导了戊戌变法,成为维新派的领袖。两人对于救亡图存的设计沿着全球规划与中国策略两条不同的路径展开,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差异乃至对立。康有为推崇平等,梁启超向往自由。康有为主张"开民智",梁启超在主张"开民智"的同时,呼吁"兴民权"。康有为秉持世界主义,梁启超坚守民族主义。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之所以呈现出诸多差异乃至分歧,有性格或表述方面的原因,更源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审视以及对中国出路的思考和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平等”与“自由” “开民智”与“兴民权”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思想界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景时 梁景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7-72,共6页
清末思想界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与开民智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文化改革潮流,是改造中国近代社会所不可缺少的补充形式,虽然这一潮流有其时代的局限,但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不应忽视的,是应给予肯定的。
关键词 促进作用 国民性弱点 知识分子 教育救国论者 清末思想 民智 外国人 百家姓 中国近代社会 三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新宪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3-48,共6页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字又陵,又名几道。严复不但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研究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新学以变革社会的同时,还耗费极大精力从事...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字又陵,又名几道。严复不但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研究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新学以变革社会的同时,还耗费极大精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879年从英国留学归来后,即应聘担任福州船政学堂的教习。次年,又应直隶总督李鸿章之邀,前往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90年升任该校总办。1912年,出任京师大学堂校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严复对教育的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教育变革的紧迫性也有着切身的感受,他发表了大量的言论和著述,提出了许多变革主张,不遗余力地为新教育的诞生鼓吹呐喊。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思想界和教育界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科学教育 中国教育 教育近代化 新民德 民智 鼓民力 归纳法 《天演论》 演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严复的“三民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家有 赵立彬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82-87,共6页
关键词 严复 辛亥革命 国民程度 新民德 民智 复集 维新运动 救国方案 鼓民力 维新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启蒙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1,共5页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舆论曾就义和团迷信盛行的状况深入反思,遂认识到开展思想启蒙的重要和迫切。关于改造国民性、"开民智"、反迷信、改良小说戏曲等等主张,都是鉴于义和团迷信误国的教训而提出,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给予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舆论曾就义和团迷信盛行的状况深入反思,遂认识到开展思想启蒙的重要和迫切。关于改造国民性、"开民智"、反迷信、改良小说戏曲等等主张,都是鉴于义和团迷信误国的教训而提出,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给予思想启蒙的重要影响。通过考察报刊舆论,不仅可对辛亥革命时期思想启蒙兴起背景有更深切的认识,而且对近代启蒙与救亡不可分割的时代特征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 报刊舆论 义和团迷信 思想启蒙 民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晚清西学翻译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媛媛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2,共3页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史学家,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开启新风气的一代大师,面对中华民族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提倡西学,极力推动外国著作的翻译,以期“兴民权”“开民智”。值此梁启超先生诞辰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史学家,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开启新风气的一代大师,面对中华民族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提倡西学,极力推动外国著作的翻译,以期“兴民权”“开民智”。值此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特根据晚清档案记载,追记梁启超致力西学翻译的历史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近代思想家 兴民权 梁启超 西学翻译 一代大师 民智 新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社会启蒙思想
15
作者 焦润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思想是梁启超社会启蒙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把传统臣民改造成为近代“新民”,把传统封建文化改造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这是梁氏社会启蒙思想所最终期望的理想和愿望。梁氏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以及... “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思想是梁启超社会启蒙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把传统臣民改造成为近代“新民”,把传统封建文化改造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这是梁氏社会启蒙思想所最终期望的理想和愿望。梁氏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以及他在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的显赫地位,理应享有“中国伏尔泰”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社会启蒙思想 近代中国 重要性 民智 民族国家 尚武精神 西方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 第一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群体公民意识培养研究--评《三维公民意识论》
16
作者 裴孝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26-126,共1页
19世纪末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以及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等学者所传播的关于"公民"的概念和思想,推动着中国公民意识的逐步觉醒。现代社会,公民已经是一个具有普适性意义的主体概念。由寇... 19世纪末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以及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等学者所传播的关于"公民"的概念和思想,推动着中国公民意识的逐步觉醒。现代社会,公民已经是一个具有普适性意义的主体概念。由寇东亮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三维公民意识论》一书围绕"当代中国需要何种公民意识,如何培育这种公民意识"的主题,阐明了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理论资源,揭示了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塑造、核心价值观培育等的内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教育 国家形象塑造 公民意识培养 意识论 内在关联性 近代启蒙思想 民智 主体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国家观: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衍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1-74,共4页
梁启超在20世纪初阐述的新民学说,体系极为完备,别具特色,不仅构成为他整个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他在亲手创办的《新民丛报》上,提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全新命题,主张“... 梁启超在20世纪初阐述的新民学说,体系极为完备,别具特色,不仅构成为他整个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他在亲手创办的《新民丛报》上,提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全新命题,主张“新民之道”当在“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之后他又写出洋洋十余万言的《新民说》,猛烈抨击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深刻剖析专制政体下中国人的奴隶主义劣性,号召国人彻底“破坏”封建旧政体,培养公德、自由、自治、自尊、进步、毅力、尚武、进取冒险、权利义务等现代国民新品质新道德,建设新的国民政体国家。这种新民思想使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耳目全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思想 近代国家观 理论基础 专制政体 国民 独立人格 民智 《新民说》 戊戌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启蒙“三民”主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志钦 《广东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53-63,共11页
孙中山有三民主义,梁启超也有“三民”主义.不过,前者经过孙中山本人和他的追随者的概括,已为世所公认;后者却未经梁启超本人和别人概括,故世人不知,而笼统以“改良主义”称之.以“改良主义”统称所有维新派人士的言行是否科学,本文暂... 孙中山有三民主义,梁启超也有“三民”主义.不过,前者经过孙中山本人和他的追随者的概括,已为世所公认;后者却未经梁启超本人和别人概括,故世人不知,而笼统以“改良主义”称之.以“改良主义”统称所有维新派人士的言行是否科学,本文暂且不论;而以此称呼梁启超的一切主张,起码显不出其个性,正如以革命民主主义称呼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必将失却孙文学说的特点一样,毫不足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民智 启蒙运动 养民 新民德 国民 《新民说》 三民主义 戊戌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代胜 《中州学刊》 1987年第5期123-128,共6页
梁启超素以“流质善变”、“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昨日之我”的多变性格见称于世。然而,透过梁启超这一“不易捉摸”的性格因素,人们不难发现其潜意识或思想深处仍然隐藏有一些相对稳定的个性特质。据笔者考察,新民之道堪称梁启超多变反复... 梁启超素以“流质善变”、“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昨日之我”的多变性格见称于世。然而,透过梁启超这一“不易捉摸”的性格因素,人们不难发现其潜意识或思想深处仍然隐藏有一些相对稳定的个性特质。据笔者考察,新民之道堪称梁启超多变反复的一生始终思考关注的问题之一。 新民理论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民理论的历史评价一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以往的论者或以它是抵制革命的反动理论而不屑一顾,或充分肯定它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所起的巨大启蒙作用,却很少有人对这一思想作出具体详实的研究。笔者认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萌生和发展,与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和近代特定的社会历史土壤不无关系。孕育新民理论的文化传统主要有二:其一,中国文化重视“人的自由”和强调培养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的传统;其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思想 “新民” 《新民说》 民智 人的近代化 新民丛报 《清议报》 新民德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同薇女子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丽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康同薇女子教育思想述评余丽芬甲午战争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人士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他们指出:“变者,古今之公理也”①,中国欲起弱振衰,必须革除冥顽不灵、泥古不化的陈规陋习,整顿那些阻碍社会进步的制度设施。他... 康同薇女子教育思想述评余丽芬甲午战争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人士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他们指出:“变者,古今之公理也”①,中国欲起弱振衰,必须革除冥顽不灵、泥古不化的陈规陋习,整顿那些阻碍社会进步的制度设施。他们探究中国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教育思想 梁启超 康有为 天赋人权 兴女学 述评 妇女解放 维新人士 民智 不缠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